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解讀:世界各國如何應對美國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政策?

深度解讀:世界各國如何應對美國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政策?

編者按:2018年8月7日,俄羅斯宣布對美國進行報復性關稅制裁措施,正式對從美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征25%至40%的關稅。自此,聯合國五常 中美英法俄都進入貿易戰區,加上之前與美國貿易摩擦的德國、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韓國,值得一體的是,此次貿易戰趨已並非某國與某國之爭,而是全球貿易的全面洗牌。

歐盟:同床異夢,邊打邊談

從2018年3月開始,美國高調宣布提高歐盟進口美國鋼鋁關稅,期間因談判而延長"豁免期"讓外界一段時間以為歐美即將達成協議,沒想到6月1日"豁免期"到期後,美國正式對歐盟開徵鋼鋁關稅,與此同時,歐盟也開啟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對進口美國的28億歐元產品,包含花生醬,牛仔褲和摩托車等徵收關稅。隨後美國有威脅要對歐洲出口美國的汽車加征懲罰性關稅。一時間美歐貿易間的裂縫展現無疑。

2018年7月,特朗普與歐盟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白宮橢圓辦公室會面時,告訴記者,美歐將達成化解貿易緊張的協議。但是這份協議在歐洲內部卻出現了分歧。

盟主席容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談後舉行記者會(圖源:VCG)

英法德:同盟卻不同調

法國總統馬克龍反對歐盟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圖源:VCG)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率先反對歐盟與美國自貿協定談判,法國認為,歐美之間的關係正常化先決條件是美國先取消對歐盟鋼鋁產品的關稅,並且強調,今後與美國的任何談判,希望排除放寬歐洲農產品市場准入的討論,不希望農業成為雙邊談判的籌碼。

而同樣是歐盟經濟支柱的德國對歐美貿易談判的評價卻與法國不同調,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的副發言人烏爾麗克·德邁爾(Ulrike Demmer)表示,德國政府對協議表示歡迎。德國媒體對此次談判進展稱之為"突破"。不過,德國商界的整體態度是謹慎樂觀。

這裡需要提一下德國,柏林和白宮一直以來彼此都不對眼,從特朗普近乎以"羞辱"式拒絕與默克爾握手開始,特朗普不斷就看出兩國關係的"尷尬"。

而深處脫歐談判泥沼的英國,無暇顧及貿易戰,讓外界感受到英美之間"特殊關係=曖昧不清",2018年7月,特朗普訪問英國,而此時,美國已經開始對依然處在歐盟的英國開徵鋼鋁關稅,特朗普走訪之地無一例外的充滿了抗議人群,"不歡迎"成特朗普在英國的標配。不過哪怕如此,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ry May)也用隆重的迎接方式歡迎特朗普的到訪,英國女王也回見了這位在英國飽受爭議的美國總統。英國媒體戲稱為"反特嘉年華"。面對特朗普的貿易挑戰,英國一邊喊疼,一邊承受。

縱觀近20年的發展,歐洲各國已經不再是美國的附庸"盟國",而2004年成立歐盟,簽訂《歐盟憲法》至今,歐洲整體意識的覺醒是歐洲面對所有與美國相關議題的集中態度表現。然而歐盟內部各國間的事務也頗為複雜,面對美國的議題,統一各國思想是共識,但雜音不斷各說各話也是現實。這也使得美國利用歐盟各國間的合作縫隙見縫插針提供了機會。

日本:最積極到最失望。

日本在特朗普當選之後就頻繁採取動作接觸特朗普,首相安倍甚至是全球所有領導人第一個見到還未就職的特朗普,並開展了所謂的"高爾夫球外交"策略。

2017年11月,特朗普開啟亞洲之行,首站選擇日本,抵達後第一件事就是日本埼玉縣有名的高爾夫球場打高爾夫球,安倍在此次高爾夫外交中還遇到了"沙坑摔倒"的尷尬,被日本媒體大肆報道。在看似安倍與特朗普的私人關係友好的情況下卻擋不住特朗普白宮團隊對日本的貿易戰。

2018年3月,美國公布徵收鋼鋁關稅,名單中並沒有將日本在豁免,6月,美國又"補刀"。宣布"232"調查,一系列政策讓日本出口美國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鋼鋁製品都面臨美國的關稅政策,這讓日本感到極其失望。

由此同時,日本積極與中國,歐盟,韓國接觸,在7月份與歐盟達成的日歐貿易協定,將雙邊的貿易關稅降至零,這也算是日本在面對特朗普貿易施壓後的轉向策略得到的具體落實。

韓國:還未開板機,就倒了

2018年3月23日,美國宣布的第一批徵收鋼鋁關稅的國家名單中,就有韓國,白宮宣布會給名單上的國家"豁免期"以尋求談判,而短短5天之後,3月28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金鉉宗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韓美就自由貿易協定修訂談判達成協議。

協議內容在降低了自身進口美國產品關稅的同時,在2021年前依然保持原有出口美國的25關稅%,提高進口美國車輛達5萬輛。限制韓國出口至美國鋼鐵不得超過270萬噸以換取美國徵收的鋼鋁稅,甚至協議中還要求韓國不得故意壓低韓幣匯率以換取競爭優勢。

短短5天就達成修訂貿易協定,為何韓國政府和美國談判效率之高,有評論認為韓國自認個頭不敵美國,不願意蹚這渾水。也有評論認為,韓國過於軟弱,美國還沒有扣扳機,自己就倒了。

俄羅斯:依舊剛毅

特朗普與普京在芬蘭舉行美俄首腦峰會(圖源:VCG)

2018年8月7日,俄羅斯宣布對美國進行報復性關稅制裁措施,正式對從美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征25%至40%的關稅。但是根據2017年年底俄新社報道的數據,儘管2017年俄美貿易增長了17%,總額也只有31億美元。如此看來,俄羅斯的表態,形式大於內容。

不過對於特朗普來說,與普京(Putin)的關係依舊尷尬,他最想與其修好卻因為現實無法達成,面臨從上任以來就持續發酵的"通俄門",特朗普與普京想要像漫畫中的擁抱在一起,幾率微乎其微。

加拿大和墨西哥:命運多舛的北美貿易自由協定

在特朗普眼中,24年前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已經過時,而波及的國家就是美國的南北近鄰墨西哥和加拿大。2018年6月份,美國提高的鋼鋁製品關稅大閘的名單中,就有加拿大和墨西哥。

面對美國的挑戰,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選擇正面開戰,在開證關稅後表示美國"侮辱"兩國多年友誼,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不甘示弱,在加拿大舉行的G7峰會上拒絕簽署聯合公報,病稱特魯多為"虛假,不誠實",此番人生攻擊鬥嘴令世界嘩然。

就在6月1日,美國向加拿大徵收鋼鋁關稅後,加拿大也祭出反擊措施,向美國商品價值166億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

當然,加拿大私下還是與美國進行自貿協定的重新談判,不過進展不如預期。每次談判結束都會收到美國的"欲退出"威脅。2018年7月,美國公布了其北美貿易協定的路線圖,期間顯示美國態度強硬依舊,要求加拿大"買美國貨",抑制匯率操縱。

拿大總理特魯多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圖源:VCG)

西哥大選結果出爐,民眾舉著新當選總統奧夫拉多爾頭像(圖源:VCG)

墨西哥近期的大選結果似乎已經給如何面對特朗普的持續施壓給出了答案,新任總統奧夫拉多爾(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通特朗普一樣也是一位"左翼"總統,就在當選之後第一時間與特朗普通電話,表示對陷入僵局的貿易協定談判並不抗拒。《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前景透露出一絲曙光。另外,奉行"墨西哥優先"的奧夫拉多爾如何處理美墨關係值得觀察。

印度:悶聲大發財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談(圖源:VCG)

美印之間的貿易摩擦,同樣起源於美國開徵的鋼鋁製品關稅,印度曾今試圖爭取美國加征關稅的豁免,但並未達成。2018年6月21日,印度向進口美國農產品和鋼鐵製品等29鍾美國產品提高關稅,一回擊美國的關稅施壓。不過觀察看出,此次印度的回擊主要集中在印度本國也能生產的產品,並沒有提及進口摩托車的關稅,因而此番回擊對印度自身影響不大。

同時,印度也在積極投身參與其他國的緊密聯繫中,總理莫迪與中國的武漢會議,上合峰會,金磚五國峰會等場合,都尋求深化雙邊貿易合作,以對抗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對印度的衝擊。

最後值得分享一個數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其相關數據看出,世界整體經濟復甦仍然疲軟。報告中寫到:兩年前,全球經濟增長平穩,但如今增長態勢出現不穩定,未來阻礙全球經濟增長風險變大。該報告警告稱,特朗普發動的全球貿易戰可能會使全球經濟蒸發4,300億美元。

來源:多維新聞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語全球視野

長按下圖掃碼,每天知曉天下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語全球視野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庫爾德人與政府和談

TAG:華語全球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