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永不甘居人之下,一步一步成就梟雄

劉備:永不甘居人之下,一步一步成就梟雄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沒有《紅樓夢》纏纏綿綿的兒女情長,沒有《水滸傳》那麼注重於英雄氣概,也沒有《西遊記》那般玄幻神奇。《三國演義》中人物更多的是體現了一種國事情懷,也正因為這樣,《三國演義》在中國人民當中產生了遠遠超出它自身藝術水準的巨大影響。這也是我喜歡看《三國演義》的原因吧。

劉備這個角色十分值得人去思考。小時候啊,不太懂,總以為劉備是慫包,是無能,是偽君子。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蜀國的實力不可謂不強。

但總覺得劉備這個角色太多餘,毫無用處。後來長大了一點,覺得劉備在曹操面前裝慫是為了隱藏自己,任用賢能來心甘情願輔佐自己何嘗不是一種本領呢?

再後來啊,就覺得劉備確實是個人物,品出了一些別的味道。劉備客居荊州的時候,一日參與劉表的飲酒宴會。劉備中途上廁所,回來之後淚流不止,劉表問他為什麼。

他說:「我以前身子就沒離開過馬背,大腿上一點贅肉都沒有。現在不怎麼騎馬,腿上竟然長出了肥肉。時間過得好快,我很快就老了,但還一點功業都沒成,因此感到悲哀啊。」

這樣一個年過40的男人,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幾乎已經是個油膩大叔了,竟然沒有一天忘記建功立業的初心,喝過酒後,上個廁所,不小心看到贅肉還要發一通感慨。

有人會說劉備堂堂八尺男兒,竟然為這點小事哭哭戚戚,哪裡會有做帝王的氣概。不,他有。劉備並沒有說哭哭就算了,也沒有一直頹廢下去整日消愁,而是重拾自我,真正的去行動。

抗曹取荊,立蜀為王,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自己濃厚的一筆。劉備40歲的時候還能記起自己年少時想做的事,沒有沉迷於眼前的輕歌曼舞,一沒有因為自己沒有功績而消沉喪氣。

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或許公元221年,劉備在西蜀稱帝曰漢中王。而這一年,劉備60歲。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會知曉劉備有多麼強大。

劉備從華北破黃巾,卻被張純賊兵大敗,幾乎身死。剛得徐州既為呂布所襲。復得徐州為曹操所敗。聚舊部於豫州與曹操再戰復敗,再就是棄新野,走當陽。然而就是這個一直逃亡一直屈於人下的梟雄最終重拾夢想建立了西蜀帝國。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首詩曹操寫下來想表達的意思是否就是暗指劉備呢?雖是曹操所作,但放在劉備身上,在合適不過了。

劉備的一輩子堅持,終於苦苦等來理想的實現。一生都在不斷進取的人,確實厲害!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漢昭皇帝,當之無愧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霸唱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秦始皇是數學高手,建長城的原因竟是這個?
曹家敗給司馬家族,失去天下,原因竟是這個?

TAG:史家霸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