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的強大不光是依靠商鞅變法,而是一個諸侯國提供了契機!

秦國的強大不光是依靠商鞅變法,而是一個諸侯國提供了契機!

原標題:秦國的強大不光是依靠商鞅變法,而是一個諸侯國提供了契機!


桂陵之戰是戰國初期齊魏兩國間的一場兼并戰,結果魏敗,齊勝。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從此中原強大堅固的晉國一分為三,社會也隨之進入到土地人口兼并的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不斷強大起來。隨著鐵農具使用範圍的擴大,許多無人居住區域的荒地被大面積開墾,人口數量也不斷增加。春秋時期,三百多年的爭霸戰爭中,許多小諸侯國都被大諸侯國滅亡,盡有其地。大諸侯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及無人區域已被擴張爭奪殆盡。如秦霸西戎之地;晉滅赤狄據其地;楚奪淮泗流域佔為己有。至戰國時,各諸侯國的土地基本上連成一片,中間沒有空地,戰爭的性質亦從爭霸轉為兼并。


鐵器的廣泛使用,使戰爭變得更加慘烈,正謂孟子所說:「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人口數量的增加,使戰爭的規模比春秋時代更大。


《戰國策·趙策三》載:趙惠文王三十年,齊國安平君田單與趙國馬服君趙奢論兵,田單曰:「單聞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過三萬,而天下服矣。今將軍必負十萬、二十萬之眾乃用之,此單之所不服也。」


趙奢曰:「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能具數十萬之兵,曠日持久,數歲,即君之齊已。齊以二十萬之眾攻荊,五年乃罷。趙以二十萬之眾攻中山,五年乃歸。今者齊韓相方,而國圍攻焉,豈有敢曰,我其以三萬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萬之眾,圍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戰不足用也,君將以此何之?」可見戰爭規模的擴大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為了適應兼并戰爭的需要,各諸侯國紛紛開始變法圖強,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徹底。故戰國時代的兼并戰爭中,主要是強大的秦國與東方六國的角逐。


秦國在進入戰國後,能夠迅速強盛且東進,除了商鞅變法圖強外,一個客觀的外在因素也給秦國提供了契機。那就是晉國分裂,晉國一分為三,整體力量削弱。有利於秦國各個擊破,從而衝垮東進道路上的巨大屏障,勢力進入中原腹地,直到統一天下。


清康熙年間著名的歷史地理學者顧祖禹對此有精闢的論述:「山西之形勢,最為完固。關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蓋語其東則太行為之屏障,其西則大河為之襟帶。於北則大漠、陰山為之外蔽,而勾注、雁門為之內險。於南則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又南則孟津、潼關皆吾門戶也。汾、澮縈流於右,漳、沁包絡於左,則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轉輸矣。且夫越臨晉,溯龍門,則涇、渭之間,可折而下也。春秋之世,秦日以強,繆、康、桓、景諸君,其材足以爭雄於中國。而成周無恙,東諸侯之屬,不遂罹秦禍者,不可謂非晉之大有造於天下也。及三家分晉,而晉非復春秋之舊矣。秦之能滅晉者,以晉分為三,而力不足以拒秦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大秦名將蒙氏三代對秦國都有哪些歷史貢獻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際,為何北方的匈奴沒有乘機大舉南下進攻中原?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