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正坤:花園地方戲

陳正坤:花園地方戲

桃花水

 美麗人間

李丹陽 

00:00/03:27

第五節宗教與地方戲曲(四句推子)

一、宗教

花園鎮境內流行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佛教於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 年)傳入,基督教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傳入。

1.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的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住在廟中的男僧稱和尚,女僧稱尼姑,不婚不嫁。這種人多憤世嫉俗,無意進取,幻想成仙成佛。或認為命運不濟,只有遁入空門才能解脫。新中國成立前,花園鎮民眾多半信仰佛教,比較出名的寺廟有火紅寺、高崗寺、圓角寺、合立廟、梅廟等。可惜這些都是小寺廟,裡面既沒有和尚也沒有尼姑,這些小寺廟一般為附近居民燒香拜佛之地。

2.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道教的重要神仙:三清、六御、財神、呂祖、媽祖;道教的祖師:黃帝、老子、三茅、二葛、王重陽。

花園鎮流行的道教系張道陵(俗稱張天師)所創立的「五斗米教」。這一支派,不是戰國時期「儒、道、墨」三家中的道教。道教徒住在家中,不戒婚酒,稱為「道士」。講陰陽五行之術,「畫符念經」、「趨吉避凶」、看風水、立門向,禁忌特多。供奉張天師,信仰「生死輪迴」,認為行善的人死後升入天堂,作惡的人死後下地獄。新中國成立前,一般家中死了人,都要請道士設壇做道場超度亡靈。

3.基督教

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在中國,因為歷史翻譯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稱為基督教。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舍己無私的大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人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教堂亦稱「禮拜堂」,是基督教舉行宗教儀式的建築物,中國最早的教堂為唐代景教在長安所建大秦寺,後改「寺」字為「堂」,俗稱「教堂」或「天主堂」,意為禮拜上帝的殿堂。

中國教徒自20世紀初開始要求實行中國教會自立。1919年五四運動後,天主教在中國推行「中國化」措施,大量起用中國籍神職人員。新教各派亦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全國基督教大會,提出「本色教會」的主張和「自養、自治、自傳」的「三自」原則,並成立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1949年後,中國教會逐漸進入自立發展的時期。

花園鎮在新中國成立前無基督教堂。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一些信徒開始在民間傳教,於是有了一些零星的傳教點。信徒多為婦女和老人,文化層次不高,他們輪流到家做禮拜,所需設備均由信徒自己提供,宗教活動也帶有濃厚的本土化色彩。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在教頭江士崇的帶動下,教徒們捐款在花園西街建起了教堂,江士崇也成了鎮境所有基督教會的總負責人。

二、地方戲曲(四句推子)

推劇原系淮河一帶民歌,後發展為曲藝、戲曲形式。流行於鳳台、潁上、六安、霍邱、壽縣、淮南等地。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花鼓燈藝人為豐富玩燈內容,融化了當地鳳陽歌、琴書和民歌小調的腔調,並加上過門,成為四句腔,因四句腔推來推去,反覆演唱,故取名「四句推子」

四句推子的唱詞,以七字、十字為主,唱腔為起、承、轉、合四句式。曲調流暢柔美,抒情樸素,以演生活小戲見長。民國27年(1938年),日軍入侵,鳳台淪陷。盛行一時的花鼓燈歌舞因戰亂冷落下來。為謀生計,陳敬之、來廷香等組班到霍邱玩燈。在此期間,向戴張集藝人白玉山(藝名:白穗子)學會「清音」調。經反覆傳唱,拓寬了「清音」的音域,旋律更為委婉,節奏也較以前有了明顯的跳躍性。四句推子使用鳳台方言演唱,增強了地方色彩,群眾譽稱為「一條線調」。1951年8月,在皖北戲曲研究會上,高光照、朱禹、梅藏等人根據「一條線調」四句一反覆(推來推去)的特點,給其定名為「四句推」。宋廷香當年演唱的「四句推」經安徽省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後,藝人們奔走相告,「四句推子」由此得名。

推劇藝術風格熱情奔放、詼諧幽默,其旋律唱腔、身段、手法,充分體現了淮河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點,具有顯著的地方特徵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四句推子是花園鎮的流行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傳播媒體缺乏,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沒有娛樂生活。雖有說大鼓書的、玩扁擔戲的等民間藝人遊走於鄉間,但規模小、形式單一,根本無法滿足廣大群眾的娛樂需求。為活躍居民生活,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鄉里成立放映隊,每個大隊相繼成立文宣隊。文宣隊員一般從民間藝人中選拔,多為能歌善舞、能說會道之人。文宣隊以四句推子為主要藝術形式,創作出許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推子劇,其主要內容是歌頌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生活,反映群眾追求國泰民安、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歌頌民風純樸、愛情自由、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等新風尚,展現鎮境人民的禮儀風情和勤勞勇敢的精神風貌。著名演員陳幫月表演舒展大方、唱腔圓潤甜美,在當時頗受追捧。

撤區並鄉之後,原花園和劉李兩個小鄉合併成現在的花園鎮,鎮境的四句推子愛好者成立了業餘推劇團,表演的劇目也更加豐富多彩,廣為群眾熟悉的有《小放牛》《青蛇白蛇愛許仙》《送香茶》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蓼城農夫 的精彩文章:

TAG:蓼城農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