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道妙方溫馨提示:想要寶寶免疫力提升 從吃睡做起!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一般來說,寶寶的免疫力在十幾歲時才能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在此之前,寶寶難免會接觸到各類病原體,出現感冒、發燒等狀況都是正常現象。而寶寶的免疫機制也正是在一次次與細菌和病毒的鬥爭中,不斷得到鍛煉和完善的。因此,家長不必過度保護寶寶。
免疫力低下的表現:
1、先天性免疫低下
癥狀表現:起病早,重的可以在出生後就表現出臨床癥狀;反覆發生重症感染性疾病。
2、後天繼發性免疫低下
癥狀表現:寶寶由於感染、藥物、營養不良等,導致免疫力低下。表現為反覆呼吸道感染,亦有胃腸道感染者,一般癥狀較輕,但反覆發作,可引起更嚴重的營養吸收障礙而加重營養不良。
3、生理性免疫低下
癥狀表現,主要是上呼吸道,如感冒等,而不是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嚴重感染。經常是由於天氣變化、生活環境改變等日常情況引起的,通常可自行痊癒。
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1、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發育不良等。
2、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缺乏鈣,鋅,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均可導致寶寶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3、環境不良:大氣污染或被動吸煙等,污染的空氣進入呼吸道,影響肺的換氣功能。
4、患有免疫缺陷病:這類寶寶是因先天性缺乏一些抗體或合成酶,在臨床因為化驗項目不齊全,一般的醫院不具備條件,還檢查不出來。
5、濫用抗生素:不管病情需不需要都用,並多次更換,產生耐藥性,打亂了人體的一些平衡。
6、擅自停葯:患病後,療程不夠,擅自停葯,發燒一退就停葯,細菌長期處於隱伏狀態,一旦受涼,容易引發疾病。
7、濫用激素:有些看護人對發熱機理不了解,恨不得一貼葯就手到病除,還有一些醫生不耐煩看護人的嘮叨,或者害怕對自己不信任從而流失病員,就給寶寶運用激素。
8、不良的習慣:研究發現一些寶寶睡前吃東西,或抱奶瓶入睡的,也很容易誘發感冒;不刷牙或不漱口的孩子,最容易嗓子發炎。這些都會造成寶寶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的影響
當人體機體的免疫力發生問題,就會相應地也產生三方面的不良影響:
1、抗感染能力的降低,就會發生免疫問題,輕的免疫功能低下,反覆感染,重的免疫缺陷,發生不易治癒的感染。另外,若是遺傳了過敏體質的人,對正常的物質,如牛奶、雞蛋還會發生過度的免疫反應,發生過敏。
2、免疫穩定障礙,就會發生免疫識別有問題,就會針對自身組織細胞發生攻擊破壞,產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性疾病,部分血小板減少等。
3、免疫監視功能障礙,就會發生腫瘤。
免疫力低下怎麼辦:
免疫系統負責保衛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傳染病原的侵害,可說是體內的保全人員。怎樣提高免疫力,可以採用以下10個方法。
1、母乳餵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餵養的機會。
2、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並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3、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禦傳染性疾病而採取的積極措施。
4、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時間
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
5、均衡飲食—提升防禦功能
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水果品種儘可能多樣,少吃各種油炸、熏烤、過甜的食品。
6、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8、不必過於乾淨—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
9、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抗菌、乾淨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後把手洗乾淨,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10、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運動不僅可以使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而且還會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從而增強免疫力。


※女人喝水的時候放這個,嫩膚,清毒,還減肥!
※眾道妙方第59屆小兒推拿高級技能研修班於6月22日在菏澤結業了
TAG:眾道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