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南京大屠殺的另一個細節,因蔣介石礙於面子,下達了這個命令
造成南京大屠殺的另一個細節,因蔣介石礙於面子,下達了這個命令
喪心病狂的日本儈子手在中國一共發動了兩次規模比較大的屠城運動,一次是旅順大屠殺事件,後一次就是大家更為熟知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南京大屠殺事件日本一共殺害我國居民多達三十多萬人,現在繁華的南京城建有一所大屠殺紀念館,它就如同一段歷史回憶定格在那蟹蟹,默默地控訴著日軍當年犯下的滔滔罪行。不過關於南京大屠殺事件,除了日本人喪心病狂是主要原因外,還有一個人與這件事情脫不了干係,那就是蔣介石。
當時的南京保衛戰中李宗仁是主要領導人之一,雖然領導過百團大戰的李宗仁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也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國軍將領,但是奈何當時中日兵力相差懸殊,李宗仁的手下已經無力抵抗。
雖然當時不斷有新兵加入南京保衛戰,但奈何日軍來勢洶洶,局面已經無法挽回,所以南京保衛戰,中方戰敗。後來只留下國軍將領唐生智獨自帶領手下與日軍殊死搏鬥,最終唐生智及其手下也是英勇的殉國,倒在了南京城的血泊之中。
不過據當時的史學家研究認為,當時為什麼日本會發動屠城行為,為什麼當時南京城內會留有三十多萬居民,在南京保衛戰即將戰敗時為什麼這些居民沒有能夠及時的撤出南京城,這就要跟當時蔣介石的命令有關係了。雖然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中與張學良共同採取不抵抗政策,拱手交出了東三省,不過在日本人進攻南京城之時,蔣介石這倒非常剛,蔣介石認為南京是國民黨首都,即使傷亡較大也一定要守住南京,礙於面子,不管犧牲多大的代價蔣介石都不會輕易撤出南京城。
蔣介石由於自己的面子問題沒有能夠及時的撤出這三十萬軍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發生。當時的李宗仁判斷局勢,他向蔣介石建議,南京城根據地形地勢不適合死守,而且兩方兵力相差懸殊,退一步保存實力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蔣介石完全沒有採納李宗仁的意見,選擇了死守,也正是因此國軍的抵抗也惹怒了日本人,而喪心病狂的日本人在南京保衛戰以後更是選擇了大肆屠殺中國軍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當然,事情已經過去多年,我們討論這件事情的意義是能夠讓現代人記住歷史,發展國家的實力,從而不讓這些烈士的血白流。


※拍案叫絕的「錯點陣圖」:圖1差點看走眼,圖7承包了我一年的笑點!
※妲己發明過2個極刑:第2個讓犯人生不如死,如今卻讓女人愛不釋手
TAG:電影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