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確鑿史料證明:張郃已經看穿司馬懿借刀殺人之計 這才從容赴死

確鑿史料證明:張郃已經看穿司馬懿借刀殺人之計 這才從容赴死

前一段時間張郃的死因引起很大爭論,但是大家的爭論基本上都是圍繞《三國演義》展開的,有人說是司馬懿跟諸葛亮合謀坑死了張郃,也有人說張郃不聽司馬懿勸阻,屬於貪功冒進自己作死。這些爭論以小說為依據,就像討論司馬懿為什麼會中諸葛亮的空城計、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時候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一樣,說的都是不存在的事,所以很難辨明對錯。但是按照正史記載的張郃之死,司馬懿絕對脫不了干係,而且張郃也死得十分蹊蹺,不排除被二次謀殺的可能。

在《三國演義》里,司馬懿是看穿了諸葛亮的伏兵之計而且不讓張郃去追的:「蜀兵退去,險阻處必有埋伏,須十分仔細,方可追之。」「公性急躁,不可去。」「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魏營巡哨軍來報司馬懿曰:「蜀兵大隊已退,但不知城中還有多少兵。」是張郃大剌剌地不聽勸:「都督出關之時,命吾為先鋒;今日正是立功之際,卻不用吾,何也?」「吾已知得,不必掛慮。」「大丈夫捨身報國,雖萬死無恨。」

在演義小說里,張郃是個一意孤行的一勇之夫,司馬懿倒是顯得老謀深算而且仁至義盡。但是不管小說怎麼洗白,都會被正史打臉,正史中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張郃已經看穿了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也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五子良將、諸曹夏侯等戰友們已經相繼故去,只剩下了自己這塊「三馬食槽」的絆腳石,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萬念俱灰之下,這才從容赴死。

張郃犧牲的時候,是公元231年(為了方便起見,這裡全用公元紀年),當時五子良將已去其四:樂進(218年)于禁(221年)張遼(222年)徐晃(227年)已經追隨曹操而去;諸曹夏侯中的夏侯淵(219年)已被黃忠砍死,曹丕已經為夏侯惇素服發喪(220年);曹仁已死八年,曹真曹洪已經在病床上爬不起來(當年和次年去世),就連對面五虎上將中碩果僅存的趙子龍,也已經無疾而終。活得像煙花一樣寂寞的張郃,在這個時候接到了司馬懿的催命符——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這是裴松之給《三國志》做注的時候引用的《魏略》記載。

陳壽作的《三國志》,實際上是給司馬家看的,當然不會說司馬懿謀殺了張郃,但是他卻用春秋筆法暗示了張郃的死因:「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這兩句話本身就是自相矛盾:善於利用地形的張郃又怎麼會看不穿諸葛亮的埋伏計?

而最蹊蹺最奇怪的的是張郃的死因:「飛矢中郃右膝。」軍事家孫臏被挖去了膝蓋骨,沒死;夏侯惇被人射瞎了眼睛,沒死;周泰身受七十餘處重傷,沒死;關羽中了毒箭,也沒死。而偏偏是膝蓋中箭的張郃死了,即使諸葛亮射出的是毒箭,張郃也可以「毒蛇嚙指壯士斷腕」保住性命。這時候我們就不能排除司馬懿進行二次謀殺的可能性:諸葛亮做事不利索,最後還得我來補刀!

當然,我們也可以相信另外一種解釋:張郃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殺戮和內部紛爭,而將軍的最好歸宿,是在最後一次戰鬥中,被最後一支流矢射中。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是不幸,也是萬幸。我們只能說,張郃死得其所,死得壯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按照屈原《國殤》記載:勇悍的秦軍「壞心眼」也不少 還會給楚軍挖坑
隋唐三大馬槊名將最後的日子:一個美死一個肥死一個差點被嚇死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