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耀眼的唐朝窖藏,金箔放入博物館短短半年少了三斤,原因很意外
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陝西省公安廳收容遣送站,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正在緊張的施工中。突然,一名正在清理土方的工人挖到了一個陶瓮,從外表來看,這個陶瓮顯得非常粗糙,口部還有封土。如此粗糙的陶瓮怎麼看,也不可能跟價值連城的財物聯繫在一起。出於好奇,工人打開了陶瓮,發現裡面裝滿了金銀珠寶。
何家村發現金銀窖藏的消息傳開後,考古人員封鎖了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隨後,考古人員又在第一個陶瓮發現不遠處又發現了一個陶瓮和密封的銀罐子。很快兩個陶瓮和銀罐被送入陝西省博物館室內進行一一清點。誰也沒想到,這是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共清點出一千多件文物,其中被認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的有四件(鑲金獸首瑪瑙杯、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鎏金舞馬銜杯紋皮囊銀壺和鴛鴦蓮瓣紋金碗),定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數十件,這就是「何家村遺寶」。
何家村窖藏發現後,經過郭沫若考證這批價值連城的窖藏,「為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6月因安祿山之亂逃奔四川時邠王李守禮後人所窖藏。」這批唐朝窖藏自發現以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處窖藏能與其相媲美,「遺寶所展示的唐代多彩世界中快樂的生活、神奇的發明、精妙的藝術、森嚴的等級、文化的融合等等,仍舊像謎一樣吸引著學界不斷地探索和破解。」
然而,如題目所說的那樣,「何家村遺寶」出土後,差點引起了冤假錯案,原因是文物中的金箔重量問題,短短半年少了三斤。陶瓮出土的第二天,考古人員在稱重四塊「赤金箔」時11斤,三個月後卻減少了2.22斤。1971年4月,博物館工作人員將金箔作為文物登記入庫時,再次稱重,大家都傻眼了,總重量又比第二次稱重減少了240克。
難道是有人盜竊?可公安機關經過一番時間調查後,並沒有發現盜竊現象。就在大家為此事苦惱時,一名參加窖藏文物低清點的考古人提出了一觀點,金箔最開始稱重時裡面含有水分,時間久了水分蒸發了,重量必然就下降。果不其然,後來博物館將兩塊送到北京故宮展覽的金箔取回後,再一次稱重,結果比第三次稱重又減少了63克。
參考資料:《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


※晚清爆發了一場奇災,老百姓稱兩百多年未見,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
※此女已嫁人並生一女,算命先生:應該進宮,生千古一帝,果然成真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