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次,「台獨」要對孩子們「下手」了!

這次,「台獨」要對孩子們「下手」了!

專家稱,文化認同是兩岸關係的根基,如果認同斷裂,將會對兩岸關係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參考消息網8月13日報道據台灣《中國時報》8月12日報道稱,台灣地區新高中歷史課綱(教學大綱)11日一連三天開審,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該課綱被質疑是「去中國化」的「台獨」課綱,在台灣社會引發激烈爭議。

島內輿論認為,「台獨」勢力一直企圖借篡改歷史教育培養所謂的「天然獨」。早在李登輝時期,就已經開始有把中國元素從歷史課綱中逐漸抽離的舉動,陳水扁時期則首次把「台灣史」與「中國史」並列。

而在蔡英文上任後,再次推動修改課綱。媒體注意到,從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可看出,將過去的朝代編年史架構捨棄,改為主題式架構,把「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強調區域史而非以往的國別史。學分從8學分調降至6學分,意味著會縮減上課時數。「中國史」從過去的1.5冊刪減至1冊。另外有課審大會的學生代表建議,將初中「台灣史」的學習時數提高。一系列的行為,無疑都是在削弱「中國史」在台灣歷史課本中的地位。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在接受參考消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修改台灣中小學歷史課綱是台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次具體行為,也是「文化台獨」的一次具體落實。「台獨」分子希望在意識層面,進一步引導台灣民眾接納「台獨」思想。

台當局這一行徑,引起島內一片嘩然。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稱,若新歷史課綱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以後台灣小孩沒「中國史」的史觀概念了。他們甚至不再會感到「自己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有些台灣網友甚至稱,「把自己的歷史都忘了,等於文化自殺!」

台灣教育界普遍認為,歷史課綱應該要先建立一個時間脈絡,讓學生對歷史的來龍去脈有了基本概念之後,再去凸顯某一個部分、某一個主題,甚至是台灣的角色等,這都無妨。但以主題式的「一鍋燴」來教學,是「把教育鮮明地工具化」。

朱松嶺強調,修改歷史課綱,將會製造兩岸年輕人、甚至下一代間的文化衝突。文化認同是兩岸關係的根基,如果認同斷裂,將會對兩岸關係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事實上,蔡當局操弄「台獨」已經顯現惡果。其自上台以來不承認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形勢急轉直下,台灣經濟發展停滯,政治局勢不穩,民眾獲得感低。台媒8月初報道,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公布最新民調顯示,有46.3%的受訪民眾贊同蔡英文在「兩岸同屬一中」的原則下與大陸談判,36.7%的人不贊成。與一年前相比,贊成和反對的比例出現逆轉,令蔡當局始料不及。

這一結果已經顯示,台灣民意不會跟隨「台獨」分子起舞。台灣多數民眾已經接受一中為兩岸復談條件,很明顯是對蔡英文施政的否定。這一次修改歷史課綱,包藏著蔡當局「去中國化」的險惡用心,島內爭議極大,將令岌岌可危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相信也一定不會被廣大台灣民眾接受。(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外媒:適度石油增產達成一致 俄探討與歐佩克成立新卡特爾
境外媒體:英國脫歐大臣辭職 因不同意首相「脫歐」方案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