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英美人眼裡的世界各國,透露出他們的傲慢與偏見

在英美人眼裡的世界各國,透露出他們的傲慢與偏見

原標題:在英美人眼裡的世界各國,透露出他們的傲慢與偏見


哈利波特全劇中,世界各大主要民族的元素都有體現,不妨盤點一下:


「鄧布利多軍團」主要成員里,除了哈利和兩個衛斯理,還有一個鉑金色頭髮的,一個黑頭髮的,(赫敏的頭髮問題暫時放在後面討論)。


盧娜父女


盧娜的人氣在中國觀眾中很高,(至少高於張秋),主要是盧娜有一股超凡脫俗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配上一頭和馬爾福差不多顏色的鉑金色頭髮,顯然,她也是純度較高的日耳曼族系。一般認為,盧娜的文化原型與北歐文化中「精靈Elf」有關。Elf的傳說很多,比如暗夜精靈(Dark elf)、樹精靈(Wood elf),常和月夜、樹林、女性有聯繫。盧娜Luna這個詞是拉丁文月亮的意思,她相信直覺,常有驚人準確的預斷,也是北歐原始日耳曼文化的特點。北歐是日耳曼人的最老的老家,緯度最高,因此盧娜父女倆也是一頭鉑金色長髮。不過條件太高的女性不太好嫁,盧娜有點像紅樓夢裡面的妙玉,和寶玉深夜談禪可以,結婚就不太合適了。

順便說一句,德國-北歐是一個文化圈,都屬於比較原始的也可以說比較純粹的日耳曼文化,有很多北歐傳說,是基督教文化圈其他區域尤其是法國等拉丁國家沒有的。英國人對日耳曼老家的民族的態度一直比較糾結,血緣上比較親近,但利益上又有明顯的衝突,(打了兩次大戰)。好像自己的失散多年的親兄弟,但現實中又可能和自己爭奪家產。因此哈利波特全劇中日耳曼文化圈的形象代表,由盧娜和馬爾福兩個家族分別出演,各自代表一個側面。兩個家族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比較「純血」,(盧娜也是純血巫師)。


一頭黑髮的納威的文化類型不太典型,不過如果非要找的話,他是個「學者」Scholar。需要注意的是歐洲文化中「Scholar」的地位並不如中國的高,只是對某種自然現象特別有偏好的人,常年住在郊外的塔樓里(現在的歐洲大學往往也在不起眼的小鎮,所謂的大學城),擺弄些別人看不懂的東西。歐洲文化中最典型的學者當然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那一群希臘老頭子了,他們都是黑髮。納威擅長草藥學,平常說話有些結結巴巴的,最後留校當了教授。(納威開始並不勇敢,哈7里霍格沃茨之戰中納威手斬大蛇,意思是連老學究都會拚命,大決戰到了最後關頭)。順便插一句,歐洲學者有保持單身的小傳統,柏拉圖、牛頓、康德和諾貝爾都沒有結婚。納威和盧娜在保持單身的方面是有些共同點的,不過他們兩個結婚的可能性很小,約等於定逸師太嫁給方證大師的幾率。


(頭髮的問題到此為止,《哈利波特》中,只有衛斯理、馬爾福、盧娜、哈利、赫敏的頭髮和劇情有關,選演員的時候比較精確,其他演員的頭髮顏色並不是很嚴格,比如哈利的父、母、姨媽、姨夫、表兄的演員,他們的頭髮顏色就有問題。我們是盤點英國文化,不是討論《哈利波特》劇情,謝絕各種頭髮的討論。)


再盤點一下哈利波特中的各國文化元素:


法國元素:芙蓉?德拉庫爾和布斯巴頓魔法學校



這個學校明顯是法國的。英法文化互相滲透很深,很多地方不需要特別標記,光看芙蓉·伊莎貝爾·德拉庫爾Fleur Isabelle Delacour這個典型法國姓名足矣。Delacour其實是De la cour其中「德」De是法國貴族姓名的標記,本意相當於英語的of,「拉」 la 相當於the ,後面的「姓」其實是貴族的封地的地名,這個名字意思是「庫爾領地的伊莎貝爾夫人的女兒芙蓉小姐」,就像孟德斯鳩的正式姓名「查理·路易·德·色共達」,意思是「色共達領地的路易老爺的兒子查理」。這種複雜的命名方式只在法國拉丁系文化中使用,是法國貴族文化的一部分。


(布斯巴頓魔法學校的校徽,精巧細緻,其中的花紋叫「金百合」,是法國王室的標記)


英國人對法國人,也有一個種非常複雜的感情,差不多是從小為搶一塊糖經常打架的表兄弟之間的感情。在英國人的文化觀念中,法國代表的拉丁文化纖細、精緻、優美,一如布斯巴頓魔法學院的姑娘們的服飾和她們的校徽,因此安排芙蓉嫁給比爾,是可以接受的。當然,英法兩國從百年戰爭開始打了幾百年杖,總還有些瞧不起,芙蓉嫁入蘇格蘭族的衛斯理家還是可以的(順便也抒發一下鄙視法國的心情,法國美女也只能嫁英國的二等族裔)。更高貴的門第,還是要留給自己人的。


俄羅斯元素:克魯姆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學院

這個也很明顯,只有俄羅斯這個冰天雪地里的民族才會穿成這樣。如果你仔細看,德姆斯特朗學院駛往霍格沃茨的船的帆上,還有俄羅斯國徽的圖案。


(俄羅斯國徽,核心圖案是東羅馬帝國的雙頭鷹標記。)


哈4開場的魁地奇世界盃中清楚的表明,克魯姆是「保加利亞隊」的選手,為什麼又是俄羅斯?因為歐洲文化圈中,保加利亞其實就是小號的俄羅斯,他們的關係就像今天的漢族和滿族一樣,一般不用分太細的。保加利亞人和俄羅斯人不僅都是斯拉夫族,而且還是不分你我關係非常要好的斯拉夫族。「保加利亞」這個詞來自東歐的第一長河:保加爾河,俄語中把「保加爾」讀做「伏爾加」而已。在英國人看來,克魯姆這個「伏爾加國」的選手,其文化原型是明顯的。


(羅琳阿姨為了避免麻煩,對片中的大多數文化符號都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小改動,以免讀者對號入座,影響票房收入,不過改動以不不影響文化含義為限,稍做解析就能看出來。)


中國元素和印度元素:張秋、佩蒂爾姐妹。



判定這三個女生的民族屬性不是問題,「張秋是不是配哈利」這個話題,也已經被國內的哈迷討論了一萬遍。這裡不討論愛情,只是從英國人的文化觀念來分析一下。英國人的主流觀念里,對中國、俄羅斯這樣的能夠構成對手級別的民族或者文化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哈4中的舞會,首先進場的4對舞伴,英美4個,中法俄印各1個,簡直是聯合國五常加一個發展中國家代表嘛。


細分下來,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實力,英美文化給予這些外國形象的地位還是有微妙差別的。比如印度文化的代表佩爾蒂,劇情給她的評價就比代表中國人的張秋低得多。劇情中,佩爾蒂參加舞會,是因為情節需要抬高赫敏,壓低哈利和羅恩,因此需要個倒霉的女孩墊在下面。這個倒霉女孩之所以選擇印度而非中國,是因為英國人統治印度過百年,在心理上佔有巨大優勢,看印度人總是像在看家僕。因此在片中佩爾蒂姐妹的舉止略顯輕佻,禮貌奇多至於惶恐,缺乏女生應有的矜持。


對張秋則不然,有求必應室中哈利和張秋的初吻,是很多歐美觀眾心中的浪漫的東方情調。



不過尊重歸尊重,英美文化對中國人也談不上多麼崇敬,英美還是對自己的文明很自豪的,所以一定要在文藝作品中表現出中國人的缺點,以維持自己的心理優勢。一般認為,英美人認為中國文化最大的缺點,是中國人懦弱和缺乏勇氣。英美的主流文化是征服者的文化,崇拜強者,遵守規則,最瞧不起叛徒。孫子兵法這樣的東西,他們可以讀讀但很難真正接受。因此片中張秋被烏姆里奇拷打而叛變了鄧布利多軍之後(作為對照,哈利也經受了刑罰,但挺過來了),她和哈利的關係也就結束了。同理,英美文化對俄羅斯的印象就是簡單強壯但粗暴,赫敏和克魯姆也沒戲。英國人能接受同源的法國人芙蓉嫁給衛斯理,距離更遠的文明,找找異國情調談談戀愛還可以,結婚是不行的。


更邊緣的,猶太人元素:古靈閣的妖精


古靈閣的原型很明顯是銀行,尤其是瑞士的銀行,而猶太人擅長經營金融業是世人皆知的。從體貌特徵上講,猶太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大鼻子。比如下面兩個有代表性的猶太人,演員伍迪艾倫和基辛格,注意鼻子。


英美主流文化中對猶太人的評價並不高,普遍認為他們唯利是圖,為了一塊銀幣出賣良心。所以哈7中,妖精拉環又出賣了哈利一次。歐洲反猶傳統,並不是說說而已,在兒童劇中都有滲透。


黑人元素:片中只出現過兩個黑人:


一個是哈利的同宿舍成員,本文第一張照片中的黑人,迪安·托馬斯Dean Thomas。



另一個是魔法部的官員金斯萊·沙克爾Kingsley Shacklebolt


還有個哈6中無姓名的酒館女招待:

在英國主流觀念看來,黑人談不上有什麼獨立文化,基於人種的差異,不好同化到歐美文明裡,但是出場也沒什麼好表現的,只好安排個跑龍套的角色罷了。要不是照顧美國觀眾中有不少黑人,可能這個龍套都給不了。


下圖是哈劇中各種文化的地圖:


應該說作為目前世界的領先的文明,英美國家的主流觀念里,對外國文化的態度持有相當開放的態度,和盛唐時期中國人對外族人的看法是類似,寬容外族,本質上是給英美文明增光添彩,就像人大開會的時候總能見到各種民族盛裝一樣。不過這種寬容是有限度的,所謂「外寬內忌」,就是不以威脅英美的主體地位為限。


地圖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一個大的文化體系沒有出現。下圖是這個民族元素唯一一次出現,只是張照片。


英美國家潛意識裡世界各個文明的分量,對誰看得重些,對誰看得輕些,誰是對手,誰是朋友,誰是家奴,誰可以結婚,誰只能戀愛,是很有分寸的,細節可以隨意,大原則決不能違反。英、法、德、俄四大文明都出自基督教文明,和這個文明從中世紀斗到「911」,在影片中作為正面形象出現,是要觸犯英美觀眾心理底線的。如果非要出現一點點色彩,只能展示他們的古代文明時段,因為埃及和金字塔也算是基督教文明源頭的一部分。但是這個民族有了自己的獨特的信仰之後的那些元素,就不能在影片中出現了。


其實也不能這個文明說沒有出現,只是這種出現的方式非常微妙。儘管作為兒童文學作品,羅琳阿姨為了避免麻煩,已經盡了最大可能消除「那個人」的文化因素,但是「那個人」的文化原型又能是誰呢?如果從「那個宗教」的角度分析,其實也可以寫很多的,不過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咱們中國人也犯不著去趟這趟渾水,這裡就不多說了。


本文作者 :翟文喆,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本文為天津外國語大學翟文喆老師授權,除此之外均為盜版,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此戰結束後,這支兇悍的敵軍徹底失去了信心
他二十多歲坐斷西南,捍衛了五分之一國土,最後被流放不毛之地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