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我媽,一個失蹤了4年的「人販子」

我媽,一個失蹤了4年的「人販子」


來源:張十三說

(ID:zhang13shuo)




01




前段時間,我哥們的姐姐把望京的房子賣了,在中關村附近買了一套房子。




哥們當時特別不理解姐姐為何要把新房賣掉,去買一套還剩下不到30年產權的老房子,關鍵是,賣掉新房的錢只夠付這套老房子的80%的房價。



老房子哪都不好,唯一的好處就是學區房,周邊的重點小學、中學比比皆是,無論划到那個學校,都對孩子的教育有好處。




孩子明年準備要讀一年級了,所以才琢磨著換房子,為了這剩下200多萬的房貸,他姐和姐夫,每天工作都早出晚歸,孩子就扔給爺爺奶奶照顧。





暑假準備帶孩子出去旅遊的計劃,也全都泡湯了,為此,孩子還哭鬧了好幾次。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犧牲掉陪伴孩子的時間,這樣值嗎?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視頻。




山東青島的一輛公交車上,一位4歲的孩子獨自上了公交車。



幾分鐘後,一位形跡可疑的女人坐到了孩子身邊,但孩子卻並不像是認識她的樣子,司機注意到後,猶豫之間,還是報了警。




民警到來詢問孩子這個女人是不是他的媽媽時,孩子卻叫了一聲「阿姨」,這讓警方心裡一驚,以為孩子被人販子拐賣了。







但經過警方調查,這個女人的確是男孩的母親,只不過因為工作時間比較忙,陪孩子時間較少,所以關係才會這麼生疏。




親生母親被當成人販子引來警察,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我想,身為母親最大的失敗,也就莫過於此了吧?




02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很多中國家長都會犧牲掉陪孩子的時間,拚命掙錢。




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寧可自己苦點累點,也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雖然物質條件很重要,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這些是他心裡所想嗎?身為家長有去理解過孩子的需求嗎?




我大學的一個同學,家裡非常有錢,房子就有好幾套。




還未真正了解他之前,我覺得他就和普通的紈絝子弟沒啥兩樣,喝酒,泡吧,不務正業,課都不願意去上。




班主任為此找過他父親很多次,每次談話過後,父親總罵他不爭氣,敗家子,他卻埋怨父親除了掙錢,從來沒管過他。




每次聽他說的時候,我都覺得他挺白眼狼的,父母給了他那麼好的物質條件,還不知道知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們前後桌,老師曾讓我去找他聊聊,可說實在的,我當時打心眼裡不喜歡他,我原以為和他溝通會非常困難,沒想到他卻和我說了這麼一段故事:




小時候,他家裡條件不比現在,爺爺奶奶去世早,父母比較忙,他一年級時,就被父母送去了寄宿制的學校。




周末才能回家的他,也並沒有得到父母的陪伴,還經常性因為工作早出晚歸,有事甚至到了凌晨才回來




那時,父母總會準備許多零食放在家裡,餓的時候就自己吃,吃完後再自己寫作業,困了就睡在沙發等父母回來。




有時候隔壁的鄰居還經常騙他說,自己一個人在家會有鬼,害怕極了的他,跑到父母面前跪求著能不能多陪他一會。




父母看著他委屈的樣子很是心疼,但再看看手錶,還是安慰了他幾句就出了門。




為此,他大吵大鬧過,父母見他不理解父母的辛苦,還用鞭子抽了他,甚至有的時候還把他反鎖在家裡,從那以後他對父母就有了意見。




直到後來,家庭條件好了,父母變得也就更忙了,為此,還請了一個保姆來照顧他,雖然不用住在學校,可在他眼裡,並沒有什麼區別。




甚至有時候一周都見不到父母幾次面,從那時起,他心裡對父母的怨恨就更重了一些。





他開始喝酒,泡吧,甚至逃學,他之所以這樣是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緩解自己的孤獨感,二是通過這樣的行為去引起父母的關注。




他要讓父母認識到,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




可即使他和父母吵得再凶,也得不到父母的關注,父母也從來沒反省過自身的原因,父母只會認為,給了他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就是對他最大的關心。




當時我記得他說了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我其實非常羨慕你們能和自己的父母有說有笑,而我除了和父母吵架,就是不說話。




因為你非常清楚的知道他是你的父母,你愛他們,可是不能原諒他們,又不能徹底恨他們,在他們面前,只有妥協。




03




網上曾有一篇特別火的文章叫做《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文中講了好幾個故事,其中有一個叫《加一》的紀錄片,尤為動容。




女孩還不到一歲時,父母就外出打工,這些年他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她對爸媽的印象,只存在電話里的關切,以及父母過年回家時來去匆匆的身影.....




女孩對這一切早已習慣,每次父母臨走前,她都會躲在被子哭,可最終父母還是忍著淚水不去安慰她,而是毅然決然的走出了家門。




爺爺見到難過得女孩,便安慰她說:「爸媽要是留在家陪你,哪有錢蓋房子?」




的確,迫於現實生活的壓力,女孩對於父愛母愛的渴求就變得更加奢侈。




同時,我也理解女孩父母的做法,若不是為了蓋房子,又有誰會不想陪著孩子成長?




可身為家長的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缺失父愛和母愛的孩子,會對她未來的成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那些因缺乏父母關愛而走上極端的例子,還少嗎?





2013年,江蘇的留守兒童小宇,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偶然一次父母的吵架離婚讓她有了自殺的想法,於是她與同樣是留守兒童的小麗,一起服安眠藥自殺,還好最後被搶救回來。




2012年,河南的小傑因為父母長期在深圳工作,導致他性格變得極端,在學校經常性的欺辱同學,爺爺奶奶沒轍只好讓他和父母去深圳讀書,可誰知,到了深圳後的小傑還是頻繁逃課,於是遭到父親毒打,最後以跳樓相逼。




父母辛苦掙來的錢,真的能讓孩子過得更好嗎?




我看未必,只怕到時候錢沒掙到多少,反倒和孩子的關係疏離了,這才更讓人追悔莫及。




可能我說到這,很多人覺得,不能感同身受那種貧困的生活,就不要在這說著風涼話,去嚇唬別人。




這是風涼話嗎?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有撫養他成長的責任,而這個責任是需要父母在身邊督促和鼓勵的,物質條件固然重要,可若要和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那就太不值得一提了。




中國的許多家長,在沒有深入去了解孩子需求時,就把金錢物質等同於孩子健康幸福。




甚至有些人不惜拼了命的要給孩子錦衣玉食的生活,殊不知,這些東西在孩子眼裡,遠不及你陪他玩一次遊戲重要。




04




同樣之前一片很火的文章叫做《對不起,爸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裡面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的父親,在男孩適齡的年紀沒讓他去讀雙語幼兒園,而是帶他出去環遊世界。




不是他父母供不起他讀雙語幼兒園,也不是沒能力買學區房,只是因為不想讓中國父母眼裡的這些好條件,去限制孩子擁有父愛和母愛的權利。




因為他明白,若要為此付出,就得犧牲掉陪伴孩子的時間,犧牲掉孩子快樂的童年。




學區房對孩子的未來固然再好,那也比不過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來的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有兒時正確三觀的形成,全都源於父母在身邊的陪伴和教育。




在這裡,我奉勸那些因為工作繁忙沒時間陪孩子的父母,多在意孩子的需求:




工作辛苦,大家都能理解,但這種辛苦和繁忙不應該建立在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上,他們還小,沒有理由去承擔這些不快樂的因素。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撒嬌就是在耍脾氣,不聽話。那是他需要父母關心,渴求父母在乎感受的直接表達方式。




所有家長都是從孩子過來的,我想你們或多或少也曾經歷過被父母忽略過的感受,所以也希望你們能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麼。




最後,我希望廣大父母能夠在工作之餘多陪陪孩子,工作再忙,也別差個周末。




而那些和孩子相隔千里的父母,除了春節回家,平常多視頻看看也是可以的。




我記得有人說過:孩子長大就是轉眼之間的事,等到孩子真的覺得你只是個阿姨的時候,就晚了。






28歲小鮮肉大叔,13線情感作者,所有女性的娘家人,他敢寫敢說,犀利精彩。


他的公眾號張十三說(ID:zhang13shuo),隨時歡迎你來做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小瘦 的精彩文章:

不到20元的網紅牙膏,簡直就是牙黃口臭的救星!
我30歲了,不想和「孩子」結婚

TAG:鄭小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