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一出好戲》:世外荒島 也有人間景象

《一出好戲》:世外荒島 也有人間景象

近日,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院線首映,口碑爆棚。當人們懷抱著看一場喜劇片的心情走進影院,卻上了一堂關於人生的哲學課。隨著片中人物,思考起人性、理想、生存等終極命題。

《一出好戲》的主要內容可以用「荒島求生」四個字進行概括,將「六千萬的彩票」作為一個引子,講述主人公馬進與同事出海團建遭遇意外,被困荒島,為兌獎、為求生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前段,突出了主人公在原有生活中的個性背景,而後又以彩票的兌獎日期的終結為標誌,開始了對馬進在島上生活的刻畫。在此期間,人們從恐懼到接受,從團結到分裂,最終又走向合作。從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到追求生活品質,再到尋找希望。一系列的轉變,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影片略帶諷刺的「小島生活」的劇情,實則是一幅真實的「浮世繪」,展現了人一生中經常遇見的一些困局。

首先,人要有目標的活著。影片中的大多數人,和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人一樣,是普通的求生者,在群體中是追隨者。這群人從一開始,便沒有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當面對考驗與挫折,便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追求,人云亦云。

災難剛發生時,他們哭鬧著想要出去。而當他們被「洗腦」外面的世界可能毀滅了,又逐漸適應了島上的生活,他們又隨波逐流地跟著不同的領導人去生活。

此時他們已經失去了逃離荒島的決心和勇氣,而是跟著領導者,以他們的想法唯命是從。因此,這種人始終很難完成自己的目標。而馬進之所以由追隨者成為領導者,正得益於他是個有堅定信念的人。

起初,他是為了「六千萬」,而後是為了「找回尊嚴」。只有像這樣的性格才可以擔當起「主角」的身份,在現實生活中,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獲得成功。最終眾人為馬進所領導,也是因為他們發現,他們最快樂的時候,是因為擁有著愛與希望。

第二,任何時候,不要得勢欺人,被物慾腐蝕而失去善良。影片中,張總提出,人應該有品質的生活。小王說,肚子比思想重要。關於這個問題,孔子早已有了解答:「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君子無時無刻不以仁要求自己,無論是在落難還是緊急的時刻。而他盛讚的顏回便是最好的踐行者,身居陋巷,不改其樂,只因心中仁義猶在,活的踏實。

在基本的生存需要面前,人也許會失去很多生活水準上的講究,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失去道德與善良。只有擁有道德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否則與禽獸無別。而只有擁有「真善美」的生活,才是真正所謂有品質的生活。

影片中的姍姍始終在尋求一個「真」字,正是這份堅持打動了馬進,最終他用一把大火救贖了誤入歧途的小興,也挽救了大家。真、善、美,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的東西。

第三,不要被眼前的安逸所困住而放棄前進的可能。起初,荒島對於人們來說是一個絕境,人們不斷地尋求改變、尋求出路。

但是當島上的規則確定起來,資源豐富起來,人們的生活貌似可以按部就班的一直正常生活下去時,人們便似乎忘記了自己身處荒島,外面還有另一個真實的世界,而是滿足於現有的生活。

但人們在島上的生活不過就是「烏托邦式的幻想」,正如那條給人們帶來生存希望的「大船」,它的一切都是顛倒的,意味著它並不真實,不可能永久的存在下去。

但此刻的人們已然像是溫水中的青蛙,習慣了現有的安逸,不再想要改變。因而當「大船」到來,得知外面世界依然存在,他們反而不敢相信和追求,多麼可悲。

這和很多人的逐夢之路是一致的。起初信心百倍,而後遭遇挫折,得過且過,放棄夢想,庸庸碌碌過完一生。影片無疑是將這種命運的悲劇後果放大化,如果不勇敢地去找船,最終只可能是死亡。而現實中的我們,只能是滿懷遺憾過完一生。

好在影片的大團圓結局,馬進找到愛,姍姍找到真,眾人重回現實獲得新生,還是充滿希望。這大夢一場的人間,也並非全是鏡花水月。因為愛與希望,都是真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或語或默 內心真誠皆無礙
《菜根譚》:讀書多也未必是好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