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通壟斷案大反轉,聯發科跳腳

高通壟斷案大反轉,聯發科跳腳

近年來的高通,頻頻吃了好幾個監管機構的罰單,本該同樣支付高額罰款給台灣地區,卻在短短十個月內發生反轉。日前高通官方表示,已經與台灣地區反壟斷機構達成和解。

2017年10月份,中國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以涉嫌濫用智能手機基帶壟斷地位的名義,對高通(Qualcomm) 開出了的7.78億美元罰款。高通公司否認了這些指控,並發起上訴。

8月10日,中國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和高通表示它們已經解決了爭議,並將初始罰款減少到9300萬美元,這筆罰款已支付。

另外,作為和解的一部分,高通做出多項承諾保障台灣相關產業發展,包括協商期間不拒絕晶元供應、對台授權有無歧視性待遇、不再簽署獨家交易折讓契約、5年間每6個月定期向公平會報告執行事項,同時承諾5年間將對台投資7億美元,包括合作開發5G、新市場拓展、支持新創公司、大學教育,以及在台開設一個新的運營與製造工程中心,若高通不履行承諾將以商業仲裁處理。

聯發科:和解將帶來負面影響

此前高通在台灣地區遭遇反壟斷調查時,業界紛紛表示這將對台灣地區晶元廠商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像聯發科等就會在這一事件中受益。

然而隨著高通反壟斷事件的反轉,聯發科對此結果表達強烈抗議,指出公平會就高通之違法行為,雖已於2017年10月予以處分,但現在卻未要求高通改正違反壟斷的行為,就與高通達成和解,同時將原判決結果完全廢棄,且當局既未要求元件層級之授權,也未調整手機整機收費的權利金模式,未能堅持維護公平競爭的立場,對此結果該公司無法認同。

聯發科認為,此次和解之結果,將對台灣地區5G等相關產業的整體發展與全球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

罰款換投資,產業or公平?

高通壟斷行為引起了全球各地監管機構的注意,韓國、中國、日本、歐盟和其他地區的分公司對其進行了調查,並且歐盟裁罰它12.3億美元,中國裁罰它9.75億美元,韓國判罰8.54億美元。

而到了台灣地區,本該被罰 7.78億美元被大幅減少到了9300萬美元。中國台灣公平貿易委員會對此表示,考量到產業與經濟發展等公共利益,決定與高通和解。

此外,高通承諾的5年產業投資方案包括5G合作,代表台灣地區未來很可能全面使用高通的5G規格,中國台灣工研院前主任杜紫宸指出,為了進入國內市場,高通的5G規格勢必能與其他地區相容,使用高通晶元、和與其合作的業者,例如台積電等,將全部受惠。

當然,對於高通與台灣地區的和解,反對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

不少業界認為,法律與產業發展是兩件事,法律歸法律,產業歸產業,不能用來交換,當局為了留住高通,營造外商來台商投資形象,罔顧台灣業者權益,台灣手機業者未來恐持續遭到高通收取不合理權利金疑慮。

除此之外,專家也呼籲,官方接下來與高通談合作案要有細緻規劃,做好市場區隔,避免傷害與其有競合關係的企業,才能引導產業發展。

高通壟斷案的反轉,也給國內敲醒了警鐘。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是選擇產業的發展還是維護國內市場的自由與行業競爭的公平。回過頭來看高通與公平會在處罰上的拉扯,有業內人士就此表示:「若沒能堅守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底線,產業發展最終仍會因小失大。」

關注DIGITIMES,產業資訊一手掌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IGITIMES 的精彩文章:

董明珠領格力轉型的「造芯夢」會是空調子嗎?

TAG:DIG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