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用AI拯救吸貓患者的正確姿勢?

用AI拯救吸貓患者的正確姿勢?

古語有云,一日吸貓,終身為奴。

21世紀空巢青年最時髦的休閑方式,莫過於躺在家裡,當一個鏟屎官,擼擼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精力、財力擁有自己的貓主子、狗主子。所以,雲養貓、雲養狗又出現了。

吸貓就和吸食鴉片一樣,讓人慾罷不能。那麼,當下的科技能改變這種雲養的模式嗎?


那些年,技術浪潮下誕生的「電子寵物」

日本是個很神奇的小島,這個彈丸之地上的人民對遊戲和機甲有著狂熱的喜好,同時他們又特別注重在創作過程中傳達一種普世的人文關懷。當年圓谷英二在創作《奧特曼》的時候,認為怪獸也有存在價值,這種「和諧觀」被認為是對少數群體的一種人文關懷。

最早的電子寵物也是從日本開始流行的,90年代的日本正籠罩在經濟泡沫中,電子寵物的出現正是為了緩解這種經濟壓力下伴生的精神痛苦:當我們負擔不了高額的養寵物成本時,同時又極度渴望寵物陪伴時候,拓麻歌子就是一劑良藥。

1996年,半個手掌大的拓麻歌子風靡全球,這個活在遊戲機的寵物,你可以餵食、玩耍、看著它「成長」。作為很多人的精神寄託,在最巔峰的時期,拓麻歌子的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

圖 | 拓麻歌子

在這之後,「怪獸對打機」、「furby」橫掃國際市場。聯想到上半年讓大家牽腸掛肚的蛙兒子,其玩法就像21世紀的「拓麻歌子」。

電子寵物的熱潮伴隨著新一代智能硬體產品的崛起,也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與此同時,AR/VR寵物、AI寵物、區塊鏈寵物又前仆後繼快速湧現。

2017年,AR遊戲《Pokémon Go》在短短90天時間內總營收就達到6億美元,最瘋狂的時候,玩《Pokémon Go》甚至會引發社會危機;

以太坊上的區塊鏈寵物遊戲《Crypto Kitties》一度讓以太坊主網擁堵乃至崩潰;

……

然而無論是電子寵物、AR/VR寵物亦或是區塊鏈寵物,其本質上都是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產物。

就像大多數養成遊戲一樣,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收穫了成就和滿足感,但大家只是沉溺於虛擬世界,通過自我麻醉去舒緩現實世界的壓力和痛苦。

AI寵物的出現或許是一個新的契機。

AI下的電子寵物新世界

去年,索尼發布了新一代的aibo機器狗,這個於1999年出生,2006年夭折的項目,再次被索尼推上台,各中意味很明顯了。

這其中還有個小插曲,當年索尼宣布停掉aibo產品的時候,很多aibo主人聚集在日本的千葉縣,為他們的機器狗舉辦葬禮。

圖 | 為機器狗aibo舉行葬禮(圖源:Getty images)

新的aibo不僅僅是外形上和真狗更貼近,其全身22處可動的關節,能夠通過一定的訓練做出指令的動作,比如微笑、蹲坐、擺動尾巴、發出叫聲。同時藏在它鼻子和身上的相機、感測器,經過雲端的深度學習分析,可以變得更加貼心和智能,知道如何討得主人的歡心。

aibo之外,最近在美國流行的是一個會賣萌、會聊天的電子寵物Vector,有趣的是,當你像擼貓一樣撫摸Vector的背部,它會眨眨眼,一臉滿足。

圖 | Vector

Vector和aibo一樣,核心是由晶元、感測器、高清攝像頭組成,用深層神經網路來調整機器人的視線,使其能夠尋找並且注視主人,最終學會「察言觀色」。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寵物,歸根結底是個人情感的寄託,治療精神上的孤獨。那麼,像aibo或者Vector的寵物機器人真的有市場嗎?它們會不會像當年的拓麻歌子,最終結局還是泯然於世?


AI寵物真的有市場嗎?

寵物經濟是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東京夢華錄》與《武林舊事》中就提到,在開封和杭州市場上有專門出售貓食的地方。而南宋著名詩人陸遊也是一個典型的貓奴,給他的「貓主子」寫過不少詩;同樣聲名在外的還有「養鶴達人」白居易……

而在古埃及,貓則是神明的化身,許多埃及神像都是貓的形象。

圖 | 古埃及女神像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貓貓狗狗愛的深沉。這也體現在近幾年的寵物大數據上,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從2010年到2016年,中國寵物行業年複合增長率為49.1%,是各行業增長之首。2016年,僅寵物犬、貓市場的規模就高達1720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2000億元。

根據騰訊數碼的報道,今年1月正式在日本開售的aibo,三個月時間內賣掉11111隻。作為一隻寵物機器狗,這個銷售數據並不亮眼。最近在kickstarter上眾籌的Vector,其在一天獲得了超過40萬元的眾籌。AI寵物雖算不上熱銷,但無疑它的基礎市場在那裡,所以索尼會選擇在去年重啟機器狗的產品。

AI寵物本質上類似於陪伴機器人,但人們對寵物的基本需求是情感性的,用科技來治癒群體性孤獨症,僅僅有擬物的外形是不夠的,還需要的是可以引發人類情感共鳴的同理心,

美國麻省理工教授雪梨·特克爾曾以「拓麻歌子」的流行為切入點,寫作了《群體性孤獨》,書中提道:技術是極具誘惑力的,因為它能彌補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們是脆弱、敏感的物種。我們時常感到孤獨,卻又害怕被親密關係所束縛。數字化的社交關係和機器人恰恰為我們製造了一種幻覺:我們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

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一方面需要寵物來對付孤獨,同時也再投入個人情感,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圖 | 索尼機器狗aibo

但問題癥結也在此,早期的電子寵物並不能給主人情感上的反饋,就像一場單相思或者暗戀,隔著虛擬和現實世界的一道圍欄,電子寵物是很容易被遺忘的。

電影《忠犬八公》里有句很經典的台詞:它只是你的一條狗,但你卻是它的一生。如果人工智慧加持下的電子寵物能夠實現和主人的情感交互,它也能去解決80、90一代的精神孤獨。

此前一份名為《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中顯示,80後、90後群體共佔總養寵人群的79.5%,他們每月花費在寵物身上的錢大約700-800元。

可惜的是,商業化的大環境下,從事人機情感交互的團隊並不是很多,美國作家及臨床心理學家Chris Merritt博士曾指出,「過去兩年(2016、2017年)里在科學學術資料庫的網頁上發布的3542篇關於人工智慧的同行評議文章。其中只有43篇,即1.2%,包含「情感」一詞。真正描述了人工智慧情感研究的文章就更少了。」

研究人和電子寵物情感羈絆的背後,大片的藍海市場在等著先入者。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預測專家王廣州曾運用人口抽查數據和計算機模擬模型估計,2010年全國獨生子女的總量在1.45億。如果按現行生育政策不變(即僅放開雙獨二孩政策),預計2050年獨生子女數量將累計達到3億人左右。

被稱為孤獨一代的我們對寵物陪伴的渴求更加強烈,貓奴們需要的情感訴求和陪伴等著AI寵物的「拯救」。


最後

就像當年索尼aibo計劃提出之時,核心主題是「製作一個能讓人投入感情的作品」,AI寵物也是如此。

如果未來aibo和微博上的網紅貓一樣,買寵物還是買AI寵物,又有什麼區別呢?那些害怕過敏、鏟屎的貓奴日子就要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傳阿里巴巴第三次更換集團法人代表,阿里回應傳聞不實
達摩院之後,阿里巴巴再立羅漢堂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