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渠道競爭加劇,奶粉戰轉向3 6線市場

渠道競爭加劇,奶粉戰轉向3 6線市場

作者:欒立

根據配方註冊制新政,一家奶粉生產許可證最多允許註冊3個配方系列的9個配方,2018年1月1日之後,沒有通過註冊的嬰兒配方奶粉將無法在國內生產和銷售,擋住了大量中小品牌和雜牌進入市場,在3~6線市場留下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在3~6線市場,母嬰渠道佔50%以上銷售份額,商超和電商渠道分享剩下部分,因此誰掌控了渠道資源,誰就有機會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伴隨著市場的變化,渠道商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近年來,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一直處於高度競爭狀態,尤其在消費能力集中的一二線市場,已趨於飽和,消費升級之下,3~6線市場的增長機會變得格外誘人。

從去年開始,知名奶粉品牌陸陸續續採取了一系列渠道下沉的策略,想盡辦法接近3~6線市場,比如美贊臣加快了區域中心建設,並借京東的物流體系來下沉,惠氏和菲仕蘭也都推出獨立的產品線進入下線渠道,國內奶粉品牌則充分利用本來在3~6線市場的布局深挖市場空間。

惠氏營養品大中華區總裁瞿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整體銷售破百億的基礎上,2017年,惠氏中國開啟「贏變中國2020計劃」,該計劃的核心就是產品和運營模式的創新,實現未來三年累計增長70億。其中重要一環就是渠道下沉發力下線市場。

3~6線市場雖是塊誘人蛋糕,可也並不好下口。

「渠道下沉不是簡單分銷,而是個複雜和系統的工程。」荷蘭皇家菲仕蘭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楊國超告訴記者,目前菲仕蘭旗下的美素佳兒、皇家美素佳兒和專門針對4~6線市場的系列產品都在進行渠道下沉,雖然整體下沉的效果達到預期,但也感受到下線市場很大的差異性。

楊國超指出,在4~6線市場,消費觀、家庭結構、育兒理念、購買途徑、品牌忠誠度都和1~2線市場很不同。且低線市場的熟人社會特點非常明顯,在1~2線城市,消費者往往要經過複雜的考慮才會做出購買決策,而在低線市場,很多時候購買來自強關係推薦,這也是很多雜牌可以在這一領域生存的依仗。

對企業而言,渠道下沉另一個挑戰在於下線市場規模較小且分散,因此企業面臨著投入和產出比的權衡。

楊國超表示,此次新政給下線市場留下了比較大的發揮空間,如果有能力、有足夠高的毛利空間來覆蓋這些成本,市場確實存在機會。但渠道下沉本身還需要服務體系、品牌支持、品牌傳播等配套,這些都需要考慮成本和效率的問題。

奶粉業務一直是渠道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今年上市的國內首家母嬰連鎖愛嬰室(603214.SH)招股書顯示,2017年公司收入18.1億元,實現凈利潤1億元,其中奶粉類業務收入7.6億元,占收入44.9%,而奶粉類業務2017年實現毛利約1.5億元,貢獻出毛利的35.9%。

業內認為,愛嬰室的主要布局在華東的1~3線城市為主,若在3~6線城市,奶粉占收入的比例會更高。在1~2線城市還是品牌+渠道的模式,市場越往下沉,企業就越來越依靠渠道,渠道的拉動銷售作用就越大,而渠道對產品也更挑剔。

「對於奶粉產品,目前渠道還是更關心利潤和區域銷售權的問題。」曹天偉解釋,在註冊之後,市場上品牌的數量大幅減少,渠道搶產品的情況變得更加激烈,品牌只是考慮之一,追求的是更大的區域和更強的控制力,畢竟控貨才能上量,而這也是品牌方並不願意看到的。

此外,渠道會優先推薦高利潤產品,這也讓很多正在下沉的大品牌心生顧忌,放不開手腳。因為若給予下線市場過多的優惠政策或獎勵,就會和原有市場的支持政策產生差異,如果做不好渠道管控,就易出現亂價、串貨等,反而會衝擊到原有穩固的市場。

宋亮認為,渠道下沉沒有捷徑可走,更像一場馬拉松,一方面拼的是企業的綜合實力,從供應鏈到研發體系,再到市場外部環境和管理、營銷能力;另一方面拼的是消費者基礎,要提升品牌認知度和忠誠度。

來源:第一財經

投稿&商務合作請至

奶粉關注

行業,觀點,資訊,趨勢,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奶粉關注 的精彩文章:

愛他美事件解讀:海淘產品的安全誰來保證?

TAG:奶粉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