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再踏入同一河流的此時

不再踏入同一河流的此時

MO(一)11 , 2015

54x36cm 紙本水彩

既然,培根毫不諱言地說,真正的畫家不是按照事物實際存在的樣子來畫它們,而是根據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感覺來畫它們。那麼,繪畫語言的編織在一定意義上是具有風險性的,因事物的存在與如何感知它的實際存在,這之間有著海量的信息與內容的差異。這種差異性依然是當下藝術在語言創造中,尤其是作為傳統形態存在的架上藝術正在「打碎」和「建設」的動機之一。而抽象派的發展,也在近大半世紀的變革歷程中重要闡釋了關於繪畫由一般事實走向人性深處更隱秘的奇點時,藝術家與他自身作品在個體體驗中如何呈現並還原世界普遍真相的動態軌跡。這似乎是抽象繪畫的使命所在,在某個固有的語言系統中反覆琢磨既定的觀念,或在既定的觀念中反覆推敲某種語言的言外之意。

MO(二)2 , 2016

110x170cm 紙本水彩

初次接觸楊虎的作品,有些冷峻,並不親密。這種略有疏離的氣質正像某種不經意的現實生活中,有人將你熟悉的場景描述為另一番意味深長的夢境。人們做夢是常有的事,但現實中再將夢境描述一番時,總顯得雜亂無章,語序混亂。夢囈是一種未被轉化的語言,轉化之後的語言,又不再有夢囈的浪漫,這是藝術家的事,有出口可循,就像楊虎的作品。他的作品儘管不是夢境,但的確有造夢的前戲和幻象。這種幻象是確定的,持續的,穩定在畫面的序列之間。在他的一些手稿作品中,將線與面的切合做了整體的覆蓋,弱化了微觀的輪廓,把某一逃遁點消弭在宏觀的結構中,這裡有一種身體效應的審美狀況,有一種起伏感,出現了模糊化的拉遠和消失,在整體上有明細的運動感。這非常相似於城市空間及日常事物的造型變化,的確,他的作品有許多原型是他對尋常物的總結和歸納,他將日常物質的造型在畫面特定的空間結構中不斷重,在重複中不斷彼此相遇,彼此交和又對立,將實像與虛角在同一紙面上互取能量。到底,這複雜的絮語與顫動的情緒是如何最終呈現為特定的品質,這便是其中的趣味了。

MO (五) 4, 2018

80x120cm 紙本水彩

他的空間構成是很清晰的,不隨意浪費,也不隨意擱置,對線條與結構關係的把握,比較謹慎,也有一絲自我觀察時的抽離。這種嚴苛的審問,在核心上依然看得到關乎再現和演變的矛盾所在,不過,楊虎的處理彷彿更願意將這樣的對立演變成一定節奏,持續呈現,在呈現的過程中,時間便成為進入空間中成為某個隱匿的形象。特別在他《MO》的系列中,可以感受得到連貫的方形結構,在畫面的延伸中不動聲色,層層推衍,更似一系列的長鏡頭一動不動地關注著觀看者自身的內心。他後期作品的手稿中,更多了一些影像鏡頭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嚴密次序之下的無常是藉由次序之上的複雜趣味,現實環境,規則戒律及人們日常的儀式感凝練而成,不斷流淌的結構隱喻,極度理性,就是感性。其實,令人雀躍還應該有他以水彩為主要媒材的一貫堅持。水彩的流動性和透明感一般不在過於智力與高度嚴閉的創作類型中常用,因為一般意義上,人們會選擇與自己創作情緒與內容相得益彰的材質進而在極致中得到某種追求。楊虎的冷抽系列以水彩,並長期以水彩創作,在方法上也是對形象材料的一種論證。水彩的質地在作品中得到了可觀觸的變奏效果,極度克制的情緒在散漫的水質溶解中慢慢滲透,時而飽和,時而流滲,在水性穩定後的畫作面前,每一個筆觸至始至終地存在過又喪失掉。在作品的嚴肅與理性之外,還有與之平行的柔和,似乎是某種建築佇立在廣闊天地之下,浩瀚又渺茫地與人對視時,呈現的是觀看者自身的目光。這種對撞的情緒在本次展覽的作品中有具體的呈現,可循的還很多……

MO (五) 6, 2018

80x120cm 紙本水彩

楊虎作品的特質在長久的意志中日臻完善,當下所呈現的也是未來人們即將看到的。祝賀他在今天錯綜複雜的語言中,保持著對現實的垂問的持續回應,獨立卻不孤獨地與藝術擁抱著。當理性與情感開始嬗變時,他選擇了不再踏入任何一方的敘述與掙扎,此時,這是一名藝術家對人生邊界的真實行為。保持情緒、節奏的持續擴張,將那看似雜亂無章的虛實之境呈現得安靜和平穩。

楊然 於成都

2018.7.26

正 在 展 出

展期 | Duration

2018/07/31-2018/09/28,

12am - 9pm (周一閉館 | Mon. Closed)

This article waspublishedexclusively byHengmanGallery

please do not reprint without permission.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獲得更多當代藝術諮詢

Scanning QR Code focuses on us

Get moreartnews

Copyright?2018 HengmanGallery.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 of photos belong to each artist mentioned and may not be used or reproduced without permissio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Find us on Sina weibo,WeChat Subscriptions,Facebook, or Instagra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ENGMANGALLERY 的精彩文章:

冷軍,寫實在當代算是藝術嗎?

TAG:HENGMANGALL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