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爸or媽媽?誰辭職帶娃,家裡更幸福?

爸爸or媽媽?誰辭職帶娃,家裡更幸福?

NexTop丨萌萌King

.

1

是不是每天都想著辭職?

(從睜眼那刻開始)

計劃好辭職後的第一件事了嗎?

(旅行永遠排第一)

辭職後生活真能過成Ins風嗎?

(把家變成樣板房)

……

好了,醒醒。

一位跟我相距119.3公里的老母親(此姐屬狗1982年人),悠悠慢慢地在電話里直言:

孩子上了小學,你才能真真切切體會『悠閑、清閑』的反義詞,『忙碌』的字面解釋。

2

今天,女兒2歲6個月15天,每晚都由她的母親陪睡。

我是一個每天,

通過提問,

灌輸女兒『愛』的父親:

『你最愛的人是誰?』

『你到底是愛我?還是喜歡?』

『嘗出秋葵里愛的味道了嗎?』

……

周一到周五,看一眼女兒清晨橫七豎八的睡姿,我騎腳踏車去上班。

下午六點回到家,開始愛的熏陶:散步、逛街、看《小豬佩奇》……

每個周末,大浙江區域四處溜娃,借著女兒的名義名正言順地玩耍。

二三十個月大的寶寶,就不要過得太苦情了,玩耍才能釋放出天性。

3

我是一個

辭過職的父親

假如60歲退休,我起碼還要工作26年。

今年我34歲,在最青春的時候干過一份堅持了10年的工作。

在小縣城裡,自己那點僅有的自信、滿足與正能量都是在這10年中積攢的。

作為一個敢於表達愛、勇於表達愛、善於表達愛的人類,對於這份前任工作,我是熱愛的。

最終,我辭職了,2016年。

當時,女兒出生沒多久,自己又恰巧升職。

現在,好看的宮斗劇都當職場劇來拍,一路怪獸全程攻略。

當時,既厭倦了無休無止的加班常態,又厭倦了處在風口浪尖的擋道行為。

兩年過去,回頭看看陪伴女兒長大拍下的照片、寫過的胡謅文字,也算歪打正著,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4

長輩嘮叨『想當年』時

你在想什麼

作為一個從小跟在勤勞母親背後長大的小男孩,胸懷大志不存在的。

用學到的文字歸納:做一名不急不躁的家庭經濟適用男便是極好的。

雞湯文一個勁兒地灌輸:有了孩子後,要做一名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

陪伴成長,還真是件活到老、學到老的美差。

但是,看看我們自己,再看看我們的父輩母輩,假如沒有他們幫襯著帶娃,被壓力逼瘋的我們,優雅帶娃這個美夢真能實現?

妻子和我都是普通上班族,與實現中產還差一個太平洋的距離。

工作日我們先後出門,女兒由老母親一人獨自照顧。

老母親曾發聲:

『你出生沒多久,你爸就成勞動力輸出去了國外,4歲前都是我一個人帶著你,除了上班、做家務,還要當裁縫掙外快,這日子就這麼過下來了。怎麼到了你們這一輩,啥事兒都繁瑣起來了。』

老母親說得在理,儘管我們中的大部分都不喜歡聽長輩嘮叨『想當年』,但是,在早教班虐童視頻頻繁被曝光、保姆費用直接消耗家庭壯丁收入的偽幸福生活中,把退休在家的老母親改造升級再就業,專業幫忙帶娃,除了感恩與滿意,我沒別的想說的。

調查顯示,一個三口之家的家務活以及各種瑣事的工作量約等同於一個副教授職位的工作量。

更何況,目前我們所處的五口之家,還要加上帶孩子。

5

以下4種類型

有你的座位嗎

來吧。廢話良久,進入正題。

按照朋友的經歷,

我歸納了4個座位:

1) 雙方老人都沒在身邊,產假結束孩子沒人帶。

2) 雙方老人都在工作,孩子交給保姆帶不放心。

3) 不放心隔代帶孩子,想自己全身心投入陪伴。

4) 夫妻倆決定一人辭職,權衡利弊不知該誰辭。

上述4個座位,

簡化後,可以變成:

為了帶孩子,

如果要辭職,

誰該去辭職?

我的選擇是——

直接拉到文末看吧。

6

有了孩子後

誰辭職更合適

講真。這個問題也沒那麼難以抉擇。

如果夫妻二人事業相差不大,也沒抬高天花板的打算,夫妻小團伙中的二人,誰辭都行。

因為,誰辭職已不是重點,重點是另一半是否能夠真心誠意地將對方放棄事業的犧牲放在心裡。

如果出現以下兩種聲音,

辭職帶來的後果,

可能就是散夥。

1)月薪2W的媽媽辭職回家帶孩子,老公卻說:你除了花錢什麼都不會!

2)總經理辭職回家當煮夫,丈母娘嫌棄:嫁了一個小白臉!

刻薄言語真當很傷人,腦子一定要比舌頭轉得快,才有可能來日方長、細水長流。

7

辭職帶娃

是份美差嗎

『我差不多是個廢柴了。』

『感覺身體被掏空。』

『總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適合上班,只適合拿工資。』

『自從上班以來,就再也不想上班了。』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多天不想上班。』

……

上班的時候想辭職,不上班的時候你會不會又想著去上班這件事,我不知道。

但是,辭職家裡蹲,除了帶娃還要做家務,回歸家庭的一方並沒有降低勞動付出,並且在情感上付出了更多。

1)在勞動上並沒有比從前更清閑,也就是說沒有比另一半對這個家庭付出得少。

2)在社會地位上,放棄事業的一方會因為回歸家庭出現落差。落差會直接導致心理上的失衡和巨大壓力。

再來說說我們的父輩母輩,

以下經歷是否似曾相識:

老母親在家打掃了一天的衛生,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老父親卻要求在固定的時間吃上熱菜熱飯。

於是,打掃間隙,老母親在廚房拼湊了一桌菜。

吃飯時,老母親因為老父親的一點小事起了口角。

小事引發的口角是一種情緒爆發的結果,老母親找的是出口,老父親卻沉浸在小題大做的愚鈍中。

這種愚鈍,就是忽視本尊。

當沒有捨棄事業的一方,忽視了對方的犧牲,甚至覺得因為看得見的收入而變得趾高氣揚時,所謂的話語權,恰巧成了不尊重對方的砝碼。

而回歸家庭的一方,付出的努力無法變現,導致心理失衡,不斷內傷。

原本,想為孩子營造更好環境的開端,也許會因矛盾激增導致夫妻散夥,給孩子留下分崩離析的殘局。

8

我的情感很貴

望你珍惜

不管夫妻雙方哪一方辭職回歸家庭,另一方都應感恩。

就像巫山雲雨時水乳交融、合二為一,別無二致。

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促進一個社會,沒有誰生來就可以源源不斷地付出情感,情感得失的失衡才是導致家庭破裂的首要因素。

親愛的,我的情感很貴,望你珍惜。

9

番外

辭職帶娃真的有必要嗎

再次講真。並不是所有家庭都需要一個全職爸爸或媽媽管著孩子,如果雙方工作都特忙,忙得沒有彈性的那種,那就真需要考慮二選一這個問題。

畢竟,我們真正能陪孩子成長的時間也就這麼幾年,孩子大了,想法和社交圈你未必都能管得動。

面對生活壓力,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在呼喚生活中的儀式感。

其實,孩子出生後的照顧也需要儀式感,不是丟片麵包吃飽就行,也不是感冒發燒用一整天挂號、排隊的短期陪伴來完成。

每一代都不容易,每一代遇見的壓力都是創新的存在。

全職帶孩子,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作為榜樣,

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看看怕了的話,

說明你內心有鬼:

1)你需要多看書少摸手機。

2)你需要控制好自身情緒。

3)你需要培養良好的習慣。

4)你需要不斷學習去更新。

……

有沒有覺得,

條條框框多到,

比上班的時候還要多。

如果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在他們非常需要你的時候

不管你有多少時間用來陪伴,一定要讓自己同步成長。

上樑不正下樑歪。

你的上樑正了嗎?

以下為我的選擇

理想生活的樣子

先決條件:其中一個人的工作可以在家裡完成。

全職奶爸,白天帶娃、做飯、家務,老婆上班。

老婆下班後,立即把娃給老婆,自己去做工作。

雙方配合得當,生活工作來回切換,一起嘻哈。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exTop 的精彩文章:

「小姑娘,知道從東陽去中國美院怎麼去嗎?」

TAG:Nex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