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筆畫無力,都是因為不知道這些小竅門!

筆畫無力,都是因為不知道這些小竅門!

作者:鶴鄉散人魏子灃

寫字有沒有力道是衡量書法基本技巧是否過關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檢驗入沒入門的一個關鍵性看點。正所謂「一力遮百丑,無力畫黑狗」。有了力道,說明寫出的字至少還會有那麼一些生命力特徵,而一旦筆畫疲軟飄脆,書法之美就無從談起,沒有了可以表現的基礎。所以,怎樣讓筆畫顯得有力是學好書法的第一關。

一、落筆即逆

專指和利用平面方向上的逆向往來產生反作用力,加大起筆部位的勢能積蓄,從而達到筆畫力道加大的效果。這些逆向狀態使轉的角度大小上區分分別有圓逆、折逆和正逆。注意,這些都是先有意識,後有動做,然後自然而然形成的過程。

二、打點必頓

有人寫點跟線分不清,點應當像個點的樣子,線應當像根線的樣子,寫點是要表現出頓筆效果的,這樣寫出的點才會飽滿厚重。有人把一些帖學的起筆方式弄得很複雜,其實大部份都是直接打個點兒入的筆,只是入點的角度會有些不同方向上的差異罷了,沒那麼多彎彎繞繞的明堂。

三、提筆能立

利用立面方向上的筆毫的直曲變化產生彈力來增強力道。把筆鋒按壓成像一個站立著的「S」形(立,毛錐折成三段彎曲的情況,我習慣稱之為「三段彈簧」,當然有點那個意思就行,你如果完全概念化的較真,你就輸了),筆鋒一立,自然可以八面勢備,四方圓足,此動做堪稱是解決軟毫髮力問題的招牌式動做。此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的時刻,反而是按得最狠之時。

四、毫齊則推

我們知道,馴服毫毛的應對狀態只有三種,「尖、齊、亂」三種。那麼齊的狀態就是筆毫像刷子那樣的形狀,這時候其實用筆最不得力的時候,最需加以注意,如果不能萬毫齊力,鋒針及輔毫不發揮好作用,寫快了就會變成拖筆。所以推的過程當中(推,毛錐折成兩段彎曲的情況,我習慣稱之為「兩段彈簧」),其實也是邊提邊按立體方向上結合著來的。

五、毫亂用絞

筆毫寫著寫著會亂掉,不要怕,也不要擔心,這很正常,除非筆紙及控筆能力都相當好。但現實當中保持筆毫不亂是不可能和也無定然必要的(即有時因風格取捨不同需要還故意讓筆毫亂起來),亂了就用絞筆法順絞和逆絞來應對,同樣可以還原毛錐為初始形態,正所謂高手不擇筆。

六、有圓必方

這一說法是針對上述五法的補充,即通過方圓對比增加力的外在表現。力在人的主觀審美上有錯覺的,很多筆畫實際用的力量不大,但有可能比實際用力的看上去更加有力量感。這裡說的方圓不但表現的起收上的方圓差異,同時還表現在行筆上的方圓差異(關於行筆上的方圓變化,這裡就不說,不然字越碼越多,也越說越遠)。

七、借力打力

發力的「穩、准、狠」還必須基於有一些正確的用力認識基礎之上,除了前述起筆時就要發好力或掌握正確發力方法外,還要會行筆中途借力打力。有人開始用力還好,寫著寫著越寫越沒勁,就是不會不斷地去借力。要通過借力,使力會產生「順逆、伸縮、流轉、傳遞、下注」等變化,乃至力不枯竭,源源不斷。比如:八面出鋒借的是筆芯之力;筆尖表現借的是筆腹之力;書寫時的意在筆先借的是人腦之力;揮運的穩定性借的是支點之力;筆桿能搖擺借的是人手之力;筆毫使轉借的是筆桿的傳動之力。

用語言來描繪「力」這一具有物質屬性的實體,就像畫餅充饑,顯然還是有欠缺和不足的,也是不容易解釋得清楚的,但言語上的提點啟發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只有文字才能承載書法文明,光練說出不來的「啞巴書法」只能說是一種文化上的無知無能和不自信。千古不傳之秘均在「殊衂挫於毫芒」(嘻嘻,其實孫過庭他老先生早已白紙黑字的寫在紙上了,哪裡還是什麼不傳之秘!)。那麼,有了正確方法,不練也等於白說,別人的經驗永遠代替不了自己的經驗,因為質變是要有量變來保障的,「熟」不但可以生「巧」,也可以生「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行健書法 的精彩文章:

TAG:天行健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