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那點事」聊聊紫砂事,品品百味茶!
GIF
紫砂從產生之初好像就充滿了爭議。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全手、半手、化工、灌漿、拉胚等一些新的「制壺工藝」不斷湧現。互聯網和現代傳媒的發展,相關知識不斷更新,也讓紫砂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有人說:現在收藏界最弄不懂的是兩樣,一是紫砂,二是玉器。我想,玉器哪怕再差也是塊美麗的石頭,浙江的青田石就算打碎了,小塊的還可以雕刻小件賣錢,紫砂壺呢?不過是一塊石變成了一團泥,繼而做成了一把壺,碎了就是碎了,本身就是一坨泥嘛,那為什麼有些紫砂壺的價格和玉石不相上下呢?
真正的好紫砂壺是工藝大師汗水、淚水、心血乃至靈魂的結晶。大師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貫穿到從始至終上百道工序的每個細節,料是好料、型是巧思、工是精工、款是真跡,專註於心、執著於行,最終才能形成具有獨特神韻的絕世之作。實際上,豈止是紫砂壺?世間千萬般精緻美妙事物,皆是如此啊!
顧景舟先生曾說壺要精氣神三者統一。他不知道自他以後在紫砂壺製作上有那麼多的「技法」令市場魚龍混雜。這3個字前還要加上一個前提:真。
對於紫砂壺,許多愛好者一開始是覺得好玩與實用,有了圓的要方的,有了光貨要花貨;慢慢的看多了壺,聽多了紫砂知識,開始對紫砂壺有講究起來,紫砂壺拿到手,一看底章,要名頭。這給許多二道販子及大批仿製者有可乘之機,造個名家的假印章太方便了。
還有一些愛好者盲目崇尚名頭而不去審視壺的泥、技、神,於是市場上又出現了「代工壺」。一些人組織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請來「槍手」代做,自己出面接待,並在壺上蓋自己的印章或者在壺底簽刻名字,自己親手做的不多。一些「槍手」也樂於從中學技術,創收入,跳槽或自立門戶。
隨著宜興紫砂手藝人群體的個人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日趨大眾化,一大批掙脫土地羈絆的村民躋身於工藝師行列,甚至連有些根本不會做壺的二道販子也變成「大師」了。關於江蘇宜興目前究竟有多少紫砂工藝師,形象地說,好比小學發展少先隊員一樣,你懂的。
國家級的紫砂工藝大師徐秀棠說:「大師的作品就一定是大師級的嗎?」
確實,就算是名畫家的作品也不乏泛泛之筆的應酬之作,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許多年前,問壺也曾至丁山陶瓷商城走街串巷,想挑選一把稱心如意的好壺,奈何當初一無技藝傍身,二來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交了幾百學費,買了一把泥料便宜模具壺回家。時至今日當然心知肚明,前段時間家中小孩好奇玩耍將壺蓋摔碎。我只好將壺內裝上清水,放入綠植擺在窗口,倒是別有一番風致,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精品緬花茶桌魅力無窮,文人雅士必備之選
※「音樂午茶」1600期,一網打盡二十世紀音樂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