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銘記813】勿忘國恥,國之將興!

【銘記813】勿忘國恥,國之將興!

原標題:【銘記813】勿忘國恥,國之將興!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又稱淞滬會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抗日戰爭初期,繼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製造的事變。


歷時三個多月,在懸殊的武裝配比下,上海還是淪陷了。然而,此戰推動了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拉開了全民抗戰的序幕。


淞滬是長江的門戶,如果日本佔據上海,則可以通過海上交通不斷地向中國輸送兵力,日本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是以上海成了其垂涎已久的「盤中餐」。


保衛大上海,全民在抗戰。


3個月的刀槍劍影、子彈橫飛,


30萬戰士的前赴後繼、為國捐軀,


為上海添上了一筆的血色,


即使歷經時間消磨,也永不褪色。


時光荏苒,


81年後的今天,


上海似乎再也沒有了曾經硝煙瀰漫的影子,


到處都是富麗堂皇、燈紅酒綠,

過往彷彿只在書本,顯得略有些不真實。


然而,


真相就是真相,歷史不會泯滅,


國人不會忘記——


曾經的滿目瘡痍,


先輩的熱血奮戰,


祖國的苦難恥辱......


今天,讓我們跟隨先輩親歷者們的所見所聞,


重回會戰時刻,


感受戰前的緊張氣氛,

硝煙已然瀰漫......



1937年夏,我初任助教,按約應於8月15日到校工作。因為發生了盧溝橋事變,我恐怕校中有事待辦,就提前於7月底到校。此時上海的戰爭氣氛已經很濃,乘淞滬小火車經過江灣時,看到鐵路兩旁頭戴鋼盔的中國士兵正在緊張地掘壕備戰。


到校後,欣見另一助教郭兄(郭惠申)已先幾天來到。那時測量系除我們兩個新助教外,教授、講師無一人在校。眼看戰事迫在盾睫,我們二人按學校指示,將測量館的所有儀器設備陸續拆卸裝箱。全校的圖書和可搬運的物資堆集如山,但就是運不出去,令人焦急。原因是學校本無車隊,平時要用卡車,打個電話給「搬場公司」(出租貨車的公司),一喊就到。眼下時局緊張,可喊不到了。在急迫中,虧得事務科熟悉地方情況,想出一條「舍陸就水」的辦法:僱用若干木船裝運,從後校門外的河浜出發,沿蘊藻浜開到嘉定縣境,再轉入蘇州河順流而下到達上海市區。學校已在公共租界內的地豐路(今烏魯木齊北路)租得一所房舍,校產運來暫儲於此。木船如此繞道行駛,雖然行程要長達三天,但可避免通過敵艦密布的黃浦江,如不繞行,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郭兄和我護送測量系物資裝上木船,事畢已是8月12日下午4時多。由於開戰在即,淞滬小火車已停開,我們只好趕到輪渡碼頭,幸好還有最後一班船,不過它正在起碇,我們連忙一躍登船。我到達市內靜安寺路同和里醫後期宿舍借宿時,早已滿街燈火了。第二天,震動全國的「八一三」戰爭打響了。當初未曾料到,此番告別母校吳淞校舍,竟成永訣。


(節選自 紀增覺《隨校流亡瑣記》)




對日全面抗戰,整個來說是由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戰火起端,全面大規模戰爭卻是同年8月13日上海戰場所引發,而遷校開始也是「八一三」前數日的事。


是年8月12日,我已在國立同濟大學設在江灣火車站前的同濟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械系讀完一年。那天我陪同三弟前去江灣參加同濟入學考試,過去同濟全部入學考試是在吳淞大學部舉行的,所以我有機會得識大學部宏偉的校舍與設備,這次入學考試因為江灣同濟高工的大禮堂修繕完竣不久,而距上海市區又近,於是改在江灣舉行。

提起這個大禮堂也有一段抗戰的典故,在1932年1月28日第一次淞滬抗戰時,這個原屬國立勞動大學的禮堂就被炮火破壞,但是門前寬闊而壯觀的階梯及牆壁等主要部分仍在。「一? 二八」停火後,還在小學的我曾去憑弔,面對著被破壞了的學校和火車站,覺得甚是凄涼。「一 ? 二八」戰後勞動大學停辦,由同濟接管,仿照德國工業職業教育制度,改為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招收機械土木二科學生各卅人,四年畢業,技術與理論並重。同濟高工辦理到第四年(即1936年)才有餘力修理這個大禮堂,一方面也因為這臨街的大禮堂過去兩三年來都有保安大隊駐守,所以修繕也遲延了。


「八一三」前夕


1937年8月12日早九點多,學生新生入學考試開始不久,我在校門口佇立,只見各式各樣漆有其他各縣市名稱的公車和卡車都裝滿了全副武裝的國軍經由校門口往上海方面駛去。那些年輕強壯的軍人,非常昂揚地像是去參加球賽似的興奮。他們好像是在表示被日本欺凌中國多年,終於可以放手一搏,吐出這口怨氣似的。


十點鐘不到,高工訓導主任陳保泰先生(現已作古,曾來台任陽明山管理局局長等職) 匆匆自江灣市區急步來校,神色緊張,無暇跟任何人招呼,徑入禮堂。因為考試重地,我們也不能跟進去一問究竟,只在外面候看。


不到一分鐘,全部考生奪門而出,由三弟口中才知道對日戰爭一觸即發隨時會開始,考試改期,望大家趕緊回家等候通知,等等。從這一瞬起,同濟就開始搬家了。


跟著大群考生們擠上自吳淞去上海的火車。原來我們要在北四川路底天通庵路下車。因為日本軍的軍事堡壘設在車站旁邊,火車不敢停留,急駛而過,徑往閘北火車站。下車後見大部分商店已經歇業,有較寬暢的飯店等駐滿了國軍盡量在喝水啃乾糧,當天深夜戰事就開始了。


(節選自 徐維康《同濟遷校之我見》)


以上選自《同濟人憶抗戰》




讓我們一起銘記,


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勿忘國恥,國之將興!


來源|民間影像


編輯|上海中醫藥大學 費文玲


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學聯 的精彩文章:

定格最美的笑臉,好好地說聲再見!

TAG:上海學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