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父母必讀:學會增強「儀式感」,孩子這四個方面優於同齡人!

父母必讀:學會增強「儀式感」,孩子這四個方面優於同齡人!

家庭中的每件小事,都是孩子一點點了解世界的教材,在生活中注重儀式感,對寶寶來說非常有必要,尤其是1-3歲階段的寶寶。儀式感不是非要在節日的時候給,而是應該滲透到寶寶吃飯睡覺、玩耍學習的每件小事中。

儀式感有什麼作用呢?又該如何營造呢?

一、讓寶寶有更清晰的認知

孩子最初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幹什麼,餓了就想吃東西,不餓了就被身邊的事物吸引過去。

但是之後寶寶會對時間、空間、邏輯開始有一定的自覺認知,他會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事情,比如爸媽在教我走路、我正在吃飯、我正在玩耍等等。

不過寶寶仍然對每件事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什麼時候結束的並沒有明確的概念,而儀式感可以幫助寶寶確定這樣的邊界意識。

寶媽們可以在寶寶做事時制定固定的動作,或者使用固定的物品,寶寶就會知道,比如說拿出來學車就是要學走路了,坐在餐車上就是要吃飯了等等。

二、讓寶寶更加投入和專註

儀式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讓孩子能沉浸在自己做的事情當中,從而更加投入和專註,這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非常有幫助。在帶孩子的時候,給孩子的儀式感越強,他會越重視這件事,從而傾向於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比如孩子吃飯,很多寶寶在吃飯的時候玩玩這個玩玩那個,或者跑過來跑過去,父母在後面追著讓寶寶吃兩口。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更加明確的暗示,吃飯是一件不能馬虎的事情,他需要坐下來慢慢的吃完,然後才能離開座位。

三、讓寶寶做事更有條理

儀式感深入寶寶的生活之後,寶寶會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自覺的養成行為習慣,每個步驟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清楚自己每時每刻都在幹什麼。

有的孩子就比較容易跟著別人的節奏跑,比如說上學之後,同桌寫完作業了找他玩,他就會被帶跑偏,放下正在做的作業,跟同桌玩起來。儀式感能讓孩子明確的知道自己正在幹什麼,在儀式感之下,寶寶會自動排除干擾因素,完成自己原來的計劃。

給寶寶設立一個專門的書桌非常重要,在寶寶畫畫、練習寫字的時候,要求孩子坐在書桌前,不能看電視、吃東西,而是專心致志的做這一件事。

四、讓寶寶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

在自己玩耍的過程中,儀式感也能讓快樂的感覺翻倍。比如說一個專屬的空間、打開玩具箱的珍重、期待已久的心情、結束時的收納等等。

給孩子布置一個專屬的遊樂角,孩子所有的玩具都在這裡,還有專門的收納工具,這裡就會變成孩子的完美樂園。

小事當中的儀式感,能給孩子帶來被重視、被認同的滿足感,比如爸媽答應的事情排除萬難做到了,孩子就會非常開心。當然,物質也能給孩子帶來滿足感,送給孩子一些小禮物,每天給孩子精心準備他愛吃的食物,都能讓孩子體會到儀式帶來的幸福感。

簡單平凡的生活,也能充滿童話感,讓孩子在擁有儀式感的環境中長大,他一定會更加自信而能力出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孩子撒謊?先別著急打罵,這樣做對他才有用
心急寶媽不到一歲就給寶寶立規矩,到底有用沒?不如試試這兩招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