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賣了武器賣技術,想提升台灣軍力還是收保護費?
近期,美國與中國台灣地區的聯繫日漸密切,雙方在軍事上的聯繫又進一步。
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87票贊成、1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長與國務卿協商後,在法案頒布一年內,向國會相關委員會提交針對台灣軍力的評估報告,給出美國提升台灣軍力的建議;擴大美台高級別軍事交流與聯合軍事訓練,並支持美國對台軍售與其他軍備轉移。此外,法案還特別指出,「美國應改善對台軍售的可預測性,及時審查並回應台灣的軍售需求。」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與美國國會通過所謂「挺台」法案相呼應的是,台灣當局對此蠢蠢欲動,欲「貼錢傍美」。8月6日,蔡英文宣布,2019年台灣防務預算將編列3460億新台幣,較2018年增加183億,增幅高達5.6%。該預算佔台灣島內經濟總量的比重將高達2.16%。據島內媒體報道,近五年來,台灣防務預算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從未達到過2%的水平。可以說,蔡英文為抱美國的「大腿」,也是咬緊了牙。
除了大幅增加防務預算之外,蔡英文還特彆強調了要推動「防務自主計劃」。計劃的目標是打造一支由8艘本土設計的常規潛艇組成的艦隊,據估計,每艘潛艇的造價可能高達10億美元。不過,島內媒體報道稱,這項計劃實際是通過外國軍火商技術分包、台方負責組裝的方式來完成。這6家軍火公司中,兩家來自美國,兩家來自歐洲,兩家來自日本和印度。換句話說,蔡英文當局除了向美國購買武器外,還向美日印等國買起了技術。
蔡英文當局這麼做,好理解,無非是向美國「投桃報李」,換取所謂的「保護」。那麼,美國這麼做,目的何在?
其實,美國不只是在2019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里增強了與台灣的軍事聯繫,其在2017、2018兩個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也有加強跟台灣聯繫的議題。從這三個財年的法案來看,這種聯繫越來越緊密:2017財年法案是加強雙方軍事上的交流;2018財年法案則強調了美台軍艦的互停;2019財年法案竟然對軍事合作進行了細化,比如美國要求其國防部長要在一年內提交台灣的軍力報告。
台灣地區演習資料
美國這麼做,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希望利用「台灣牌」來增加跟大陸博弈的籌碼。其次,美國也是在維護其自身的國家利益。今年5月,在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一個論壇上,就有專家指出,美國可以根據局勢調整和台灣的關係,但是必須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這次美國出台國防授權法案,台灣當局趁機把防務預算增加183億新台幣,達到了美國很多北約盟友都沒有達到的標準,實際上就是迎合美國國會增大軍售的意願,幫助美國維護了國家利益。
美國一說要加強軍力,蔡英文馬上「投桃報李」、增加防務預算,雙方這「一唱一和」,表面上是在唱「雙簧」,實際上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台灣當局的小算盤在做準備。(央視網編輯 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