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值得珍藏的記憶

值得珍藏的記憶

我一時頭腦發熱,買了幾件據說有收藏價值的東西,遇到一個具備這方面知識的學生,想請他給掌掌眼。也讓他順便把一位學生二十年前送的竹刻《孫子兵法》也拿出來看看。在整理這些東西的時候,發現一本91年我主編的校園文學油印本《松針》。很是意外,勾起我一些念想。難得!

啊,那段累並快樂的生活!

1991年秋天,我把我的第一屆同學送走後,回到初一。當時,新的校長和新的教導主任。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當時是四個班,分別由我、儲春傑、王家富、湯耀武等老師任班主任。學生是一對一分班,除了個別學生調劑一下外,好像基本上公平公正。我是一班班主任,任一班和二班語文老師。因為剛送走的那一屆考了十幾個重點學校,十幾個中專學生,據說全縣第一,我所帶的語文人均全縣榜首,對於教書人來說,最大的榮耀不就是受到這樣的認同嗎?大家內心也有些意氣風發的意思。

新學期才兩個月,我們便舉行了初一學生作文比賽。結果我所帶的學生幾乎囊括一二三等獎,第七名之後兩個名額才是另外一個班的。這本來就沒什麼秘密,也不是僥倖。就是我注意到選人,另外給學生作文方法一點指導。於是學校領導讓我們總結經驗,我和剛分派來的語文王老師一起商議成立一個文學社,我模仿了中文系「石上松」文學社,便取名「松針」。以此來促進語文教學。

每學期,我們有意識引導學生作文,鼓勵同學們多種形式的文學習作。然後,選取叫優秀作品選登出來。此所謂選刊。

松針是小,和松樹比起來小的不能再小了,但她具有尖銳的刺,寓意有個性,有力量。也暗扣了大學文學社之枝葉的意思。雖然在學生中選了幾位文學社領導,但是,學生們太小,干具體的事還都是我。新來的王老師是個女的,謙遜和藹,一般的事她都讓我做主。於是我們徵稿,寫海報在全校徵稿。當然,我也想提高刊物水平。第一期,徵稿結束,我將文字稿編輯修改,定稿後,我請胡柏祥老師幫忙設計封面。我請一位字寫的比較好的兄弟朱炎泉用鋼板刻蠟紙,我將刻好的蠟紙,拿回來,動手油印。

自己願意乾的事,幹起來沒有怨言,盡量不麻煩別人就自己干。有時候,善良的王老師來幫忙翻紙,這樣不但速度快,而且還乾淨。有一次,她幫我翻印時,很晚了,被他男朋友叫走。我一人為了第二天可以裝訂交流,干到凌晨三點。

後來,為了刊物質量,我就把編輯好的稿件,整理好,騎自行車帶到縣裡,請張軍華如海找關係,到縣政府的列印室去列印。商定價格後,城裡的打字員就咯咯噠噠敲字,我就在邊上看著,有模糊或拿不準的就當場定奪。中午就在張軍那蹭飯。蠟紙打好後,小心卷好包好,然後拿回來油印。

有時候列印的錢就攤派到每本刊物上,作者可以免費得一本算作稿費。好像是每本一元,攤派到每個班十本,好多同學都不願意要。

在這上面發過文章的許多人,有老師、大學生、有高中生,還有單位領導,影響了很多人。或者說,給許多人留下美好的記憶。那時候,走出校門升上中專的同學,會向他們的同學介紹,還有外地的學生通過他們投稿。

這刊物辦了多少期我記不得,今年春天,在外地打工二十多年的張克勇老師來玩,居然拿出1996年的一期,楊晉院長很興奮,讓他的助手複印了五本。這樣算來,斷斷續續,六年多。楊院長的孩子楊阿毛處女作《小鬧鐘》也登載在這上面,他現在是博士後,一家著名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這本小刊物,有過許多傳奇,最傳奇的是,有一年中考,應用作文就是徵稿啟事。這對未接觸這類問題的學生來說,這可有點出人意料,但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說那可就撿了個便宜。因為,那幾年,每學期,徵稿啟事的海報都要上牆幾次。

我們許多老師領導在評職稱的時候,還都把印有自己名字的刊物,放在職評袋裡,增加分量。我手中的幾本也都這樣的被「借」走了。

小小的刊物有許多文學社編委、顧問、名譽社長、社長……有一期,封面設計是年輕的王老師,她把我的名字刻上去,寫了個副社長。問她為什麼。她告訴我:「都是你一個人干,你還什麼都不是,不公平!」呵呵呵,我笑了,我們是自己干自己的事,別人肯掛名,是他們幫助我們啊。

這個刊物最後還是停刊了。由於她承擔了太多的任務,比如創收,我最煩。漸漸地我覺得特別變味了。自己也就心懶了。

那天, 這個搞收藏的學生看到這本冊子,很在意,拍了照片。說這是有價值的,倒把我自以為貴重的花錢買來的東西視作破爛。估計他把照片發在他那屆同學群里,有一個學生,也就是微信好友網名記憶建議,

大家能不能把當年的《松針》各期收集一下。我就笑著說,懸賞估計都不可能收集起來了!不信,我出錢,每本二百元。這可是1:200比例啊!

其實,這東西沒有什麼價值,要說有價值,也就是勾起記憶的價值。立此存照,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歲月見證。

夥伴們,這是不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後的堅守者 的精彩文章:

TAG:最後的堅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