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支中國部隊,兵力百萬卻不是正規編製,指揮官現在個個身居要職

一支中國部隊,兵力百萬卻不是正規編製,指揮官現在個個身居要職

抗戰類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大家應該都看過很多吧,尤其是抗日時期的,在電影電視劇中出現了各種番號,每個部隊的番號都不一樣,在抗日戰爭時期,那時候我軍部隊,有叫軍的,有叫師的,有叫旅,還有叫團的,大家對這些都了解嗎?那時候還並沒有縱隊這個說法呢。縱隊的說法是從抗日戰爭後期開始出現的,當時全國各地都有很多的游擊隊,當時的縱隊主要也只是指導這些游擊隊的。

但是隨著抗戰人數的不斷增多,游擊隊的人數也是越來越多了,原來簡單的部隊編製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了,所以後來才會有縱隊、野戰軍、兵團等作戰部隊。而縱隊其實跟現在的軍隊很相似,後來發展成了可能幾個游擊隊就組成了一個縱隊。在進入20世紀40年代後期的時候,縱隊發生了變化,不再只是游擊隊了,縱隊開始成為了一個很高的作戰單位,當時按照規定,縱隊完全可以指揮二到四個部門。

那時候經常會有比如1縱、3縱等稱號,也是當時的主要作戰兵力,那到底一個縱隊有多少兵力呢?其實這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的,不同的縱隊人數也不盡相同,但是一般每個縱隊都要有2萬以上的兵力。而亮劍里李雲龍的部隊獨立團,剛開始只有1000多人,在經過了幾年的作戰,兵力生生的達到了7000多人,而且還有8個營,到4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軍隊的作戰兵力已經超過了100多萬。

其實嚴格的來說,縱隊並不是部隊的正規的編製,不是一個部隊正式的稱號,它只是很多作戰部隊臨時組建在一起的。而在作戰期間,每個時期縱隊的編製跟人員數量都不盡相同。所以在1949年的時候,就把縱隊改成了軍,比如當時的39軍等,其實這都是縱隊改編的。對於縱隊改成軍的稱號,包括後來的軍又改成了集團軍,這都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也說明了我們的軍隊也越來越正規化。

而兵團這個詞在作戰部隊主要是有兩個含義,其一就是,它的意思跟軍團相差無幾,主要就是各地的部隊臨時組建在一起的大部隊,其二兵團是一個很大的軍事單位,甚至好幾個軍和獨立師都可以在兵團的指揮下作戰,兵團的兵力甚至可以達到10萬以上。

亮劍這個電視劇,大家應該都看過吧?裡邊就有這麼個劇情,當時野戰醫院的護士田雨還沒有對象,長得也漂亮。所以幹部老羅就想給田雨介紹對象,而給她介紹的就是縱隊的一個指揮官,老羅當時跟田雨說,這個指揮官可是領導指揮著好幾萬人作戰。

每個縱隊的實力都殘次不齊不盡相同,一直到50年代的時候,開始建立了軍銜制度,而原來的那些縱隊的指揮官,大多都成了中將,甚至有的還成為了上將,這些指揮官在作戰時期都是立過大功的,在進入了和平年代後,主要的任務是發展我國的經濟。隨著發展,縱隊這個稱號也就慢慢的退出了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越軍使壞,許世友大怒:用大炮轟!大勝後收到6個字
楊過饒了此人一命,你說巧不巧,反而成就了張無忌一身的絕世武功

TAG:大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