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
原標題: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
【軍武次位面】:李御東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么是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
我們先把時間倒回一百來年前。當時的世界上還沒有機槍,各大國家陸軍的輕武器庫主要被非自動武器佔領。大部分國家都在用栓動步槍,富一點的國家裝備有手搖加特林,但這種手搖加特林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槍。因為機槍的定義是:全自動、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
總之當時打起仗來很沒有效率。
一位非常聰明的發明家看到了創新的機會。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
馬克沁從小就是個學霸,喜歡搗鼓亂七八糟的東西。他曾經設計過一款自動老鼠夾子,這款夾子可以利用被夾住的老鼠使彈簧複位,從而持續的工作直到老鼠被清理乾淨。
那麼槍械是不是也可以採用同樣的原理來工作?讓子彈來複位槍機,理論上可行。經過深思熟慮馬克沁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後坐力,利用槍管的後坐力來進行複位和上膛,以實現自動開火。
然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實驗,馬克沁於1884年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款機槍——馬克沁機槍(Maxim Gun)
重機槍
我們通常現在管馬克沁機槍叫重機槍,然而當時為什麼不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只有那麼一種機槍!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為後來有了更輕的機槍就區分開了。那麼重機槍有什麼特點呢?
▲美國M2 HB重機槍
重機槍所謂的重,一是指他需要提供長時間的火力壓制(重火力壓制),二是它確實很重。例如馬克沁M1910重機槍的重量高達64公斤。
為了提供重火力壓制,早期重機槍通常採用彈鏈供彈以及水冷卻。並且為了保證射擊時的精準度和穩定性,重機槍通常也配有非常重的三腳架。不過現在重機槍基本都是氣/風冷,用以減輕重量和容易更換槍管。例如美軍的M2 HB空槍重量為38公斤。
▲中國的89式重機槍
如今比較常見的重機槍有美國的M2重機槍,中國89式重機槍、蘇聯德什卡重機槍。
▲對了,還有這個輕機槍
一戰中重機槍太大太重,無法快速轉移射擊,士兵出了掩體就沒了火力支援。如果能研製一種機槍,讓士兵邊走邊射,豈不美哉?
▲一戰德國暴風突擊隊抱著MG-08/15輕機槍進攻這款槍從60多公斤減到19.5公斤
那還有什麼方法能讓步兵隨時隨地得到火力支援?那就讓重機槍變輕。彈鏈太長拿著不方便,就用彈匣;大型的三腳架搬起來太麻煩就換成兩腳架,槍管太沉就用把它變薄變輕,
於是乎輕機槍就這麼出現了。
▲輕機槍可以抱著突突突
輕機槍主要為步兵提供500米內的火力支援,裝有兩腳架,並可由單兵攜帶作戰。一個步兵班中一般配備一至兩挺。供彈方式有彈匣、彈鼓或彈鏈,彈藥一般與步兵班中的步槍共通。亦有些國家採用重槍管的自動步槍作為輕機槍。在有些國家被定為為「班用機槍」。
▲美軍的M249輕機槍中型機槍
一戰以後很多國家表示,我們雖然喜歡重機槍,但是這個傢伙實在是太大太重了,需要稍作些改進。於是世界上就有了中型機槍,他和重機槍有著同樣的用途,就是提供長時間的火力壓制。
▲M2重機槍與M1919中型機槍對比
中型機槍在重機槍的基礎上犧牲了一部分持續射擊的能力並增加了一部分的機動性。中型機槍在大體上和重機槍區別不大,同樣都使用彈鏈供彈和大型的腳架,不過通常採用氣冷來減輕重量。
▲美軍的M240中型機槍
中型機槍泛指發射全威力彈藥、彈鏈供彈、具全自動火力的機槍。可由一至兩名步兵直接攜行及操作,通常裝備連、營級單位,火力、尺寸和重量界乎於輕機槍與重機槍之間。由於戰場需求的轉變,中型機槍漸漸被更為輕巧實用的通用機槍取代。
通用機槍
一戰後德國人也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掩體里打槍要用重機槍,步兵趴在地上打槍要用輕機槍,裝甲步兵要用車載機槍,每換一個地方打槍就要研究一種新型機槍,多麻煩啊?
拿英國人舉個例子,二戰時候英國人裝備了這麼多不同的機槍:維克斯重機槍,布倫式輕機槍,貝薩式車載機槍,維克斯K型航空機槍,勃朗寧M1919,勃朗寧M2,維克斯.50。
▲輕機槍狀態的MG42
於是比較窮的德國人發明了通用機槍,簡單來講,就是不管在哪裡打都是一樣的槍。裝上兩腳架當輕機槍,裝上三腳架就當重機槍,能安到車上當車載機槍,也可以安到飛機上當航空機槍。
▲重機槍狀態的MG-42
通用機槍通常採用彈鏈供彈,當作輕機槍使用時通常會裝有彈鼓使用短彈鏈,當作重機槍時使用長彈鏈。腳架的安裝視情況而定。
出於很明顯為了減重的原因,只能採用氣冷。同時為了解決氣冷不能持續射擊的問題,通用機槍都有著非常容易更換的槍管,幾根槍管輪著用。
▲MG42快速更換槍管
通用機槍在二戰後迅速的發展,瞬間淘汰了以前的輕機槍和重機槍,或者也可以說輕重機槍合二為一了。典型的型號有老祖宗德國的MG34/MG42和MG3(使用7.62*51NATO的MG42),美國的M60,比利時的FN MAG(美國的M240),蘇聯的PK系列,中國的88式通用機槍。
二戰後重機槍也被重新定義。因為通用機槍基本代替了之前的所有機槍。重機槍逐漸變成了大口徑反器材機槍的名號,例如美國的M2」傳家寶「,蘇聯的DSHK。
班用機槍
輕武器的發展在冷戰期間還出現了一個不得了的事情,那就是小口徑彈的出現。於是機槍這邊就又出問題了。
沒有小口徑彈的時候,步兵班組揣上一挺通用機槍用來支援就行了,大家用的子彈都是一樣的,補給方便,後勤很省事。但是步兵換了小口徑突擊步槍以後,再把通用機槍下放到班組就要累死後勤的人,機槍手和步兵用的子彈不相同。一旦打光怎麼辦?
▲美國的M249輕機槍,也可以叫班用機槍因為用的是制式步槍相同的5.56小口徑彈
那麼,就研發一種給步兵班用的機槍吧,名字就叫班用機槍,但也有的國家稱為小口徑輕機槍。
雖然是後起之秀,班用機槍的發展卻算得上是整個機槍家族中最複雜的,因為這次各國起了分歧。
通用機槍目前有兩種流派:一是機槍流;二是步槍流(我自己起的名字)。
機槍流主要的支持者有美國。美國人覺得班用機槍應該作為獨立的槍種重新研製。這款機槍要像常規的機槍一樣為步兵班提供強火力壓制,只不過打的是小口徑彈。所以班用機槍應該也要長得像普通的機槍一樣大塊頭,採用彈鏈供彈。
▲RPK班用機槍其實就是大號的AK
步槍流主要的支持者有蘇聯和歐洲以及世界上大部分的其他國家。這些國家覺得沒有必要為步兵班組重新研製一款新的機槍,改裝的突擊步槍完全就可以勝任步兵班組火力支援的任務,而且還提高了配件的通用性。於是給普通突擊步槍升個級,裝個重型槍管,加個腳架再加個大一點的彈匣就OK了。RPK就是典型的例子。
▲美國海軍陸戰隊眼中的班用機槍其實就是HK 416自動步槍的改進版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下來,步槍流逐漸戰勝了機槍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由突擊步槍改裝的班用機槍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彈匣和零件和普通的步槍都是通用的,機槍型的班用機槍在常規的步兵班用起來有太多道複雜的工序。
武器的發展日新月異,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走在世界的前端。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又出現一款新型機槍,開發出新的作戰模式也是很有可能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 軍事 文章、視頻、圖片、電影、 遊戲 ,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雙管106自行無後坐力炮?日本豆戰車家族裡又一個奇葩
※台灣還有哪些值得解放軍羨慕的武器?這個運輸大隊長很稱職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