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處理器怎麼選?記住:輕薄本選i5 遊戲本上i7
小編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網友的來信,諮詢筆記本電腦應該如何選。其中,有一類問題很有代表性,就是需不需要跳過酷睿i5咬牙選擇搭載酷睿i7的高配版?
關於這類問題,小編的答案是:輕薄本酷睿i5足矣,遊戲本視預算可一步到位升級酷睿i7。至於原因?咱們慢慢往下看。
輕薄/遊戲本需區別對待
如今筆記本領域逐漸衍生出輕薄本(包含二合一設備)和遊戲本兩大陣營,由於兩類產品在形態和定位上的差異,所以它們分別搭載的是低功耗版處理器,以及更高性能的標壓版處理器。
以英特爾平台為例,輕薄本普遍選擇15W TDP的U系列(如酷睿i5-8250U),而遊戲本則青睞45W TDP的H系列(如i5-8300H)。
對了,英特爾還有針對極致輕薄設備定製,僅有4.5W TDP的Y系列酷睿M(如酷睿M3-7Y30),該平台雖然犧牲了性能,但卻具備無需風扇輔助散熱的優勢,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壓縮輕薄本或二合一設備的身材。但考慮到Y系列性能一般,就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中了。
如今,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平台已經升級到「八代目」,無論是U系列還是H系列都較前輩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從搭載八代酷睿的新品角度出發,輕薄本和遊戲本在酷睿i5和酷睿i7的角逐結果上將出現變化。
回顧輕薄本的「心臟」
輕薄本專用的U系列八代酷睿處理器隸屬於「Kaby Lake Refresh」平台,它無論是製程工藝還是核心架構上都與七代酷睿Kaby Lake-U(如酷睿i5-7200U)基本相同,但憑藉從「雙核」到「四核」的進化,在性能層面出現了質變,哪怕是八代酷睿i5-8250U也能輕鬆超越七代酷睿i7-7500U,堪稱輕薄本的夢幻之心。
U系列八代酷睿家族主打i5-8250U、i5-8350U、i7-8550U和i7-8650U四款型號,其中i5-8350U和i7-8650U除了主頻優勢外還支持英特爾博銳技術,屬於專門為商務本定製的存在,在消費類輕薄本中鮮有獵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普及度最高的酷睿i5-8250U和酷睿i7-8550U都採用了四核八線程設計,並集成了相同的UHD620核芯顯卡,二者的差異僅限於頻率,以及i7-8550U具備更大的高速緩存而已。
理論上,更高頻率的酷睿i7-8550U足以將i5-8250U遠遠甩下。但是,現實世界並非理論世界,從小編測試過的多款輕薄本數據來看,這兩顆處理器的真實性能差距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偶爾甚至還會出現i5-8250U反超i7-8550U的案例。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輕薄本的瓶頸在於散熱
答案很簡單,現在的輕薄本都在追求更性感的機身設計,特別是窄邊框元素和全面屏概念的流行,讓輕薄本對機身內部空間的「壓榨」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個趨勢的背後,就是輕薄本們不可能配備太過豪華的散熱模塊,只能通過改進扇葉的數量和材質(如金屬扇葉),提升風扇的風量;增加超薄熱管的寬度提升導熱效率。但無論如何改進,都難以保證讓處理器可以長時間保持在「滿血」運行的狀態上。
在高負載的使用環境下,無論是酷睿i7-8550U還是i5-8250U,它們所能長時間穩定運行的主頻多在2.2GHz到2.5GHz之間,i7-8550U並沒有太多機會跑出更高的頻率。
這意味著,在其他配置相同時,搭載i5-8250U的輕薄本在實際體驗上的效率其實是和武裝i7-8550U的版本差不多的。如果遇到散熱設計有瑕疵的輕薄本,搭載i7-8550U的高配版反而會比配備i5-8250U的低配版更容易撞上「溫度牆」而觸發降頻,實際體驗更加縮水。
因此,小編才會說,在選購輕薄本時搭載酷睿i5-8250U的版本足以。用省下來的錢(普遍可以節省500元到1000元)升級到更大容量的PCIe SSD硬碟,可以更大限度提升輕薄本的實際體驗。
回顧遊戲本的「心臟」
遊戲本專用的H系列八代酷睿處理器隸屬於「Coffee Lake-H」平台,它在工藝層面升級到英特爾了英特爾第四代14nm工藝(14nm++),擁有更好的能效比。
而Coffee Lake-H平台最令人欣喜之處,則是為酷睿i5賦予了超線程技術,將酷睿i7的核心數量從四核提升到了八核。於是,哪怕是八代酷睿i5-8300H也能具備超越七代酷睿i7-7700HQ的性能,而八代酷睿i7-8550H更是具備媲美桌面七代酷睿i7-7700K的實力!
H系列八代酷睿家族主打i7-8850H、i7-8750H、i5-8400H和i5-8300H四款型號,其中i5-8400H和i7-8750H額外支持英特爾博銳技術,也是專門為商務本定製的存在。
和U系列相比,H系列八代酷睿i5與i7之間主頻相近,但酷睿i7卻擁有額外的兩個物理核心,超線程數量也增加了四條,從而讓二者之間出現了質的差異。還是以Cinebench R15測試為例,酷睿i7-8750H和i5-8300H的單核性能接近,但多核性能前者卻可呈現大幅度的領先。
遊戲本的爆發源於顯卡
和輕薄本相比,遊戲本即便也引入微邊框和全面屏的概念,其內部空間依舊相對充裕,絕大多數遊戲本都配備了雙風扇+多熱管的散熱模塊,講究一些的產品甚至會在機身兩側和後部提供四個散熱通風口和四組散熱鰭片,散熱效率有了大幅提升。雖然仍然不足以讓八代酷睿長時間滿血運行,但在高負載環境下也很難出現降頻的隱患,最多就是睿頻加速頻率不算太高而已。
在這種環境下,搭載酷睿i7-8550H的遊戲本,往往可以獲得比i5-8300H更為強悍的運算能力,所以小編才推薦大家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優先挑選武裝i7的高配機型。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搭載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的遊戲本,在價位相近時獨顯的優先順序要高於處理器。比如,某品牌在6000元價位的遊戲本提供了2個子型號,前者採用i5-8300H+GTX1050 Ti,而後者則選擇i7-8750H+GTX1050的組合。此時,前者憑藉GTX1050 Ti獨顯之威,對遊戲性能的增益效果要遠遠高於更高端的處理器!
當筆記本全面過渡到八代酷睿處理器平台時,無論是低功耗的酷睿i5-8250U還是高性能的i5-8300H,其實都已經足夠絕大多數用戶的「折騰」了。只是,輕薄本多花錢挑選搭載酷睿i7的高配版太過浪費,不像遊戲本追求酷睿i7那般有著更加實際的性能改善。因此,記住輕薄本選i5,遊戲本上i7准沒錯。


※首發麒麟710 華為nova 3定妝照曝光!
※你知道嗎?為什麼遊戲本偏愛1050 Ti
TAG:電腦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