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言不合就裸辭的「短視青年」,恰恰是我們當中的聰明人

一言不合就裸辭的「短視青年」,恰恰是我們當中的聰明人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職物人研究中心(ID:PlantmanCareer),36氪經授權轉載。

中國的長輩們教育後輩往往會說:「要有人生規劃,要看得長遠。」

上一輩的人,但凡混得好一些,大多也是這樣實踐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最終就能讓自己在晚年過上好日子,甚至還能實現階層躍遷的大目標,讓後代有個更好的平台。

然而,對於現在大城市的年輕一代來說,這個「真理」似乎已經不是那麼牢固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得「短視」,不願意去規劃五年之後的事情。近日有機構進行了一個調查: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18~35歲的職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2.5%的受訪職場青年「裸辭」過,49.4%的受訪職場青年考慮過「裸辭」。不滿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適應企業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訪者認為是職場青年「裸辭」的主要原因。47.1%的受訪職場青年覺得「裸辭」不理智,受訪職場青年認為生活沒有保障是「裸辭」帶來的最大問題。69.2%的受訪職場青年建議「裸辭」的人合理利用「空檔期」。

對於「長遠規劃」來說,裸辭這種意氣用事的行為無異於洪水猛獸。

家長們於是很生氣:這樣下去,怎麼能保證自己有個光明的未來?沒有良好的規劃,如何才能「往上走」?

領導們於是很生氣:年輕人們只注重眼前的生活,天天嫌薪水太低,又不肯996,簡直是太不聽話了;以前最好用的「畫大餅」神技,這一代年輕人似乎也不買賬。

國家於是很生氣:沒有人生規劃的年輕人不夠上進,天天喊著「佛系」,搞得跟日本那些御宅族一樣;榨取不了剩餘價值,又不跳消費主義陷阱,長此以往豈不是國將不國?

唯一開心的是他們自己:有錢有閑,逍遙自在。

中國人一直有著規劃自身發展路徑的傳統,為什麼偏偏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變了?

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計劃、看得長遠,這種傳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點:一個是農耕經濟的相對穩定性,另一個是文明和歷史的延續性。

前一個,也是基礎性的一點:農耕經濟較大規模地提供了溫飽和固定居所,使得廣大家庭得以思考和憧憬「高於溫飽」的未來發展,而不是在游牧之間疲於奔波。

後一點,以科舉為核心的龐大官僚體系養活了中國的「士人階層」,也塑造了「學而優則仕」的這種單一的價值評價標準。相比於農民、商賈或手工業者,士人階層才是真正掌握中華民族主流輿論、有能力塑造傳統的一批人,他們歷經千年,雖然朝代更迭、制度不一,但價值觀一脈相承,且統治階層一直為他們提供持續的晉陞通道。價值觀的單一性使得人們容易獲得堅定而明確的未來目標;制度上的穩定性則決定了,長遠規劃在大概率上是有效的,能夠為個人和家庭帶來巨大收益——說到底,只有功利主義才是永恆的驅動力。

這種傳統的影響在60-8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達到了最大化。他們價值觀單一,以「體制內晉陞」或者「下海經商發財」為成功的明確標準;另一方面,他們也趕上了中國歷史上階層固化不太嚴重的時代,使得這種向上的人生規劃卓有成效。

而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

首先,成功的定義變得多元化。社會經濟變得更加多元,互聯網的出現又打破了以往話語權的單一性,對於「怎麼樣才算成功」這個問題,越來越多地有了多元化的標準。其次,階層固化日益嚴重,以往實現躍升的手段已逐漸失效,「努力而得不到回報」的例子頻出不窮,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說,通過長遠規劃而讓自己獲取巨大利益的幾率下降了。再次,經濟社會的變化迅速且巨大,各種制度也缺乏持續性,今天按照這種制度制定的規劃,明天就因為改了制度而變得不可行了,這無疑是讓人很挫敗的。最後,互聯網讓年輕人普遍獲取了大量知識,同時全方面地展示了社會現狀和結構,因此更多的人開始思考「to be or not to be」這樣的問題,質疑統一的宣傳和說教,滋生了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

在這種環境下的年輕人,帶著對現實進取的失望,看到未來的不確定性,同時以更高的知識和智商水平來思考這個世界,不再輕易被口號式的宣傳所鼓動。事實上,更進一步,這種「短視」行為可能是中國年輕人在當前所處環境下的最優選擇。

他們可能已經目睹了太多的反面例子。比如,年年有互聯網大廠的員工猝死,職場中年人「年輕用命換錢、老了用錢買命」。有些人為了公司嘔心瀝血,結果老闆只給畫餅不給加薪,裁員時連賠償金都不給。再比如,有些人辛辛苦苦攢200萬想買房,攢夠了發現房價已經漲到了600萬。還有人費盡心機在環京購房,打算上外地車牌開車到地鐵站換乘,結果突然外地車牌新政就出來了,通勤成了致命問題,多年計劃毀於一旦。

這就是現狀。看得越遠,霧氣越重;規劃得越詳細,破滅時就越失落。

有輿論批評年輕人「佛系」,指責電子遊戲消磨心智,說日本的年輕人是最壞最壞的榜樣。對於這種說法大家不要氣,因為社會需要創造最大價值,掃除這些佛系份子是最符合集體利益的。

可是對於個人呢?步履蹣跚的個體,有誰會為他們發聲?當下的路都這麼難走,不低頭看著就會摔倒,為什麼還得要求他們往遠處看?

所以,「短視」是新時代的聰明。不信畫餅、不打雞血、不透支自己,以功利主義冷眼看這個世界,過好每一天、享受青春和自由,然後靜觀其變、隨機應變。具體來說,應該做到這幾個方面:

1、找「性價比」最高的工作,即在興趣、薪資和工作強度間尋找適合自己的平衡。不要為了所謂的前景而犧牲當前利益,更不要去以命換錢。

2、活在當下,享受生活。讀書、旅行、運動、派對、遊戲……自己喜歡的東西,大可花時間去做,不要聽別人「浪費精力」的評價。

3、調整心態,拒絕焦慮。製造焦慮無異於謀財害命。當你能看遍朋友圈製造焦慮的文章而波瀾不驚,這說明你擁有了聰明人的心態。良好的心態能帶給你良好的睡眠和激素調節,這對你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

4、學習知識,洞察社會,靜觀變化。聰明的「短視」是在洞悉當前社會現狀和結構基礎上的理性選擇,而不是盲目和懶惰。你需要明白社會和經濟的本質,研究其機理,觀察其變化,分析其影響,然後在重要變化來臨之時做出判斷,抓住機會。相應地,當機會稀缺、動蕩難測時,明哲保身、韜光養晦、享受當下,正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這正是「短視」哲學的聰明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資本在自動駕駛領域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彙集1萬多名醫做健康科普,內容提供商「有來醫生」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