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演出那麼好看,你拍得如何?

演出那麼好看,你拍得如何?

俗話說得好,同樣是看演出,不同的人秀出來的朋友圈卻天差地別。有的人能把大街上的路演拍出巡迴演唱會的感覺,有的人卻能把一場演唱會拍出大賣場促銷狂甩的感覺……

作為一個在眾多校級宣傳組織任職過的半專業攝影師,本期小魚兒就從前期拍攝的角度,講一講如何拍出一張高品質的舞台照。不論你是單純地想為朋友圈增色添彩,還是想要參加各類宣傳組織,把攝影當成工作,都可以從中借鑒。相信看完這篇以後,你曬出來的照片就可以羨煞旁人啦~~

拍照之前,先明確拍攝的目的

攝影是具有藝術性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追求「好看」就是一種目的。但攝影也是具有目的性的,尤其是對於以攝影為工作的人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什麼是目的性呢?先給大家舉個例子。

前些日子,小魚兒的一位好友發了這條朋友圈。乍一看這個內容沒什麼奇怪的,就是一個男生表達了對前方妹子的思慕之情而已嘛。

是個正常人大概都會這麼覺得。

然而令人震驚的一幕卻出現在了評論區里。

很顯然,在大家都從這張照片里嗅出了「有故事」的味道時,原po不得不出來解釋,自己的本意只是想拍香港地鐵的擁擠感,而非表現一段情感故事。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要表現擁擠,為什麼讓一個陌生女生的背影擠佔了整個畫面的一大半呢?

這就是攝影目的的重要性。

需要什麼就拍什麼,不需要的就把它從畫面中刪除掉。這就是攝影的減法。

知道自己要拍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震撼全場的效果,就去拍舞台全景;想要「小迷妹」式的崇拜視角,就去拍個人特寫。

同樣,如果你是一個在宣傳組織任職的同學,那麼一定要搞清楚,你拍出來的照片最終要用到哪、如何用。

比方說,如果是要用於大型活動的推送,舞台上有很多同等重要的演員,那麼就要多拍集體,少拍個人。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表現舞台的整體效果,勾勒活動的全貌,另一方面也能夠減少爭議。試想一下,一場集體舞蹈有三十多個演員,而且沒有明顯的領舞,這時候你只拍了其中一個或者幾個長得好看的女生的特寫,沒有拍全景,那麼這樣的推送圖發出來,場上的其他舞蹈演員肯定會憤憤不平。

當然了,在演員明顯分為主演和群演的時候,還是可以只拍主演的。比如現在很多大學都會舉辦校園十大歌星賽,那麼你只拍十大歌星的特寫,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主角。但這種拍法對節目的整體效果展現就差一點。

再比方說,如果你所在的組織對照片的時效性要求很高,當場拍完當場就要拿圖,那你的拍攝必然就要一次成型,準確曝光、準確對焦、恰當構圖,最好還能趁著節目換擋的空隙把上一個節目的照片挑選好,而不能等到全部節目結束以後再慢慢篩圖、修圖,那肯定是來不及的。

所以,在你開始拍照之前,一定要先明確拍照的目的,才不會造成拍得好看而無法使用的尷尬情況。

開場之前,提早踩點和調參

不管是多有經驗的攝影師,在面對一個全新的拍攝環境時,都會提早到場,踩好點並調好參數。

舞台上的表演瞬息萬變,有些動作下一秒就沒有了,如果不能及早調好參數,等到精彩瞬間已經出現之後再去調整設置,必然會錯失良機。

那麼踩點的時候一般會做些什麼呢?

通常來說,拍攝者要先從主辦方那裡拿到流程表,大概了解一下接下來都有哪些節目,然後再根據現場的光線,調整曝光、快門、光圈、白平衡等等。

舉個例子,如果你知道接下來將有一場跆拳道表演,那就意味著可能會有動作很快的空翻、踢板,等等,這時就應該根據表演內容把快門調到1/200以上。而如果你不提前看節目表,隨便設置了一個1/50的快門速度,那麼可想而知,你拍出來的跆拳道一定會糊到親媽都不認得。

像下面這個戲劇,本來場景很好,但在電腦上放大了仔細一看,演員的水袖甩的太快,快門又不夠,全虛了,就算是後期也沒辦法補救回來了。

假設跆拳道的下一個節目是詩朗誦,而朗誦者一般都不會有很大的動作,所以1/50左右的快門大概就夠用了。如果這時候你還保持著1/200的快門,畫面倒是不會糊,但曝光就會有點過暗,不如1/50拍出來的皮膚又亮又白皙。

另外,如果舞台的燈光是偏暖黃色的,那麼拍出來的人臉也會顯得很黃。這就不是我們想看見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提前到場調好白平衡,才能拍出比較正常的效果。

像下面這一張,皮膚就有點黃得詭異。

至於正確曝光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比如下面這張照片。

本來挺好看的構圖,就是曝光太欠,頓時給人一種「曝光不準,照片全廢」的感覺。

所以在開場之前,一定要提前一點去現場踩點和調參,這會大大增加你的成片率。

正式拍攝,需要注意這些細節

接下來我們結合一些實例來講解一下正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事情。

1

地面歪斜,是病得治

本來挺好的一張照片,歪掉了就會讓人感覺非常難受。正規高清大圖瞬間有了地攤貨、街頭隨手拍的感覺。人站在舞台上,感覺馬上就要從旁邊滑下來。

2

大量空白,難以忍受

像這張照片,主體就是一個男歌手,給個構圖飽滿的全身照就很好,非要把取景範圍擴得這麼大,感覺人非常渺小,很難受。如果背景的大屏幕有點什麼圖案還好了,問題是背景幾乎什麼都沒有,這種情況下還留著背景不去裁切畫面,就是在浪費空間了。

3

缺乏互動,感覺僵硬

如果只是拍活動照,那像這樣能表現出兩個歌手在台上唱歌的內容就足夠了。但是如果要求再高一點,以一個攝影師的審美來看這張照片,就很不過關了。一般兩個人在台上都會有對唱的部分,既然能表現互動,為什麼要拍一個沒有互動的瞬間呢?不如耐心等待一下,別急著按快門。

4

群龍無首,不懂兼顧

本來頒獎典禮是個很不錯的拍照時機,但是看這個照片,台上的五個人都在望向別處,不知道在看什麼。這就是不會抓住時機的典型例子。

在拍攝集體照片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人少的時候要保證全部人都情緒飽滿,人多的時候要保證大多數人尤其是主要人物情緒飽滿。如果沒有這個時機,那就一直等,等到那個最完美的瞬間,再去按快門。比如下面這張就很不錯。

5

構圖成謎,景大人小

(不願露面的男主角請我幫他貼張貼紙)

按照普通人的審美來看,這個照片乍一看是不是挺好看的?但是,從一個攝影師的角度來看,這個照片就相當失敗了。

普通人覺得好看,主要是因為舞台的燈光效果好看,而不是因為拍攝者拍的好。還是前面那件事,拍攝之前要搞清楚自己拍攝的目的是什麼。歌唱表演當然要把重點放在拍歌手上,而不是留這麼大的空間給舞台上方,以至於人都被擠到小角落裡。周圍空的太多,也給人一種浪費空間的感覺。

6

傾向明顯,有失偏頗

還是剛才那個場景。

這張照片,如果是小迷妹拍的,那就沒什麼問題了,目的很明確,重點很突出,就是要拍男神嘛。

但問題是,這是一張要用於官微推送的照片。

那這就出問題了。前面說過,男女歌手在這個對唱曲目中具有同樣的分量,如果這時候偏向男方拍照,而女方不露臉,就會引起爭議。

所以正確的拍法是,把鏡頭往左移一移,讓男女雙方在畫面中對稱出現,各露一半臉。

7

表情猙獰,刪了保命

拍照誰都能拍,但如果要說拍的好,這樣的人還是不多。

拍的好並不是只看曝光正確、構圖恰當等等這些技術層面的問題,還要看被拍攝對象的情緒狀態是否不錯。像這一張,照片本身問題不大,但歌手錶情也太猙獰了吧?

實際上,很多歌手本身長得還不賴,但是在唱歌的時候由於感情比較投入,所以總會有一些比較猙獰的時刻。尤其是唱歌唱到高潮部分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一個合格的攝影師要做的,就是等歌手的狀態漸入佳境,拍一張表情投入但又不顯丑的照片。

可以這麼說,就算歌手長得有點丑,攝影師也可以通過調整角度、改變位置、等待時機等方法讓照片上的人盡量好看。抓取一個人最好看的瞬間去拍,就不會錯。如果真的拍丑了,那多半是不會拍。

8

局部過曝,細節丟失

像這張照片,整體看上去其實還挺不錯的。但是仔細看一下,會發現人臉部分被燈光打得過曝了,純白色太多,五官已經基本看不清。這種情況下,要麼是再降低點ISO,保證人臉能看清,要麼是後期修圖,降低高光、白色色階、對比度,再整體調亮。

而如果把ISO降低,就會發現,原先很黑的舞台會更加黯淡,雖然人臉保證看清了,但整體光線效果太暗,又不如現在這麼順眼。

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小魚兒只能說前期沒辦法,只能靠後期

這是由相機本身的感光元件決定的。說白了就是出廠就配好的硬體,沒有辦法改變。

如果用術語來說,這種亮的部分過亮、暗的部分過暗、對比度較高的情況,就是「動態範圍」小的表現。動態範圍,也就是同時拍攝過亮和過暗的景物的能力。

比方說,傍晚時分,坐在沒開燈的教室里,人眼可以同時看清窗外亮眼的光線和室內陰暗的角落,而當你用相機拍攝這一場景的時候,會發現如果窗外光線正常,室內角落就會黑到看不清;室內角落看得清,窗外光線就會過曝。

所以如果拍出這種照片,不要糾結了,就這樣吧,不可能拍得完美的。想拯救廢片,可以換個位置,靠前一點拍歌手的特寫,也可以後期補救,總之得想點別的辦法。

另外順帶說一句,如果舞台上用了乾冰,有煙霧效果,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會小一點。原因在於,現在歌手的面部過曝是由於光線直射造成的,如果用了乾冰,光線在空氣中經過一些漫散射,會變得柔和一點,打在臉上也不會閃瞎眼。

9

屏幕顆粒,塑料感強

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女歌手身後的電子大屏出現了許多彩色粒子,十分難看。

那麼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還是上面的說法,沒辦法。這也是由於客觀條件決定的,人為沒法修改。電子大屏上的圖像是以1/50、1/60左右的頻率閃動的,人眼分辨不出來,但機器能拍出來。如果使用攝像機來錄像,那麼把快門速度調整到1/50、1/60就不會出現頻閃的粒子效果了。照相機大概也可以通過調快門來達到這個目的,但目前小魚兒還沒嘗試過,所以只是理論上感到可行。

為什麼沒嘗試過?當然是因為舞台上的表演動作很快,一般都會大於1/50和1/60的快門速度,所以如果調了快門,照片就很容易虛掉,這樣得不償失。

想要解決這種問題,小魚兒推測有三個辦法,一是擺脫強迫症,這麼拍就好了;二是換個角度,盡量撇開大屏幕,不拍它;三是等一個合適的時機,有時候粒子不明顯,照片還是能用的。

像比較好看的舞台照,多半還是背景乾淨、只有光線而沒有大屏幕的。

最後,展示一些比較不錯的舞台照

以上就是本期影像Space的全部內容啦,喜歡別忘了打賞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防洪的小魚兒 的精彩文章:

TAG:防洪的小魚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