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柏林展出米蘭10 Corso Como創辦人Carla Sozzani攝影收藏

柏林展出米蘭10 Corso Como創辦人Carla Sozzani攝影收藏

GIF

前言:展名「Between Art & Fashion」像是形容展品,但也像在形容這些收藏的主人Carla Sozzani,關鍵在於她擁有一個能不斷湧出創意的有趣靈魂。

自在遊走藝術與時尚圈的斜杠先鋒

10 Corso Como

(圖片來自網站 Charlotte Lucie)

畢業於義大利博柯尼大學文學系的Carla Sozzani,整個職業生涯都遊走在藝術與時尚之間。1986年離開意版《Vogue》,被 Alexander Liberman 指派為美版《Vogue》的義大利特約編輯;1988年時成為意版《Elle》總編輯;1990年,她在米蘭成立 Galleria Carla Sozzani 正式踏入藝廊圈;隔年,更在米蘭成立了元老級概念店 10 Corso Como。

Carla Sozzani 和 Helmut Newton

(照片來自 Lorenzo Camcardi, courtesy Fondazione Sozzani)

時尚攝影作品,是 Carla 藝廊中常見的展品。由於擔任時尚雜誌編輯的關係,她與國際攝影知名攝影師合作密切,以來自柏林的攝影師 Helmut Newton 及其妻 Alice Spring 為例,就受 Carla 之邀,分別在93、96、99、03年在 Carla 的藝廊舉辦過四次攝影展。這次在柏林展出約兩百多件攝影作品,除了幾件由 Alice Spring 提供外,全數來自 Galleria Carla Sozzani,也是繼法、瑞後,首次在德展出。

《Azzedine Ala?a and Naomi Campbell》,Arthur Elgort 攝於1987年,由 Arthur Rlgort 提供。

《Helmut Newton,Rue Aubriot》,巴黎,Alice Springs 攝於1976年,由 Alice Springs 提供。

大師多為好友 不以商業收藏為目的

柏林展出 Between Art and Fashion 圖片為1987年時 Paolo Roversi 拍攝的Ala?a Dress

此次在柏林登場的「Between Art & Fashion」展出內容,其實是Carla Sozzani 已故好友設計師 Azzedine Ala?a 的點子(她也是 Azzadine 離世後,其遺產基金會的主理人)。Carla 今年六月接受德國媒體《Tagesspiegel》記者 Babara Russ 採訪時表示,這次以自己多年來私人珍藏的攝影作品跨國展出的想法,來自一次 Azzedine 造訪她的米蘭辦公室,看到從地板到天花,連成一氣的攝影作品,他說:「我們得辦個展」,她看著這些一路陪著自己猶如老友般熟悉的攝影作品說:「我沒有什麼收藏,這些都只是我自己喜歡的作品」,但 Azzedine 說:「你當然有。」就是這樣的一次對話,促成了此次展出。

Carla 與已故摯友設計師 Azzedine

(圖片取自 Vogue Italia March 2018)

Carla Sozzani 表示,對她來說,每件作品都具有她這五十年來,與作品間的私人回憶和意義,還好有位策展人 Matthias Harder 來替她從千件中選出兩百餘件,更棒的是這次展出的順序,是按攝影師的字母排列,她表示,這種照字母排列體現出的隨機感,就像是人生的巧遇,無法排出前後順序。

有意無意地去收藏 審美是自己的

時尚雜誌出身的她,有更多機會認識及接觸到時尚攝影師,但出於對此領域的興趣,她也研究,並有意識地收藏經典大師作品,只是有趣的是,這五十年來,和她共事的同輩攝影師好友們,如,Paolo Roversi、Bruce Weber、Sarah Moon,本身也都成了時尚攝影史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她不以商業為前提,也會購入符合自身審美眼光的新進之作,使得這場攝影展如同一部百年時尚攝影史般的全面,花一整天欣賞都不為過。筆者在參觀時,也分不清究竟展品真有那麼多,還是其實是捨不得離開,步伐移動緩慢。時尚雜誌在攝影史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催生出了時尚攝影師這一職業類別。

Carla(右)與已故妹妹 Franca

此次展出,由於 Carla Sozzani 出身時尚雜誌工作(加上其妹為已故意版《Vogue》總編輯 Franca Sozzani,擔任總編輯近二十年的時間,自1998年至2016年離世),也自然聯繫到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時尚雜誌編輯角色對時尚攝影史發展的影響。

時尚雜誌編輯與時尚攝影師之間 彼此有助益也設限制

根據《時裝的樣貌》一書的數據,二十年代時,紐約還有六千多位時尚版畫家、巴黎約有四千多位,但到了1925年時,專屬於社會中上流階層的高級訂製服受到成衣業興起的挑戰,相較於時尚版畫師,時尚攝影師能夠寫實並且及時傳達成衣樣式,對時尚雜誌來說,是「更便宜」、「更即時」的選擇。此外更替時尚攝影師加分的,還有三十年代時,彩色印刷技術的精進,到了三十年代末,時尚雜誌中負責圖片的版畫師,幾乎被時尚攝影師全面取代。在成衣的流行中,越來越輕便的街頭休閑款大行其道,動態的「行動照」、走入普羅大眾生活間的「現實感」、強調「生活感」要出來,這些都是時尚攝影師能做到,而過去版畫師難企及的,如康泰納士集團就直接表明過立場,該集團旗下的雜誌,要的「是「腳踏實地」的攝影,為讀者提供真實的服裝,而不只是個裝飾藝術。」

Carla Sozzani Franca Sozzani Miuccia Prada courtesy of press office

時尚攝影全面「攻佔」時尚雜誌成為圖片的主要產出者後,出現一現象,那就是「端莊靜態」的模特兒形象擺拍漸淡出主流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片段描述、短暫印象的模糊動作」。攝影師 Norman Parkinson 曾提到:「這現象與攝影師本身對女性態度及傾向的轉變有關,這些女性是會出現在我生活中的朋友,而不是被畫在瓷器上的圖像。」時尚攝影除了攝影的技巧外,女性角色在社會中的轉變也是值得觀察的焦點。隨後消費主義在時尚雜誌中加強的是商品感,鏡頭下的女性也漸成商品,將讀者引到了一個不那麼真實的世界。

10 Corso Como

(圖片來自網站 Charlotte Lucie)

編輯和攝影師都是塑造雜誌形象的人,之間的矛盾在六十年代引爆。服裝普遍了,帶有「一般人」特質的模特兒走紅,漸漸地,時尚攝影師鏡頭下的模特兒,不是衣架子,而是衣服包著的女人。六十年代反抗的結果,造成時尚攝影在時尚版畫式微後的黃金時代結束,出現的新的形式,服裝漸不那麼重要,服裝和穿者間進入到一個長且緩慢的分解過程;七十年代女性攝影師的興起,如,模特兒出身的 Sarah Moon,更是在作品中表現出女性在認同及慾望方面的矛盾。此次在柏林展出多件具有時代宣言性的代表作,表現出時尚攝影史在不同年代的進程與轉變。

Carla 在她的米蘭辦公室

(圖片來自網站 Charlotte Lucie)

Carla Sozzani 有著獨立且有趣的靈魂,高質量的友情是她「賺來的(earns it)」,此次筆者在柏林觀賞到她豐富的攝影收藏,彷彿是她有趣靈魂的獎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衣間 的精彩文章:

小山看東京時尚 | 知弘的世界觀 通過服裝設計師的創作力量展示新魅力
把加州陽光戴在臉上

TAG:雲衣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