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殘障孩子的父母,到底有多難

殘障孩子的父母,到底有多難


在國內,殘疾人很少出現在公共空間。/ 視覺中國




周末走在街上,你有幾次遇見過殘疾人?




幾天前,有一個數據讓很多人感慨:中國的殘疾人數量在八千萬左右,大約每十五個人中就有一個身有殘疾。但是在街頭,我們卻很少能遇到他們的身影。




其實,

在一個致力於消除各種各樣的障礙的社會,殘障人士,包括殘障兒童,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今年夏天,南京9歲的腦癱女童被爺爺和父親推進河道,書包里還帶著兩塊磚頭。在此之前,女童跟著奶奶在淮安鄉下生活,一直被村裡人躲得遠遠的。

在村民口中,這個孩子「養著不中用」,是個「二百五」,拖累了一家人,還不如扔掉。




無獨有偶,在深圳市的某小區,17戶帶有精神類疾病患兒(多數是自閉症兒童)的家庭,被其他業主拒之門外,甚至曝光了身份信息。

在這些業主口中,這個小區本該住的是高端人才,而不是這些「精神病患」。




這兩起公共事件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在殘障兒童的治療費用、看護責任主要由家庭承擔的社會裡,他們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困境。一方面是原生家庭的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則是來自社會的不解、排擠與污名。中國的殘障兒童,應該得到怎樣的對待?




南京女童被溺死的那片水域。/ 澎湃新聞






殘障兒童沒有「安全島」


——————




佳佳是一名先天小兒麻痹症患者,小時候父母經常帶著她四處求醫,但佳佳還是要與輪椅終身為伴。好在佳佳生活在醫療條件發達的大城市,她的父母也都是國企員工,經濟收入穩定。

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佳佳順利地在普通教育體系內完成學業,現在已經保送到名校攻讀碩士。




不過,像她一樣幸運的女孩也許並不多見。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00萬到120萬名嬰兒出生時帶有缺陷,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兒降生。

但這些帶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去哪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稱,中國每年大約10萬名兒童遭到遺棄,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身患殘疾。



2014年初廣州試點設立「嬰兒安全島」,近三個月的時間裡,就接收了262名棄嬰。這些棄嬰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如腦性癱瘓、唐氏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等等。

接收的棄嬰如能得到及時救助,存活率有91%。但後來因為棄嬰數量猛增,廣州不得不停止試點活動。




?某地嬰兒安全島。/ 人民網




據媒體報道,這些被放在安全島里的嬰兒,年齡大都一歲不到。有的孩子身上插著導管,有的孩子正發著高燒,有的孩子衣物中還存放著醫院的治療病歷。

有些家長還在孩子身邊留下了字條或現金,表示遺棄孩子是萬般無奈之舉,希望孩子能夠得到醫治,保全性命。




高昂的治療費用,繁重的看護需求,成為壓垮這些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殘致貧,成為許多殘障家庭共同的困境。不少殘障兒童的父母,還因為無法承受經濟、精神上的雙重壓力而離婚。




據中國殘聯數據,中國8500 萬殘疾人士中,有超過1500 萬人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其中有1200 萬人就在農村。

他們沒能實現就業,也沒有條件接受教育,只能靠家庭成員供養、低保金和社會救助勉強度日。




在新聞報道中,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東莞市一個公園裡,一名六個月大的女嬰被遺棄於此。父母在她身邊放了一封長達兩頁的信,聲稱為孩子治療癲癇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




「孩子在我們手中就是死路一條……我們真的走投無路」

成為了女嬰父母最後的吶喊。



?


如果不是因為條件困難,誰願意丟棄自己的孩子呢?圖/電影《有一天》






他們不應該被當成「不祥之人」


——————




經濟條件上的困難,讓殘障兒童家庭有心無力。但來自社會,甚至是親人異樣的眼光,往往讓殘障兒童更加難以融入社會。

在落後的鄉村社會,這種對殘障兒童的不理解顯得更加強烈,他們會被視為不祥之人,是「上輩子造了孽」的怪物。


               


河北省平鄉縣有一所孟傑盲人學校,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家庭條件困難。

有些孩子在來到學校之前,被父母整天綁在床上、鎖在地窖里,甚至被關在一隻封閉的大瓮里。




聯合國殘障平等培訓(DET)認證引導師吳迪,曾分析過對殘障人士三種不同態度。在尚未破除迷信的時代和區域,殘障人士是會引起恐懼、嫌棄,甚至是憎惡的「殘廢人」。在這一認知模式主導下,殘障兒童容易受到家人的拋棄或藏匿。





一家盲人按摩店的盲人們。/ 電影《推拿》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會逐漸認識到,導致身心缺陷的原因是與疾病、基因或意外事故有關。

那麼,當人們把身心缺陷視為疾病,生活在此陰影下的殘障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將面臨諸多障礙。




因為殘障兒童是有特殊需求的病人,那麼出於經濟利益考慮,普通學校有理由拒絕殘障學生,將他們推向環境堪憂的特殊學校。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中國6-14歲學齡殘疾兒童有246萬人,在校的殘障兒童中能接受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比例僅為51.8%,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達到了90%左右。




在特殊學校里,殘障兒童沒有機會和沒有殘障的兒童相處,造成了另一種隔離。

同時,由於特殊學校數量不多,且遠離殘障兒童的住處,大部分兒童必須住在學校,遠離家人和朋友,同樣不利於殘障兒童的成長。





殘障兒童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似乎造成了另一種隔離。/電影《熔爐》劇照




已有研究表明,有殘障和沒有殘障的學生在一個無差別、沒有排斥的環境下共同成長,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效。

普通教育系統應當充分無障礙地向殘障兒童敞開大門,但在現實中這樣的願望很難實現。殘障兒童除非能證明自己能適應學校的物理環境,否則可以被拒絕入學。




而在高等教育領域,歧視同樣存在。

假如殘障學生克服各種困難通過高考,他們要進入高等學府,還必須通過體檢,普通高校有拒絕某些殘障學生的權利。目前,在中國8500萬的殘障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94萬人。也就是說,100個殘障人士中,只有一個人上過大學。





2017年,殘疾學生魏翔考取清華大學,學校為他和他母親提供宿舍。/ 新華網






殘障人士

其實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




然而,隨著平權運動的推進,殘障人士的權益亦引起了更多關注。就像吳迪在講壇中分析的,

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所謂的身心缺陷,不過是屬於人的、多元樣態中的一種。




「這一個群體在社會交往、互動的過程中存在障礙——是因為這個社會環境沒有提供消除障礙的基本便利。」而在一個致力於消除各種各樣的障礙的社會,殘障人士,包括殘障兒童,其實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觀念意識上的改變,以及強大的兒童福利制度的支持,讓殘障兒童權益得到了更多保障。在這方面,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經做出了許多示範,證明其可行性。





患有唐氏綜合症的中國棄嬰,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後,變成了小網紅。/搜狐




在日本,殘疾人又被稱為「障礙者」,殘障兒童除了能享受一般殘疾人的福利政策外,還能享受到其他一些特別的優惠。譬如在醫療方面,先天缺陷兒童的治療費用由特殊兒童補貼承擔,醫療費全免,免除了父母的後顧之憂;後期的康復治療,如領取助聽器、義肢等殘疾人用品,家長的自費比例也只有一成。




殘障兒童的父母亦能領取「特別兒童撫養津貼」,補貼金額按照兒童殘障程度發放,最高能領取57500日元一個月。

這對於減輕殘障兒童家庭的生活負擔,提供了必要的經濟支持。同時,家長還能每周任選一天,將孩子送到免費的保育機構看護,得到喘息的機會。




在就學方面,日本各地區都設有專門針對殘疾兒童的「特別支援學校」,確保殘障兒童接受義務教育。而殘障兒童到普通公立學校就學,學校亦不得拒收。

殘障人士想接受高等教育,入學考試也不設體檢,只要能力達標,就能上學。其他諸如就業、出行、生活照顧等方面,亦有事無巨細的優惠條例。





日本的公共衛生間,安裝了輔助扶手。/新浪




秉持「合理便利」(reasonable accommodations)原則,日本的無障礙設施設計也形成了完善的系統,譬如室內外連通一體的盲道、電梯內的高低按鈕、各樓層的盲文介紹圖、殘障人士專用停車位、公交車的專用坡道等等。

這些設施不僅適用於殘障人士,同樣也適用於老人、孕婦等有需要的人。




在我國,針對殘障兒童的政策和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能以平和包容的態度,看待這一群體。





重慶老人鄧林明,義務教一對殘障兄妹讀書識字。/ 重慶晚報




有人問,為滿足殘障人士的需求,花費如此多的公共資源是否有必要。但只要稍微換位思考便可知道,在漫長的生命中,我們會遇到無數的意外。

至少,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




善待弱者,給殘障兒童一個平等生活的機會,是一個社會的基本良知。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中國高中的等級分化,比大學嚴重多了





中年女人的苦,你不懂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作者/木木  編輯/蘇煒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聽好了,你窮一輩子的原因和出身無關
《延禧攻略》很精緻,但比《天命》還差點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