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用鏡頭拍出綠道上的幸福感……

他用鏡頭拍出綠道上的幸福感……

「老張,快出來取景了!」

8月11日下午

微信群里的一條消息吸引了

「邛崍圖片網」的攝影師張超雲

他拿起相機便直奔邛州綠道

圖片: 張超雲

夕陽為綠道旁的南河鍍上了一層金色外衣

微風輕拂,波光粼粼

沿河而建的邛州綠道上

市民或散步或慢跑或騎行

不遠處的籃球場、足球場上

一場場比賽正打得火熱

……

伴隨著咔嚓的快門聲

張超雲和拍友們用相機記錄下了

綠道上的動人瞬間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綠道給市民生活方式帶來的轉變,滿滿的幸福感總能激發我攝影的靈感。」

翻看相機里的照片,張超雲滿臉笑意。

「我對這條綠道熟悉得很,我用鏡頭記錄下了綠道修建的始末。」張超雲介紹道,邛州綠道分為4段,總長36公里,每一段所種的花、樹都不一樣,一年四季皆有景可看,「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綠道上健身,綠道讓全民健身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圖片: 張超雲

臨近傍晚,在綠道上夜跑鍛煉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雖然工作忙碌,但下班後我都要和幾個朋友一起來綠道跑幾圈,一來能感受美景,二來鍛煉身體。」家住濱水國際的陳先生說,「邛州綠道從硬體到配套都十分完善,前兩天夜跑時突然下起暴雨,綠道上的應急避難屋還可以躲雨,非常人性化!」

綠道旁的廣場上也聚集了不少市民。在悠揚的音樂中,老年人打起了太極拳,孫正華和老伴就在其中。「以往都只能去中心廣場散步,現在綠道配套了廣場,鍛煉身體的同時還結交了不少有相同愛好的朋友,綠道讓我們的老年生活更豐富了!」孫正華笑著說。

圖片: 張超雲

東北人王珂含已在邛崍工作了幾年,隨著綠道建設的全面鋪開,他的生活軌跡也開始發生變化。「騎上自行車,穿梭在串聯著邛窯、回瀾塔、河濱公園等眾多歷史人文景觀的綠道上,我發現這座城市是如此迷人。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綠色福利,非常舒服!」王珂含說,綠道讓他更好地領略了這座城市的詩情畫意。

關於邛州綠道

邛州綠道是成都市「一軸兩山三環七帶」區域級綠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項目規劃「一大一小」內外綠道環線,已於今年6月完工投用。

「大環線著重圍繞南河兩側,打造形成以邛窯段、濱河段為主的環城綠道網;小環線主要以城區主幹道、綠化景觀帶為串聯,對318國道、君平大道、河濱路圍合的環城區域進行『一環多點』打造。」邛崍市建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邛州綠道項目總長約36公里,總投資約1.08億元,建設中將邛崍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歷史文化相結合,厚植自然山水優勢,並融合文君文化、邛窯文化、水文化、創新創意文化等元素,以彰顯文化底蘊和城市魅力。

圖片: 張超雲

市民說綠道

邛崍市民王鵬:

邛州綠道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綠色福利。籃球場、足球場、健身設備、休憩驛站等公共設施,照顧到了各個年齡段的市民,讓大家都能樂在其中。此外,綠道每一段景色各異、特色不同,配套設施也十分完善。

邛崍市民譚虹:

我們從綠道看到了城市的變化,環境更乾淨了,形態更完善了,對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邛州綠道在規劃建設中因地制宜,通過串聯重要城市節點,形成了由河濱路、西郊路、君平大道和318國道組成的環城綠道,其具備生態保障、慢行交通、休閒遊覽、城鄉統籌、文化創意、體育運動、農業景觀、應急避難等功能。

四段綠道融入了不同的特色元素。特別是在濱河段,將原本碎片化、零散化的濱河廣場、運動休閑公園和兒童森林公園串聯成有機整體,並與邛崍歷史文化背景巧妙結合。行走其間,不僅可以享受以生態體驗為核心的遊憩性濱水景觀,還可以感受到獨特的邛崍人文魅力。

文字來源 | 錦觀新聞

部分圖片來源 | 邛崍市新聞傳媒中心

記者 黃月 趙榮昌 楊華春

實習記者 祝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邛崍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邛崍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