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娶了她,我可以少奮鬥20年」:男人在婚姻中可能比女人更勢利

「娶了她,我可以少奮鬥20年」:男人在婚姻中可能比女人更勢利

文 | 溫言· 主播 | 安然

有次聚會,和朋友、還有朋友的表妹聊天。

朋友表妹還在上大學,說到身邊很多女生,都希望大學裡就搞定一個「多金」或「有升值潛力」的男友,當自己的長期飯票。

還有很多人覺得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在大城市奮鬥,想通過工作實現理想不現實,所以早早就開始研究如何「通過婚姻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於是和她提了一個我的觀點,她聽完就震驚了。

我說:「其實大部分男人也希望通過婚姻改變自己命運的。」

這個觀點來自我多年來的親身觀察。一講出來,立刻得到了身邊同齡朋友們的強烈贊同。

婚姻不一定改變階層,但一定改變命運

如果你自己已經步入了婚姻生活,一定親眼目睹過男人因為娶妻而事業騰飛的;也目睹過兩口子結婚後互拖後腿的。

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是:

多年前一個朋友,執意要娶「愛情長跑」了多年的姑娘。他的父母因為姑娘的成長環境、學歷背景和兒子差很多,極力反對。最後扛不住兩個年輕人的篤定與堅持,還是讓步了。

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果能到這裡就結尾,那就是個圓滿的愛情故事。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

可能因為之前被男方父母傷了心,姑娘結婚後立刻放棄了自我成長。懷孕後立刻辭職,以養胎為名,開始天天在家看網劇打遊戲。

孩子出生後,雙方老人輪流來家裡看孩子。這一輪崗更麻煩了,兩方的父母都覺得對方把孩子帶的不好,直接爆發很多矛盾。父母的戰火又延伸到小兩口身上,兩口子打架,雙方父母又紛紛捲入其中助陣。

一家子雞飛狗跳,關係極為僵化。

不到兩年,這個姑娘從原來的溫婉大方,變成了一個「怨婦」,懟老公、懟公婆、也懟自己父母,覺得家裡人都虧欠了自己。

這個朋友事業也出現了滑坡。

他原來所在的單位,因為行業衰落的原因也在走下坡路,很多部門開始縮編裁員。部門裡許多骨幹和年輕人都跳走了,他卻紋絲未動。

別人問起來,他總是未語先嘆,最後說:

唉!孩子還小,家裡一攤爛事,換個工作更得打起來了!

從女性角度而言,批評這位朋友「你自己的事業發展不好,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要歸咎家裡人」,是極其容易的。

可是拋開性別視角,當我們真實地審視身邊,那一個個所謂的「中年油膩男」——他們難道年輕時就如此嗎?

誰不願意在家妻和子孝,在外事業有成呢?

很多所謂的「個人不幸」往往和不成熟的婚姻觀有關。

相當一部分稀里糊塗的男人年輕時,娶了同樣稀里糊塗的姑娘。姑娘順理成章就辭職生娃,男人順理成章地安於原本位置。

雙方都變得懶得進步,越來越習慣於安逸,信息面越來越窄...又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母越來越老,家裡煩心事越來越多,就越來越不敢換工作,嘗試新東西…

如此惡性循環。

也有相反的例子:

另一個校友每次回老家,最被遠方堂兄弟們羨慕的,不是他的畢業大學、不是他的工作、甚至不是他乖巧好看的娃,而是他老婆。

有次他一個堂弟竟當面教訓起弟媳,讓她「向嫂子學習」,甚至搞得他再不敢輕易攜妻回家——怕別人覺得自己炫耀。

但其實他的親戚們羨慕的沒錯,正是他老婆在他考研、換工作等一系列決策上的分析及大力支持,才成就了今天他的風光無限。

婚姻對男人同樣是「第二次投胎」

老一代人喜歡強調婚姻要「門當戶對」。

我們這代人厭惡這樣功利的說辭,喜歡強調「好的婚姻要勢均力敵。」

但勢均力敵也好,門當戶對也好,都意味著扁擔兩頭都不能有太大差別。

這裡的差別不是那些肉眼可見的差別,還有兩個人的家庭觀、消費習慣、學習習慣、人生觀、世界觀…

褚時健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快聽膩了:

他曾經是雲南紅塔山的掌門人,一朝被訴,淪為階下囚,女兒在獄中自殺。因為年紀已大,他保外就醫,承包荒山,攜妻種橙。

從12年開始,褚橙通過電商進入各大城市,在全國掀起了一橙難求的熱忱。而他以84歲的高齡和妻子創辦了儲橙莊園,並榮獲企業社會責任獎。

不過每當我看到這個已經被媒體咀嚼了千萬次的故事,都不禁想:

唉,褚時健厲害,他老婆才更是狠角兒啊!

褚夫人出身優裕,享受過紅塔山第一夫人的寶座。

褚時健入獄的罪名和她有關;她又經歷了老年喪女之痛;在人生大起大落中,她死死抗住,褚時健出獄後要種水果,她也跟著去荒山野嶺種橙。

條件最艱苦的時候,她就睡在山間地頭的棚子里看果樹。

褚時健有什麼樣的胸襟、氣魄和心智;他相濡以沫的夫人,都和他勢均力敵。

平時看電視新聞,我們經常會看到,在詐騙犯、搶劫犯身後往往有一個貪婪的女人;

而在諸多成功人士的背後,也有他們各自夫人,在艱難時期發揮過的卓越眼光和過人的膽識、判斷力。

所以當一個女人把自己當成天然的弱者,想通過依附於強者,而獲得庇護時,大部分強者,其實想的是找一個有默契、同樣強的伴侶,一起開疆辟壤。

而不是「我傻掙,你傻花」。

一個家庭的幸福根本,掌握在妻子手中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我家曾用過的一位老保姆「教育」我老公的。

我家保姆是位很傳統的農村勞動女性。

年輕時丈夫在外面工廠打工,她有一膀子好力氣,就一邊自己干農活,一邊自己把兩個兒子帶大、教育好。

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她經常會給我們講些她自己琢磨的人生哲理。

比如她告訴我們:

一個家庭的幸福根本,永遠掌握在媳婦兒手中。而她自己就是她們村裡有名的、最疼兒媳婦的人。

——為什麼呢?

她說:

兒子是親生的,對他們好點差點,他們不會在意,甚至根本感覺不到!

但兒媳婦兒就不一樣了,她們會比兒子更在意這些。

所以她自己兒子、兒媳婦吵架的時候,她都向著兒媳婦不向著自己兒子。

兒媳婦對家有了歸屬感,自然也對她好,對兒子更寬容關愛。呈現給孫子孫女們的,就是一派家庭和和美美的氣氛。

在傳統的婚姻結構里,絕大部分家庭都依然是「男人負責掙錢,女性負責料理家庭事宜」的分工。

也正是因為女主人往往是家庭的操盤手,所以當一個男人娶了女人後,幾乎就決定了自己後半輩子怎麼活。

因為他的妻子一定會不知不覺改變家庭氛圍,影響老公的事業,決定孩子的成長,甚至能改變一家三代的親子關係。

成熟而和睦的婚姻,從更長遠的目標上有助於男人的發展,成長和事業。

婚姻投機者男性中也不少見

社會喜歡給年輕漂亮的女性貼標籤,比如說某某是「物質女郎」「釣金龜婿的」。

其實據我觀察,以婚姻作為籌碼或槓桿的男性比例一點都不少。

我剛上大學時,有次中學同學聚會。

大部分同學都在北京上大學,只有一個女生當時考到了南方一座大城市。席間她突然神秘兮兮地問大家:「大學裡有多少男生追你們?」

當時在座的同學們大都搖頭:覺得畢竟才剛大一呀,好不容易考上了,還沒學出名堂呢,哪兒能就談戀愛了?

結果那個女生嘆了口氣說:「有十幾個人追我。」

我們都驚呆了。

結果她輕蔑地搖頭笑了:「我一入學就有同系師姐提醒過我了。你們能想像嗎,居然那麼多男生追我先打聽我的戶口!!」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震撼之處在於,它讓我第一次認識到:

同樣不過20歲的年齡,有人在發愁怎麼減肥怎麼買衣服怎麼學習考試,卻已經有人動腦筋謀劃著如何通過「找一個好老婆」來改變自我身份了。

「緣分」的本質是需求與選擇

古人說:「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意思是娶妻,還是要看妻子的人品,不要計較她嫁妝財富的多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之所以會有這句古語,不就是因為那時候相當一部分的男人娶妻,只看妻子的門第和嫁妝么?

可見渴望通過婚姻獲得階層躍升、財富增長的,不單單是女性,也有男性。不僅現在有,古時亦有之。

幾年前還出現過一段熱門微博:一個人坐地鐵無意中聽到一個帥小伙和同伴,毫不避諱地「算計」著怎樣薅自己未婚妻的羊毛,把對方房產弄到自己名下再離婚。

當很多女孩子夢想著嫁給身家豐厚的「霸道總裁」時,世界上也有無數於連式的男子,夢想著可以靠娶個好老婆,少奮鬥二十年。

我們對於伴侶的選擇,總體而言,是契合我們對人生的認知和期望的。即便有時,這些期望我們自己都不自知。

當女性希望通過婚姻改命時,男性也希望通過婚姻能讓自己的命運變得更順遂成功。

一個人選擇了什麼樣的伴侶,其實反映出一種深層次的個人需求。儘管我們會認為,婚姻依靠的是「緣分」或者多種因素,但實際上,選擇從來不是偶然的。

你可以渴望愛情、期待婚姻,但不要把自己的命運像秤砣一樣,沉重地綁在他人身上成為一種負擔。

婚姻的抉擇背後,除了我們常說的感情、緣分,還有未來將延續貫穿人生中的生活模式。

因為沒有人會輕易用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幸福冒險,所以女性才更需要認識到獨立和成長的意義,擁有完整的人格,才會為整個家庭創造幸福。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婚姻暴露的那些自私和利己主義,其實也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更沒必要特意標籤成男性或女性,它們不過是普遍人性中幽微共通的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學會釋懷,你就不會那麼累了
餘生太快,學會釋懷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