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媒:中國並非破壞美國產業元兇

美媒:中國並非破壞美國產業元兇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8月11日發表文章稱,政客們將中國描繪為會「奪走美國就業和產業」的人——但北京並不是癥結所在。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截圖

文章稱,美國政界正在迅速形成對中國的一種新態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附和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觀點,公開反對向中國轉讓「我們的」技術,並譴責向中國投資的做法。同樣激進的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則與前白宮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保持一致,呼籲對中國採取「咄咄逼人的」政策。像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這樣的民主黨當權派支持特朗普掀起對華貿易戰。

文章稱,19世紀時,華人移民曾被當做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制度無法創造廣泛共享繁榮的替罪羊;同樣,今天自由市場全球化未能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局面也被歸咎於中國。

文章認為,批評中國的人士認為美國和中國如今陷入了經濟增長的零和競爭。然而,問題不在於中國,而在於全球經濟結構本身。越來越明顯的一點是,現有形式的全球化已經將它促進發展的潛力消耗殆盡,在這個時候,「詆毀中國」已經成了面對轉變全球經濟增長性質這一迫切需求的替代選項。

▲資料圖片: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全球化的『下半場』:風險和不確定性」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這是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分論壇上發言。(新華社)

文章稱,如果美國人只是接受現有結構所帶來的制約,並試圖在這樣的結構內一決勝負,那麼我們將進入一個衝突不斷加劇的循環。這是因為對中國來說,核心問題不是貿易,而是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美國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提出的要求顯然等於切斷中國通往更富裕社會的道路。在中國領導層看來,這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威脅。

文章稱,的確,中國經濟最近30年來保持著歷史上最快的增長速度,讓數以億計的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然而,大多數中國人仍很貧困,因為他們的起點非常低,而且財富的分配也不均衡。

▲資料圖片:中國顧客選購黃金飾品。

文章認為,美國施加的任何壓力都無法說服中國領導人放棄其發展戰略。他們又有什麼理由要放棄?讓一個國家擺脫貧困與增加大家的機會不應該成為有爭議的目標。

編輯 | 田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出海記|俄羅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中企與美企平分秋色
特朗普支持率45%創上任後新高 黨內支持率88%緊追小布希紀錄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