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被抱養的,媽媽因病去世,朋友也離我遠去,經常想輕生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諮詢:我今年19歲,家裡人不怎麼願意送我上學,中專讀了一半沒讀了,只能說是初中畢業。我是家裡抱養的小孩,從小跟媽媽一起長大,讀初二時,媽媽得了癌症走了。
我整個兒童記憶里是沒有哥哥姐姐的,爸爸對我來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媽媽走後,我覺得自己像個孤兒,沒家了。得不到家人的關心問候,他們也沒在乎過我的前途。
四年了,我頻繁的換工作,每份工作都不會做到半年以上。沒學歷,沒經驗,沒閱歷,只有一顆一直很向上的心,但是缺乏行動。
我對感情特別敏感,有三個從小玩到大的發小,最近發生點事,突然明白她們只是我的玩伴。也許她們也反感我四年來還是老樣子,瞧不起我吧。
如今我又失業了,她們一句問候都沒有,好像都要遠離我一樣,就連家人也是對我不聞不問。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直都在想她們為什麼這樣子對我?為什麼如此殘忍?
為什麼在我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把我扔下?輕生的念頭,這四年來一直都有,我真的好累了。
想讓自己忙起來,可是工作找不到,自己什麼都不會,沒能力還想著要份輕鬆的工作。我知道我自己的錯誤,但我走不出來,我需要有個人可以幫我,把我拉出來。可所有人都遠離我。我好累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看到這樣的一個問題諮詢,心裡感覺酸酸的,我們大部分人是吐吐槽,發泄發泄,哭一鼻子,然後繼續生活。
帶著傷,帶著痛,還要笑臉迎人。承受過親人離世之痛,感覺和這個世界沒有了聯結,愛這個世界,是因為這個世界有自己愛的人。
現在那個人不在了,感覺心被掏空了一樣。當然還是有朋友,有家人的,但是感覺他們不懂自己,也給不到自己想要的。
因為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要做,不可能花很多精力來陪自己,所以慢慢變得抑鬱,把自己封閉起來,可是越封閉,別人越不來主動找自己。
你想讓別人關心你,你首先要關心別人,這太難做到了對嗎?因為自己是個缺愛的人,又怎麼能夠給出愛呢?
其實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讓自己進入受害者模式?我們都不了解這個女生的具體情況,不知道她的爸爸是否因為要給她媽媽花錢治病而辛苦工作,她的哥哥是否也處於抑鬱狀態。
這是一個不是很幸福的家庭,可是她並沒有遭受性侵,我們也知道在農村,抱養的女生被家裡男性性侵幾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很少有人會關心,很少有人會有法律意識。
那些被拐賣的女生,最後到了哪裡?大多數是偏遠地區,所以她沒有被家裡人傷害,這真的可以說是一種福分,並且家裡人供吃供住,只是沒有讓她繼續上學,可能是覺得女人就應該早點嫁人,讀什麼書啊。
那是他們的認知,那是他們要過的人生,但那不是你的。改變命運真的好難好難,缺少資源,缺少目標,缺少身邊人的支持,但是她有智能手機可以上網,她就可以在網上找到能理解她,並給她幫助的人呀!
普遍現象是,父母大多數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孩子的很多心裡話不和父母講,這是代溝的問題,是文化造成的,因為父母那一代人幾乎沒有精神健康教育,只是活著,保證不餓死就已經是幸福的了。
所以父母在養孩子的時候,也只是關注孩子飲食起居,不關注孩子內心,因為父母小的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人只能給出他擁有的東西,給不出沒有的東西。
所以當你有表達的需求,你有想讓別人關心你的內心想法時,你要去主動關心別人的內心,這樣別人才知道你的心意。
重複很容易,只需要複製上一代的人的生活就好了,不需要學習,不需要找工作,女生找個男的結婚生子,就好了。可是你不想,你不想一輩子就這樣度過,那麼就需要慢慢積攢能量,破土重生。
哪怕別人不理解自己,但你知道目前所做的是你願意做的,當你慢慢做出成果來,家裡人也會慢慢理解的。
19歲,是價值觀逐步建立並完善的時期,可以通過讀書來豐富自己的思想,只要有手機,可以上網,就可以獲取想要的知識。需要給自己頭腦中注入一股活力,支持著自己前進。
不要再把自己變成一個受害者,努力調整這個模式,永遠不要對生活喪失信心,因為風雨過後會有彩虹,你若安好,就是晴天。


TAG:心理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