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數次易主,靠養生術引起曹操的注意,為何最後卻能與郭嘉齊名?

他數次易主,靠養生術引起曹操的注意,為何最後卻能與郭嘉齊名?

原標題:他數次易主,靠養生術引起曹操的注意,為何最後卻能與郭嘉齊名?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謀士並不出眾,他數次易主,最終靠著養生之術而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而曹操最終也在這位謀士的建議下,先加九錫,隨後成為魏公。這位謀士就是董昭。


董昭的個人經歷與演義之中類似,他最初是在袁紹手下為官。董昭此人很有能力,因此他無論在誰手下,都能讓仕途更進一步。當時袁紹正與公孫瓚交戰,為杜絕自己後方有失,於是袁紹讓董昭為鉅鹿太守,以防後方有失。董昭雖在口上稱自己只能「隨機應變」,但實際上應對得頗有章法。他偽造了一份袁紹的檄文,成功清理掉了不臣之人。

只可惜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而張邈與袁紹有矛盾,因此袁紹聽信讒言想要治董昭的罪。於是,董昭要求去晉見漢獻帝,藉機脫離袁紹,半路上卻被張楊留在了河內。就此,董昭投了張楊帳下為官。只不過董昭深知張楊也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於是他果斷放棄張楊,與曹操搭上關係,最終成為了曹操的左膀右臂,為曹操出謀劃策。


董昭數次易主,不過是因為他此前跟的君主都不是明主,因此每次更換君主都是他主動而為之的,直到他遇到了曹操後,董昭才算是真心輔佐,由此可見,董昭是個極有眼光的人物。正因為董昭眼光不凡,因此當劉備投身曹營之後,董昭一眼就看出劉備是個有野心的人,因此多次進諫,讓曹操除掉劉備,只可惜曹操一時心軟,最終放虎歸山,最終讓劉備成就了一番霸業。


而董昭不僅看對手的眼光準確,善於攻心,在揣摩主公意思,體會主公心理變化上也是一把好手。當年董昭看出曹操有晉位之心,於是率先向曹操建議恢復「五等公爵」的制度。最初曹操是不同意的,他一再推辭,稱這絕不是人臣應該做的事情。董昭當即表示:「臣以為,丞相為大漢效力,居功至偉,沒幾個人能比得上丞相的貢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才有了晉位魏王的基礎與前提。


不僅是曹操時期,在曹丕繼位之後親征東吳,然而面對久攻不下的江陵,曹丕很是惱火,正是董昭冷靜分析局勢,最終勸的曹丕火速退兵,從而減小了曹軍的損失。被曹丕認為其才可比陳平與張良。

?


筆者認為,正因為董昭善於審時度勢,眼光獨到,因此才能得到曹魏三代君王的認可。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董昭與郭嘉在同一傳記之中,也算是對董昭才能的認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甜姐說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此生害怕的六個人,馬超上榜,第一是與他關係親密的女子!
他棄孫權投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的程度更勝王朗!

TAG:甜姐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