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費降級」來了?

「消費降級」來了?

(青海祁連卓爾山,圖片來自網路)

消費領域的變化。這幾天讀年中經濟數據,主要信息在意料之中,「投資下降」,「出口下降」都有來由,宏觀部門積極應對,「對策包」逐個解囊。但是一些分析家認為同時還有「消費下降」,「消費降級」,這就叫人心生警覺。如果是這樣,就是說拉動內需求的三駕馬車都要「乏力」了,那說好的中高速增長還行不行了,6.8%、6.7%的增速是要失守了?不過認真對完表,覺得「消費下降」的判斷遠不成立,這個信息處理方式太簡單粗糙。但消費領域也不是沒有問題,當前的局勢就是所說的「穩中有變」。這個變,需要及時、深入、有預見性的研究,因為茲事體大。三駕馬車驅動內需,最強勁有力就是消費,不管是市場派還是計劃派,國內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對中國消費增長寄以厚望。中國人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才是40年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動力,十幾億人的大市場也是未來發展不可匹敵的潛力所在。如果「消費下降」,那是動搖根基的,當然不可隨便講;但是消費有變化,也是擋不住的,要有些見微知著和洞察能力。

「消費下降」說法。「消費下降」的依據就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顯示,增幅從過去的10%以上,到上半年變成9%了,第一次降到了一位數;同時「居民消費支出」也沒怎麼漲,倒是居民收入的增長幅度還要高過居民消費的增長幅度。這個現象確實表現出了居民消費增長幅度的減緩,但是減緩不是下降,消費還是在增長,箭頭繼續向上,只是上升的曲線由陡峭變平緩,所以準確的說法是「消費增長幅度放緩」。「放緩」並非「下降」,但是這的的確確是「穩中之變」!無論宏觀還是微觀,對2018年中期這個「變」需要非常敏感,需要深究消費增幅放緩現象下面真實原因,需要看到這個現象後的中長期走向。

看「穩中之變」的不同視角。宏觀經濟學者關注結構,給出的一些解釋其實沒有說明這個「變」。有兩個數據讀起來會有些思考:一個是說上半年的數據,消費增幅高於GDP的增幅;一個說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比去年上升了近20個點,達到了78%。這個數看你怎麼讀,它既可以拿來反應結構問題,說明結構在優化,消費對經濟拉動的比重在增加,也可以讀到另外的信息:消費增長本身放緩,但是在GDP中份額擴大,說明投資和外貿這兩塊兒的拉動力明顯減弱,消費比例在增長,實屬此消彼長。這兩方面的信息都很重要,光看某個領域或「不足以謀全局」,但滿足於結構和比例之變而不關注消費本身增長變化,也會失去消費市場的脈搏,陷於空談。

另外的視角來自「行業經濟學家」,主要是那些證券行業分析家、金融信貸行業和消費品經銷行業的分析家,持「消費下降」觀點人士會多一些,甚至有些「大驚小怪」「危言聳聽」。緣由是他們更多紮根於行業實際,或者從股市起落中捕捉到信息,或者從貸款和儲蓄的變化中看出玄機,不諱言,當前多個行業的「實感並不美好」,而這些分析師經常會以本行業的脈動代替宏觀經濟分析,「消費下降」「消費降級」就是這麼來的。

於是實體經濟部門比較犯難。七葷八素相互矛盾的觀點讓我怎麼干?消費不行了,企業的投入和產品的投入還搞不搞?消費降級了,產品的升級方向搞對了也沒有市場?你們說的消費增速放緩和消費下降有多大的區別?消費增長增在那裡,消費下降降在哪裡?那些是現象那些是本質?那些是暫時那些是根本?實體企業在本行業的市場分析以外,也需要把握消費市場的主要變化現象,正確的應對當下,確定正確的產品策略,確定合適的產品的形式狀態和規模;還需要把握住消費市場中長期的那些趨勢,走一步看三步,確定合理的企業發展規劃。

被認為引起「消費下降」的重點問題。一是房地產的擠壓使得其他消費減少和下降,這是提出「消費下降」的重要根據,符合幾乎所有人的「體感」,被公認為是問題根源。房產消費確實是居民頭上的一座大山,「一生收入作房奴」,「六個錢包買套房」,支出水平超出收入能力。同時金融數據讀起來也步步驚心,居民儲蓄率直接下降到26%,史上最低,還有居民的負債率達到46%,史上最高。看起來分分鐘中國居民要破產了?但另一面卻是調控政策擋不住的購房熱,怎麼兩下比較好像是居民消費很不成熟很不理性的情況。當然這些說法不對,屬於「想多了」。中國消費者的精明從來沒有輸於誰,上億個大腦都算過賬:「錢有一點」,儲蓄貶值,買房增值,儲蓄是給銀行錢花,房貸是花銀行的錢,一儲一貸買房比不買房的肯定值了。還有核心要義在「置產」,買套房子既有居住功能,還是百萬固定資產,理論上擺脫了「無產」,到底是買房的合算還是不買房的合算傻子都知道。所以居民儲蓄急降,(2010~2017年的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降幅達到了一倍)而與此同時,居民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已升至49%。在銀行看這是居民家庭收支「空心化」的表現,而在消費者角度這是適時地把儲蓄從「人民銀行」轉移到「房子銀行」上了。看看今天的商品房市場,總價值已經達到430多萬億,這四百多萬億的房子就是居民資產和居民儲蓄。「房住不炒」很正確,但是不妨礙「房住兼房保值」。不管債務壓力多大,有人原價退房嗎?房奴慘但房主不慘,既然算賬,不能只計算負債,同時還要計算資產,計算資產負債率。估計一下吧,我國居民的家庭資產2016年已經人均16.9萬,16年比15年增幅在17%,而居民家庭資產的負債率大概在10%左右。從居民家庭經濟學的計算中,就比單純計算家庭債務時感覺好多了。

二是關於其他重要消費領域的消長。教育、醫療和養老也是消費的幾座大山,是居民不敢消費的壓力來源,是「消費降級」「消費下降」的主要因素。這個問題提出也有很多人不同意,因為這幾年深改進程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教育、醫療、養老、就業、扶殘各項民生事業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其中基本教育的保證落實相對更好,而最艱巨的醫保和養老系統也初步體系建立,正在提高基本保障的標準,並且開始實現異地兌付,打通城鄉保障系統。相關領域的人士說,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時候,消費高位成長,現在保障體系加速健全,倒說是保障體系引起了消費下降?「甩鍋」容易「背鍋」難,沒人認賬。對社會最為關注的「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深入考辨,很多需求超出了社會保障供給水平,屬於部分人的「高需求」,不僅我們現階段無法滿足,就是到發達國家水平的時候,社會保障也只能「保基本」,社會保障的本質就是「托底」,就是「安全線水平」,保證社會的基本公平穩定。有研究公共政策的人士對包括旅遊部門在內的「高需求」的訴求很排斥,經常說「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聽起來也很有道理吧?

高需求和「消費下降」的關係。但是絕大多數人關於住房的訴求,教育醫療和養老的訴求,並不是30年前甚至10年前那個訴求,這也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與時俱進」的,不斷增長的,千變萬化的,主流需求不是低水平的保障而是需求升級,需求升級的前提是增強各種安全保障水平,所以資產的保值增值就成為最熱門的消費領域。當政策和制度提供的普遍保障在相當長的階段內只可能是較低水平的保障時,消費者用不同方式在給自己加保障。當前說高房價壓不下去,其實不只是房地產市場自身的問題,還有多重規律同時在起作用。我們一般不大重視的微觀經濟學,不重視個體經濟行為追求價格均衡和利益最大化的規律性,容易形成對各種心理和行為和社會規則的博弈產生的矛盾結果簡單化處理。過去說「不消費」是因為儲蓄養老,現在的「高需求」是在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為自己加保險,這個過程的變化促成了消費重點結構的轉換和階段性的轉移。從消費角度理解,這就是開啟了消費結構的升級。

這裡要回到原點,開始提出「消費升級」的是商業領域,把社會消費品的「高檔化」甚至「奢侈品化」認為是消費升級,不買奢侈品就是「消費下降」,這是非常局限的。消費升級的本質是消費結構的升級,結構的升級不是消費領域平行轉換,而是從「弱保障消費」到「強保障消費」的轉換,有「從生存性消費」到「發展性消費」的轉換,這些轉換都自有其關聯,可以「此消彼長」,可以是「此不消彼還漲」。在這個基礎上的消費消漲,是消費結構的升級而不是「消費降級」「消費下降」。

認識「新高原」的「老現象」。消費升級是社會經濟新階段的新現象,新高原的各種規律過去不曾抵達。還是有關住房,上學,看病,養老各種民生問題,好像是「老現象」但是需求內核已經很不一樣。所以無法「刻舟求劍」,解決之道也不能和原來一樣。還是以住房消費領域為分析對象,既然購房同時為了居住和保障,房價就是一把雙刃劍。一般認為房價高了影響消費,但是一旦房價下跌,居民資產縮水,居民資產負債率上升,反而可能影響消費信心;知道消費者把購房的帳一筆記在住房消費上,另一筆記在資產儲蓄上,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說「貸款買房的人一定不旅遊」不符合實際情況,可以說明為什麼十幾年房價高企,但是旅遊和相應的一些「輕消費」在這個過程中反而快速增長。走在發展新階段,還真不是一個「擠出效應」這麼簡單。再以醫療、教育和養老領域為分析對象,如果我們沒有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果人們滿足於「基礎保障」,這些領域其實是不需要太多花費的。國家普遍實行了九年義務制教育,有的省市還是12年,在基礎性教育上想花錢也沒有太多可花的地方,但是現在中小學教育消費是「高消費紅海」,高在買學區房、名師補課、發展各種特長,高在擇校、留學、長見識等等發展性需求上。在每個家庭的投入產出賬上,這些消費是為未來投資,是生產行為,所以不計成本,慷慨解囊。再如養老和醫療保障,保障部分非常重要,決定著社會公平和最低保障,因病致貧甚至成為「全面小康」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同時在基本保證之外有大量的升級需求,不僅是老有所成老有所樂,健康保健有據說幾萬億的大市場。

回到對現階段社會需求的理解上。一是大處著眼,要從經濟社會結構變遷看消費消漲。我們的消費升級,緊緊鉚定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新階段最巨大的變化是中產階層成為社會主體階層。雖然還有很多人對中產階層的標籤不認,但是並不妨礙他們進入中產階層——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房產擁有率已經達到83%,這些年城市購房的人有2億,擁有房產的人有4億,「貨真價實」的中產階層。消費升級和這個階段是「耦合關係」,是歷史階段的「大現象」,因此消費升級不是今天升上去,明天又再降下來的。還有,消費的發展成長具有連貫性,持續性,進階性,不太會出現「逆生長」,「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社會整體的生活模式也是一樣。兩種例外情況,一是經濟社會進程中斷,這個不太可能;一個是較高水平上的發展停滯,比如日本,但是日本的消費停滯和乏力不是消費水平下降,而是消費精細化人性化,反而是消費層次的提升。二是現在突出的矛盾是社會基本保證和人民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非常大,「保基本」和「促消費」要同時增強。「保基本」是構築社會安全的底線,提高「保基本」水準線,是國家和政府的工作目標,也是增強「消費信心」的最好措施。同時滿足和釋放消費升級的潛力,才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更高追求的主要通道,正是這些需求形成了對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就是消費升級的動力。因為「保基本」和「促消費」的同步增強,行政措施經濟槓桿以及公共政策都要兼顧兩頭,不可偏廢。還以住房和消費市場的相互影響為例,在採取措施滿足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時,還要有措施保持普通家庭「持有房產的成本不再上漲」,「不打擊有房階層的信心」,所以徵收房產稅一類的措施真的要謹慎,不能只算抑制房價的帳,更要考慮為培育和促進經濟下一階段發展積蓄消費能量。在這個換插口換開關的節點上,在幫助收入較少人群的同時,保護主體階層的消費信心,呵護消費市場,促進消費升級轉向。最終保持足夠的消費能量才是最有利平穩發展的正確方向,三是從最低保障到更高需求,中國需求市場的千層餅內容無限,基本消費和迭代消費、升級消費同時並存,各個層次的消費都遠沒有被充分滿足。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消費市場的波動都是正常,各種企業在消費波動中尋找熱點和切入點,切入點對了,市場不會讓我們失望。

(青海門源,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心一力 的精彩文章:

TAG:一心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