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買骨:燕昭王的稱霸之路
這是一個經常能在古言小說中看到的一個詞。
那是一個又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
男女主角在上演凄美絕倫的悲歡離合後,總有一個會為了戲劇衝突黯然離世。
這時,剩下的另一個就要花重金買下她的骸骨,帶他看那山花浪漫,帶她走過人間滄桑。即使天人永隔,也不能磨滅他們彼此的繾綣愛意。
寫到上方這個套路的時候,有些作者就會用到這個成語——「千金買骨」。
筆者不禁抹一把眼淚,故事是如此的感動,但是現實是如此的殘酷。
因為這個詞……真的跟愛情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哇!
下面讓宙心帶你步入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此處應有掌聲】
「千金買骨」是出自《戰國策·燕策》的一個故事。
《戰國策》是什麼?
它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記載了戰國初年到秦滅六國240年的各國歷史。與其他史書不同的一點,在於它不但有記錄歷史的作用,更是一本遊說之士的實戰手冊。它並非以君王為主,而是以機智的士人謀者為中心,繪出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戰國圖畫。
「千金買骨」就取自燕國名士郭隗對主君燕昭王的獻策。
而郭隗獻策,就要從當時的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說起。
公元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國趁虛而入,侵佔燕國大量領土,殺燒掠奪致使民怨載道。
燕國的混亂狀況,趙王都看在眼裡,並且起到了重要作用。
等等,這不是說燕國呢嗎,咋扯上了趙國?
事實上,燕國旁邊便是趙國,這會兒管事的主君正是「戰國變法先驅者」趙武靈王。燕國失國,唇亡齒寒,這道理他不會不懂。而且現在燕國群龍無首,若是這個時候他趙國能幫忙立個新君,那以後燕趙兩國還不每天都是相親相愛的「蜜月期」。
趙武靈王的確是個靠譜的明君,他馬上派大臣去韓國接回,為了韓燕聯盟做人質的燕王庶子——公子職。
誒,咋又冒出了個韓國?
其實,韓、趙、燕,一直是一個相愛相殺的三角關係。簡直不輸任何狗血連續劇!
簡單地說,本來老趙是和老韓是一對拜把子的好基友。但是有一天,老趙忽然發現,老韓竟然還和老燕勾搭到了一起,還想找機會做掉自己。
老趙捂住心口,吐出一口老血。
說好了生死與共,這些誓言都是假的!
這燕國內亂,趙王可算找到了機會,趕快把公子職從韓國接了回來,迎立為燕國新君。
而燕國質子回國,燕韓聯盟也就自動瓦解了。
公元前312年,年僅二十三歲的公子職,背負著沉重的國讎家恨,成為了「燕昭王」。
燕昭王勵精圖治,誓要復興燕國,以報齊國滅燕之仇。
復興要靠什麼?
人才。
所以燕昭王決心招攬人才,一起奪回失去的土地。
可惜大家都覺得他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所以並沒有多少人投奔他。
年輕的燕昭王就很鬱悶,便去請教當時的賢士,也是他日後的老師——郭隗。
郭老師聽了昭王的煩惱,捋了捋鬍子,笑道:「我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古時有個國君想用千金求千里馬,但是找了三年都沒找到。他身邊有個近侍跟他說『讓我去吧,我會將千里馬帶回來的』。」
燕昭王聽聞,連忙問道:「那他可找到了嗎?」
郭隗點點頭,「三個月之後,他的確找到了,只不過找到的是一具千里馬的屍骨。」
「屍骨?」燕昭王疑惑,問道:「馬的屍骨有何用?又不能騎?」
郭隗聞之,不由一笑,「如果我跟您講,這馬骨他不但要了,還是花了五百重金買下的,大王會怎麼想?」
燕昭王皺起眉頭,「還能怎麼想?千里馬自然是活的有用,我何必花五百金買一匹死馬?」
郭隗笑道:「那個時候的君王也是這樣說的,只不過那近侍卻不這麼認為。他說『死的千里馬,君主都願出五百金來買,您交易的誠心已然天下皆知,那離見到活千里馬的日子還會遠嗎?』」
燕昭王此時恍然大悟,郭隗繼續說道:「果然,不久之後,三匹千里馬便被獻上殿前。如果大王真心想要招賢納才,必然也要像千里馬的買主一樣,以誠意動天下。我願做那馬骨,以為大王爭取人才。」
比喻對人才的渴求和珍惜——才是「千金買骨」的正解。
燕昭王聽過郭隗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尊郭隗為師,奉以厚祿,每日以禮奉之。並修築「黃金台」,上放幾千兩黃金,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之地。
郭隗不但將自己推銷出去,還讓燕國出現了「士爭湊燕」的盛況。
那燕昭王最後都招攬到了什麼人才?
提出「五德終始說」的著名陰陽五行家——鄒衍。
五年連下七十城的寶藏武將——樂毅。
出使各國形成對齊包圍網的兵家代表——劇辛。
令東胡、真番聞風喪膽的武將——秦開。
……
反正在齊國君臣的眼裡,這些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因為他們心裡存的,都是滅齊的心思。
燕昭王在位三十三年,招賢納士、改革內政、全力謀齊。聯合五國攻齊,占齊七十餘城,使齊國僅剩莒、即墨二都尚存。
他報了國讎家恨,使燕國躋身戰國七雄,造就了燕國的盛世。
然而盛世從不是一個人打造的。
燕昭王的敬賢愛才、禮賢下士、用人不疑,使他收穫了郭隗、鄒衍、樂毅這樣的得力幹將。這才有人整頓吏治、開疆拓土、讓燕國的復興不似虛幻之夢。
所謂千金買馬,不是做一個姿態就萬事大吉。
君臣之間能如昭王一般,以心換心,方有成就大業的資本與希望。
撰稿丨忘書


TAG:宙心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