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滸傳》宋江坐頭把交椅的必然性!

《水滸傳》宋江坐頭把交椅的必然性!

《水滸傳》中梁山泊共有三代領導班子和兩次重大人事變革。

第一代領導班子是以王倫為首的王倫、杜遷、宋萬、朱貴四人,這一屆的領導班子屬於典型的廢物點心,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水滸傳》中有專門的故事記載,甚至排名也是一路下滑,本來從二三四寨主一路下滑到排名墊底。

第二代領導班子是以晁蓋為首的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這一屆的領導班子多是社會下層出身,晁蓋是東溪村保正,是個土財主;吳用是全職家教,給財主家的傻兒子們上課的;公孫勝是個出家道人;三阮是打魚的漁民;劉唐是一個混社會的小混混;白勝是一個閑漢;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也就是一個軍隊里的教練,我個人估計應該是排級幹部,加之有宋一朝武將的地位低,所以這種幹部跟普通人比也強不到哪去。這套班底可以說是烏合之眾,只能幹些打家劫舍的勾當,成不了什麼大氣候。而且在截取生辰綱之前他們並不是很熟悉,上了梁山以後因為吳用智激林衝殺了原來的寨主王倫,並且晁蓋幫喧賓奪主,其戰略規劃也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過一天算一天。缺乏方向感,領導也並沒有凝聚力,典型的流民武裝。

第三代領導班子是以宋江為首的,以多種勢力為輔的領導班子,這個領導班子的實力可以說是梁山前兩代領導不能達到的,宋江的領導能力、凝聚力、對長遠的規劃都遠遠超過王倫和晁蓋兩人,我們不難看出宋江的心腹班底甚至還包括之前的吳用,同為鄆城縣人士,吳用與宋江的關係好像比與晁蓋的關係更好一些。宋江的第一個政策就是招納各路英雄,請看由宋江直接招募來的人員名單,包括花榮、戴宗、李逵、朱仝、雷橫、秦明、呂方、郭盛、歐鵬、燕順等,我們不難看出宋江所招募的人員不是政府口的官員就是一些山大王,無論是從社會背景還是個人實力都遠遠要超過前兩屆領導班子,宋江還未上山就已經讓兄弟在山上給他探好了路,上山的時候更是帶了一大票兄弟,晁蓋的江湖影響力跟宋江還真的是不能比的。

我們也可以從三個階段來看梁山泊的領導班子,第一屆領導班子是一群廢物,屬於典型的在社會上混不下去的社會無賴,膽子不大且沒有本事;第二屆領導班子是一群市井無賴之徒,在社會上尚能生存,但敢想敢幹,屬於是有膽子但是本事並不大的一群人。第三屆領導班子是一群社會大哥、黑白通吃的公務員和降將,第三屆領導班子跟前兩屆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屆領導班子的社會影響力很深,而前兩屆領導班子的成員根本就不會考慮招安,因為他們在社會上並不會比梁山活的更好,他們在來到梁山泊後獲得了空前的解放,從來沒體會到如此暢快的感覺,所以三阮和劉唐是明顯反對招安的。而林沖則是因為跟當朝大領導有仇,且被高太尉盯住了,也很擔心被穿小鞋。我們不一一列舉,凡是反對招安的基本都是之前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的,在梁山泊獲得了空前的地位,不願意放棄來之不易的這些物質,眼光也是由為短淺,或是一些對社會失望的群體,想在梁山逃避社會的現實問題的。

實際上招安在當時已經成為梁山泊唯一的出路了,首先梁山泊當時的勢力已經得到了當朝的重視;其次梁山泊土地有限,人員不斷擴充,可以劫掠的財物也很局限,畢竟要佔天險以禦敵,不能遠走,只能小打小鬧;最重要的是梁山當時的政治狀況已經被大地主和落魄的低級公務員佔領,這部分人在社會上還是很有地位的,對回歸社會的渴望程度高,也很有政治遠見,並不滿足於當時所處的環境。

我們來分析梁山不被招安能發生些什麼?第一是持續造反,最理想的是與方臘一樣割據一方,但是方臘割據的是很大的一個南方,且有很大的勢力範圍的天險可守,形成了一個江南小朝廷,梁山卻只局限於水泊梁山。第二是外逃出塞,與當時的草原民族在草原上爭霸,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梁山泊大部分人是山賊和水賊,如果讓他們到草原上的話,大部分人並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生活習慣,且不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最重要的是草原民族也不會容許。相比於這兩種出路,招安對梁山來說是最好的出路了,因為無論選擇以上哪個出路,都是流氓草寇。招安卻能在政府上謀個一官半職,在身份上就對所有人有一個很好的定義,摘掉了流氓草寇的帽子,回歸社會享受真正的自由。

很多人說可以不被招安,一直消滅大宋朝。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社會局勢和梁山的局勢,梁山泊除了柴進、盧俊義等幾個特殊的人外,大部分人都是低級武將,意識層次很低,對局勢缺乏基本的判斷。從社會局勢來看,大宋內憂外患,而攘外必先安內,距離東京並不遠的梁山泊自然也就是第一批要被清繳的土匪武裝。

宋江在敗高俅、童貫後才接受招安也是有深遠考慮的,首先證明了梁山泊並不同於其他的流民武裝,這是一批能打的武裝團體,為招安贏得了必要的籌碼。

招安的必要性在於:一、不接受招安遲早會被朝廷滅掉,我們看梁山後期被朝廷征討的頻次就可以看出,朝廷是勢必要消除這伙流民武裝的,以一個山寨之力很難與朝廷打持久戰。宋江也選擇了在梁山的價值最高點進行招安,無疑是一個英明的決定,對保存梁山實力和名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梁山泊的人員口糧已經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據估計梁山當時的人口應該在兩萬人左右,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這麼龐大的群體已經不是梁山泊能維持的住的了。三、流賊草寇的名字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很多人並不屑於做流賊草寇,只是不得已暫居於此,尤其是降將派的人,家裡的妻兒老小還都在,必然飽受鄰里的白眼,在儒學影響下的中國社會,做官肯定是比做強盜更有面子的。

我們來看一下王倫和晁蓋為什麼會死,他們的死不是一個偶然因素,而是一個必然現象。王倫此人嫉賢妒能,如果讓他繼續做寨主,梁山必然不能發展的足夠大,最終肯定會被一小搓官兵滅掉,水滸的故事也自然不能延續這麼多。晁蓋此人江湖氣重,但此人沒有大局觀,對生活的態度是能舒服一天算一天,且招攬的人多是下層人民,沒有遠見也缺乏實戰的戰鬥力。如果讓晁蓋繼續做寨主,梁山泊就依然是流民草寇,掀不起多大的風浪,被滅也是遲早的事兒。

從而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宋江做寨主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晁蓋不死宋江就沒有名正言順做寨主的機會,所以晁蓋必須死。我們也可以參看晁蓋宋江兩個人的勢力集團,晁蓋的勢力集團僅局限於東溪村,而宋江的勢力集團是整個鄆城縣乃至周邊的各轄區和黑白兩道,宋江的勢力集團佔據梁山三分之一的這種說法並不為過。晁蓋相比宋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無論從江湖影響力還是能力都跟宋江差了不止一大截。如果晁蓋不死,那梁山將會一片混亂,因為以晁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並不能讓好漢們心服口服。

綜上所述,宋江此人無論是能力、江湖影響力和政治遠見都是梁山寨主的不二人選,且宋江在位時攻必克、戰必勝,在疾風口接受招安,獲得了最大的政治回報,且摘掉了一直戴在梁山頭上的流民草寇的帽子,為梁山正了名。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能與宋江爭寨主位的只有一人,下期我們將為你講述此人為何有做寨主的實力而自願久居人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大寶 的精彩文章:

TAG:周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