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從補漏開始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養生保健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按說應當是一代比一代身體強壯,但我們注意看身邊的人們,小孩子不是瘦弱就是肥胖,普遍臉有菜色,尤其是在城市中很少見到過去那種眼睛黑亮、小臉紅潤的孩子了。青年人很多頸椎、眼睛有問題,中年以上與醫院、藥物打交道的也不少。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平時吃的好東西都到哪裡去了,養生的方法是否有偏差?
中醫的觀點認為,養生就是養人的陽氣,再通俗點說就是養人的氣血。人從降生開始,氣血就處於一個消耗的狀態,人體的系統器官維持功能需要消耗氣血,人的意識思考需要消耗氣血等等,佛家所說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感受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會消耗人體的氣血能量。現代人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睡覺,眼睛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尤其是有了電腦和手機後,更是不知疲倦。與眼睛的遭遇一樣,人們的耳朵不斷在聽,嗅覺不斷在使用,舌頭也不斷的品嘗各種味道,而這些感官系統的長時間使用,是以暗中消耗大量氣血為基礎的,氣血低到一定程度,身體就會再現問題。時事報道中有因連續幾天玩遊戲而導致猝死的事例,有長時間看手機導致失明的事例,都給人們敲醒了警鐘。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意識所消耗的氣血,遠比感官系統要消耗得多並且消耗得快。佛家認為,人的意識是第六識,受第七識末那識的作用,產生自我、思量等意識,進而產生了慾望和妄念等大量消耗人體氣血能量的意識。中醫講思傷脾、怒傷肝等,七情六慾都是損害人體健康的主要殺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物質極大豐富,好看好玩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而這些外物對人的誘惑也越來越強,人們的精力都被外物吸引去了,很少有人能向內看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儘管現代人很注重吸收營養,注意補氣血,但補得再多也比不過漏掉消耗掉的數量,這就是很多人未老先衰的重要原因。
《黃帝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養生要從補漏開始,而補漏的方法就是古人講的精神內守。這裡的精神內守,就是指保持平靜淡然的心境,控制住自己的慾望,不被外界事物所誘惑,對於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系統攝取的信息,只是感知,不做過多的聯想,避免引起心理情緒的變化,這樣才能起到補漏節能的作用。
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各種誘惑很多,人的慾望也層出不窮,致使很多人都內心不安,魂不守舍,做到精神內守很不容易。道家和佛家有很多收心返觀的方便法門,靜坐是其中比較管用的方法。靜坐時感官系統內收,注重感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氣機變化,以一念除萬念,最終達到無知無欲的狀態,不僅能夠減少人體氣血損耗,而且還能夠從大自然中獲得先天的能量補充,這才是真正的養生。


TAG:島主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