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訴苦時提建議,是堵住別人嘴的最好方式

訴苦時提建議,是堵住別人嘴的最好方式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傾聽




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輝哥奇譚主創 | 佈道師






一般情況下,當別人訴苦時,我們自己往往是比較無助的 —— 既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但的確又不願意忍受負能量,並給自己更多無謂的壓力。下文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一個建議和兩個要求,這也是「工具思維」在人際交往中的具體應用案例。




關於「工具思維」的深度分析,請關注周日晚上的會員語音。





訴苦時提建議,是堵住別人嘴的最好方式



作者:叢非從


來源:叢非從(ID:congnotcong)



- 01 -




你跟一個人訴苦,最煩的就是被給建議。別人跟你訴苦,你最容易的也是給建議。



你跟一個說想離婚。他就會建議你為了孩子不要離啊,這種人早就應該離了啊,你會遇到更好的啊。




你跟一個人說老闆不好。他就會說熱愛工作啊,為了錢忍啊,辭職換個工作啊。




你跟一個人說孤獨難過。他就會說沒事,別想那麼多。多出去走走。



你跟一個人說疼,他就說,多,喝,熱,水。




有時候你只是想說說,傾訴下。但就是會收到大量建議。建議這個東西,總是感覺不痛不癢。人家沒說錯,但你就是感覺有個東西被憋住了。有時候想讓他別提建議了,可人家也沒說錯啊。有時候不想再聽了,可是你自己主動訴苦的啊。




結果越說越難受。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你發現你經常安慰別人的那些話,放在自己身上是沒有球用的!




- 02 -




我們為什麼喜歡在別人訴苦、抱怨、負能量的時候提建議呢?




是我們焦慮了。




別人的訴苦,就是在說他過得很糟糕,遇到了很糟糕的事,心情不是很好。本來這是他的事,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但是面對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的潛意識裡就給自己提要求了:




他很需要我,我要安慰他。




可是怎麼辦哎,我哪知道你該怎麼辦。我又不是你,你跟我說這些幹嘛。我自己也煩哎,你這些困難超出了我的專業領域啊。我自己都一地雞毛,還要花心思來照顧你,同情你,理解你,安撫你。




怎麼辦,壓力好大。




所以

其實不是別人的負能量讓你感覺到煩了,是你內在「我要安慰他」的想法讓你煩了。




你把別人的訴苦,當成了對你的要求。




如果你能有界限,分清楚別人訴苦是別人的事,跟你沒關係。你不必非要安慰他、幫助他,你就不會感覺到煩了。




你只要靜靜看著他不開心就好了,你還可以是開心的。




- 03 -




可這時候,如果你太偉大,你就會內疚。




有一種心理疾病,叫「看不得別人不開心綜合症」。我發明的辭彙。




就是看到別人不開心的時候,就自帶慌亂。媽媽看到孩子哭的時候,就開始煩了:怎麼又哭了。因為她在要求自己去哄他,可是又不想。自我強迫的很難受,就以煩表現出來了。




好像別人不開心,我就有什麼責任和義務似的。別人不開心,我還置身事外,我就是個壞人似的。




別人不開心,你聽著就是了,看著就是了。為什麼一定要插一腳呢?




我們潛意識裡的自戀就是:




他自己是走不出來的。




在我們潛意識看來,他太苦了。太可憐了。我們不相信別人有消化不開心的能力,不相信他自己可以安撫自己。




因為我們自己對不開心只有壓抑的能力,沒有消化的能力。所以我們會錯誤性認為他們也沒有。




那他為什麼要跟我說呢?




這正是他消化的方式啊!訴說即消化。




- 04 -




聽著很煩怎麼辦。




聽別人訴苦,有些煩是你意識不到的。你以為你在聽,其實你的內心深處已經開始在抵觸了。

你的焦慮感一上來,你就想做點事情來撫平自己的焦慮。




做什麼呢?




提建議啊。




這個動作,既可以讓別人閉嘴,又看起來很禮貌。至於建議有沒有效,是不是真的對你好,就跟我沒關係了。




人在情緒里想的是「為什麼」,但是建議直接把話題拉到了「怎麼辦」上。




情緒里想的是,他為什麼要傷害我啊,我為什麼這麼慘啊,他為什麼要這麼對待我,我對他付出了這麼多他怎麼可以這麼辜負我啊,我怎麼這麼傻啊。不應該這個樣子啊,怎麼就這樣了呢?




人內心充滿了疑惑,需要通過訴說把自己理清楚。




你這一打斷,直接跳過問題,到了行為了。




大腦這一交叉碰撞,就短路了。無法繼續思考原來的問題了。訴苦的人就需要再多拿出精力來回應你:




但是……,可是……。




情緒強制暫時中斷,進一步壓抑。




所以,

訴苦時提建議,是堵住別人嘴最好的方式。




即使他不願意閉嘴,覺得你不理解他,他也會把悲傷轉化為憤怒,這樣你就不用面對「可憐的他」了。憤怒的他比可憐的他,讓你好接受多了。




- 05 -




對於別人的建議,千萬不要當真。因為他只是不想再聽了,才趕緊給你建議。




其實,對於別人訴苦、抱怨、負能量,最好的方式是傾聽。




傾聽的兩個重要要素:




1.理解。




2.界限。




理解就是設身處地,感受他的痛苦。

然後用一根清晰的線,幫他理清楚到底怎麼了。




這個不是野蠻分析。很多心理學初學者特別喜歡野蠻分析,說很多「因為……」。理解是提問,是貼著他的感受提問。通過良好的提問,讓他自己說著說著清楚了。




界限就是出借你的情緒,但不要捲入你的情緒。

感同身受的目的,就是你調動那你相關的經驗理解了他一部分,然後此刻你也有了這樣的情緒,所以你知道怎麼提問下去。




但不要捲入情緒。只理解他的那一部分就好了,不要因為自己過高的期待,調動出新情緒。

「想安慰好他」,就是過高的情緒。把自己的創傷帶過來,也是捲入情緒。




沒有辦法理解,那就假裝理解也可以。通過大量的「嗯」、「哦」就可以了。




我剛畢業那會兒,很多朋友聽說我是學心理學的——其實你知道讀了個大學,什麼都不懂的。學的最多的詞就是:傾聽。




然後有個姑娘失戀了,想找我聊聊。於是請我吃飯。我還記得那是在北京上地附近一家比較高級的餐廳。




整個過程,我就吃啊吃,她就說啊說。




2個小時後,我很滿足地吃飽了,她很滿足地說夠了。




走的時候,她說了好多個謝謝你,我也說了好多個不客氣,沒關係。



作者,叢非從,一個好玩、深邃又實用的心理諮詢師,研究關係、情緒和成長,著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原來,懂比愛更重要》、《薩提亞模式與自我成長》等。他的微信公眾號是congnotcong,趕緊去把你落在那的靈魂撿回來吧~


封面圖 by Johan Papin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他的底氣來自於「槓桿」這種工具。善用工具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效率也會越來越高。本周末,我就來和大家深入聊聊我的「工具思維」,我因「工具思維」而獲益匪淺,相信你聽完之後也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加入會員,在本周日晚上聽我的語音:工具思維。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顧名思義,第二收入是本質工作之外的收入,第二收入與人生的自由有非常大的關係,很多人之所以每天做著自己並不喜歡,也看不到未來的事情,就是因為你只有一份收入。收入的單一性限制了你的想像力。同時,有些在嘗試「第二收入」的朋友也做了錯誤的選擇,或者做了損害當前工作的事情,或者還是做「出賣時間」的事情,這都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正確方式。下面是有關上期語音「第二收入」的精選會員反饋:




@會員  熊貓糖


謝謝輝哥的分享,很開心的又續費了,期待每周的語言,就像每周等著打雞血一樣,還是烏雞血。哈哈!雖然反饋的特別少,但每次語音都會聽好幾遍,輝哥和彭縈的思想潛移默化的也影響著我

,最近開了少兒藝術培訓班,和工作都是藝術相關,但確實不屬於一個行業,這和語音所說還是一致的,但這第二收入在同事圈子裡卻是不能見光的,因為怕領導會有意見,語音最後也說如果領導對第二收入有意見要考慮是否換個工作,鑒於行業、城市等氛圍關係,個人能力等問題還離不開這家公司。那就好好發展第二收入吧!寫的有點亂,寫作水平確實需要鍛煉了。謝謝輝哥!


張輝:多寫,多反饋,就會潛移默化提高寫作能力




@會員  Lexi李


雖然做了很久的會員,但是這是第一次做反饋,非常慚愧。 聽了兩三遍,跟著輝哥推薦的腦圖梳理法整理了一下思路。不能把腦圖最終的圖片分享出來真是遺憾,那麼簡單用文字敘述一下此次的收穫。


首先,我正好在和男友一起計劃第二收入的發展方向。輝哥在語音中糾正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第二收入≠兼職」。我以前的思路就是,用剩餘的時間多去幾個地方打打工,單價可能比本身工作更加高,但是經輝哥的點播,發現,這還是用時間去換取收入。如果不能將時間單價提高到一定水平的話,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其次,輝哥舉得例子中說到健身,直擊我心,每次一說到「第二收入要是你喜歡的或者擅長的」,就在眼前我卻沒有想到!還是缺乏一個自我評價的方法或者觀察的視野太局限了,看了自己那麼多年,提到優勢之處的時候居然會抓瞎,這我是從來沒想過的。所以,回復了這次反饋後我要好好聽一下輝哥的知乎Live,重新總結認識一下自己。


最後,完全把時間花在工作以外的另一項技能上是不是真的好呢?當然這是有選擇的,能和本職工作相互促進又不直接關聯的方向那是最好的。其實我只是個備考博士還沒真的進入職場的人,但是思考和實踐從沒有人規定必須要有工作才能開始啊?就像輝哥說的「種下這顆種子,開始行動,靜待開花結果」。這也許比急於靠第二收入支撐生活,要來的更有計劃一些。


最後,謝謝輝哥和改變自己的團隊給我這幾個月帶來的思考和改變。




@會員  小敬


聽了上一周的語音,第二收入。這個我自己也正是迷茫期。所以,對照著把自己的職業捋了一遍。對照下來,覺得自己做的好的有兩點:1、第二收入與本職完全無關;2、是自己擅長or喜歡的。


我的第一收入是ERP系統數據分析,靠出賣8hr+上下班2hr=10hr/天*5來獲得;在這個崗位上干到孩子出生之後,開始試圖改變陀螺般原地打轉的人生軌跡,開拓更多的可能性。通過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到設計學習。我本科學的英語,繼續深造的方向卻選擇了八竿子打不著的設計學,沒別的原因,就是喜歡二字。


當初做這個選擇可謂是力排眾議,反對的理由主要就是一點:你人到中年還想轉行,成本太高了。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就自問,假如轉行並不能拿到比我現在更高的工資,並不足以支撐我的生活,還學不學?內心給出的答案是,學。因為,活著不是為了掙工資啊,活著是為了了解喜歡的事,做喜歡的事。如果這個不給我掙錢,我靠現在的工作也可以掙錢啊。為什麼學東西的理由就只有靠它掙錢這一條?


後來,在學習的過程中,進入這個圈子,認識一些人,找到了機會開始做首飾設計,通過文創的渠道做成了小商業品牌,2年的經營之後,每年能盈利幾萬元。這些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到的。但第二收入對我而言,確實是自我價值最大化的途徑。


當然,對照下來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1、不要廉價出賣勞動力;2、實現個性和差異化(難以替代的護城河)。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我通過製作手工首飾實現第二收入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手工首飾的起步門檻比較低,小家庭作坊式就可以運營一套商業流程;而現在我卻受困於此。因為,這其實就是廉價出賣勞動力,手工首飾意味著它的邊際時間成本大,而我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這種商業模式註定無法做大做強。這更堅定了我上流水線的決心。


說實話,我做的首飾收到消費者的買單,只能說是因為在審美上有一些天賦,對時尚的敏感度高於平均水平。要說有多強的設計能力,從一開始並非是因為我有多麼專業的設計水準,完全0基礎開始學,現學現賣。也許我能快速分辨出什麼是好的設計,和不好的設計;但讓我自己去設計,腦子是空的。在設計能力這塊短板讓我難以實現與市面其他品牌之間的差異化和自己的護城河。所以,我現在也抓住身邊一切的機會不斷的補設計技能。因為有家庭,我能得到的資源很多都是來自於網上,雖然不如那些能留學海外的經歷,但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的技能,也能很大程度上中和那部分缺憾,


很多人也會擔心第二收入會影響到第一收入,事實上,確實如輝哥所說,如果是與本職無關的,它不但不會影響,反而會促進第一收入。我認為原因有:1、能開拓第二收入讓整個人樂於奮鬥與進取,這種狀態自然會帶入第一職業中。2、第二收入往往自己是小老闆,能全盤思考問題,這對原本只是個螺絲釘的小職員狀態有反思。


在這個付費內容橫行的時代,我還是獨寵輝哥的分享。所謂的拆書也好,所謂的時事分析也好,都離自己實際的生活有些脫節,感覺指導意義不大。通過對輝哥微信的「監視」,小密圈的互動,大概都能同步輝哥每天在面對什麼、想什麼、做什麼,再結合語音分享,就有助於更深入的理解他的知與行是如何一以貫之的,然後運用在自己身上。


看起來是講了短短几十分鐘,但其實是做了好多年,才粹練出來的經驗。


張輝:感謝你的真誠分享。建議可以關注一下「建立品牌」和「獲取粉絲」。






現在就加入會員




從現在起,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張輝的會員專屬語音《第二收入》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改變自己 的精彩文章:

年輕人如何思考未來?

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