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的全棧私有雲是怎樣煉成的?

真正的全棧私有雲是怎樣煉成的?

「千錘百鍊,方成神器。」

——胖頭陀

◆◆

撰文 |康翔編輯| 伊呦

「知紅塵多變,明江湖深淺。」

這個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著,沒有任何人能夠置身事外,少數人充其量只是不願承認而已。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IT基礎架構也是同樣,企業曾經為之所費不貲,然而面臨新的雲計算時代,原有應用系統帶來的凝滯與桎梏,令很多企業苦不堪言。

公有雲當然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出於各自的業務需求以及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部分企業更傾向於建設私有雲,因此私有雲就成為他們解決痛點的惟一選擇。

全棧雲=巨靠譜

私有雲的好處是,企業既可以得到公有雲服務所具有的擴展性和及時響應等優勢,又無需將控制權、安全性等因素全盤託付給服務提供商,那感覺真的像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然而,當一家供應商既沒有晶元、硬體、軟體、網路等方面的基礎能力,也缺乏從底層IaaS到PaaS的服務能力,我們不難想像,它提供的私有雲顯然是難以令人放心的。

至於「託付終身」?想都別想!

好在我們有華為,有全棧的FusionCloud。

2018年8月8日,恰好是北京奧運正式召開10周年的日子,華為正式發布業界領先的全棧私有雲解決方案FusionCloud 6.3,通過「一雲一湖一平台」的架構,重構雲基礎設施,加速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華為IT雲計算與大數據平台產品線總裁馬力(下圖右)表示:「作為業界領先的全棧私有雲解決方案,除了基於開放統一的雲服務框架提供9類40+雲服務之外,華為雲FusionCloud 6.3與華為公有雲統一架構、統一服務、統一API、統一生態,提供無縫的混合雲解決方案,還通過從晶元設計到硬體優化,全面構築高性能基礎設施。」

華為還和各類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平台+生態,適配不同行業的業務雲化場景,通過面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加速業務上雲。

作為全棧的私有雲解決方案,華為FusionCloud已經服務於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300家客戶,覆蓋了政府及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金融、製造、媒資、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

全棧不是個新鮮詞,幾年前就曾經流行過「全棧工程師」的說法,可是這種既掌握前端、後端、客戶端等知識內容的開發人才,就算不能說是chosen one,也絕對是打著燈籠難找。

全棧雲亦是同理。現在的雲計算供應商不能說多如牛毛吧,但著實有一些吃相不雅的廠商混跡其中,而一旦客戶的應用進入深層階段,就會發現不太靠譜,甚至完全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與雲計算息息相關。一方面,企業原有的業務要進行雲化,另一方面企業需要藉助雲平台開發創新業務應用,這就需要功能愈發全面、靈活和可長期演進的全棧雲平台。

通常意義上來說,雲計算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高可伸縮性、高可靠性等特點,但是我們也要釐清,並非所有的雲都具有這些特性。就像是我愛吃煎餅果子,但並非所有的煎餅果子都能滿足我的口味——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雲計算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這就意味著那些具有晶元、硬體、軟體、網路乃至解決方案等層面能力的雲計算,才可以對企業業務的現在和未來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全新一代企業級全棧私有雲解決方案華為FusionCloud 6.3,正是企業面對當前乃至未來競爭的絕佳選擇。

四大層面 全棧支撐

全棧雲是當前業界的流行趨勢。隨手翻開一些媒體報道,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全棧雲」,然而其中的很多雲事實上並不具備全棧的能力,譬如僅僅是在某些層面打通而已,根本涉及不到晶元以及底層的物理介質,也同樣給自己戴上「全棧雲」的帽子,這種做法目前並不鮮見。

那麼,華為雲全棧私有雲解決方案FusionCloud 6.3的「全棧」二字,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全棧業務承載。這一點非常重要,畢竟雲是拿來用的,它必須承載客戶傳統及創新的各種業務。以FusionCloud 6.3為例,它既可以支持企業傳統業務的雲化轉型,又能夠支持基於分散式/微服務架構的業務創新;既可以實現核心資料庫上雲,又能夠實現企業多類型的數據匯聚、融合創新。

可以看出,華為FusionCloud 6.3是站在客戶需求的角度,對各類業務、數據可以進行完整的覆蓋,免除客戶對現有業務和雲化遷移的擔心,並且在技術上做好了充分的儲備。

與此同時,FusionCloud 6.3還提供全球惟一的多類型租戶級災備,其中包括本地、同城、跨地域容災、雲主機高可用、跨雲備份等,充分保障客戶的業務連續性。

通過雲服務目錄(CSC)整合第三方應用,FusionCloud 6.3能夠實現ISV應用的服務化接入,快速適配場景化的業務訴求,為企業提供業務創新的生態環境,讓創新業雲務上雲更簡單。

其次是全棧服務能力。基於軟硬體協同的技術堆棧,華為提供高性能的雲服務能力,是提供最多IaaS雲服務的私有雲平台。既有裸金屬、GPU增強、SAP HANA雲主機等服務支撐核心應用雲化,計算、存儲、網路、安全等基礎服務支持非核心應用雲化,又能提供大數據、PaaS、IoT、AI等服務支持企業面向未來的創新業務探索。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華為是業界當前惟一一家伺服器、存儲和虛擬化全面通過SAP認證的廠商,可以為客戶提供最高規格的SAP HANA雲主機服務,對於那些業務要求極高的大型客戶來說,這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是全棧資源管理。華為FusionCloud 6.3在硬體上支持小型機、Intel X86、ARM伺服器等多類型設備的管理,客戶不會再限於「異構之惑」,而且在資源層支持KVM、VMware、Hyper-V、容器等多類型資源池的管理——是不是有種「一雲在手,天下我有」的霸氣?

最後是全棧架構演進。得益於統一的分散式架構,華為FusionCloud 6.3既支持從中心多個DC到邊緣雲節點的統一管理,還能夠通過混合雲聯接華為公有雲,提供統一架構、統一API、統一服務、統一體驗。

當然,華為FusionCloud 6.3絕對不是只能與自家的華為公有雲聯接,它同樣可以與AWS、微軟Azure等雲平台混合,實現業務無縫的跨雲部署與遷移,為客戶的業務長期演進提供支撐——多雲環境需求,從此不在話下。

五層架構往細里說

企業從來都是務實的,上雲不是目的,更不是趕時髦。企業看重的是雲計算為企業業務帶來的變革,通過企業應用的雲化和深層次創新,以高性能的雲服務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作為業內首家面向行業的全棧雲,華為FusionCloud 6.3可以說是「動了真格」,幫助各行各業的客戶加速業務上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資源池化是雲計算的基本特性之一,但是其他很多廠商往往只是從硬體,或者至多加上軟體調配的角度加以考慮,但是華為卻能夠基於自身的長處,從晶元、硬體、軟體、網路等方面全盤設計,因此其資源池性能遠遠優於通用硬體堆疊出來的資源池。

既然說到了這裡,我們不妨更加深入地解析一下華為FusionCloud 6.3的方案架構。

最底下的一層是晶元與硬體層,這是整個雲平台的基礎設施層,就像做蛋糕、蓋樓房一樣,不做好基礎工作,後續工序也無從談起。華為從晶元的深度入手,為雲平台先天植入了強大的「基因」,並且能夠根據客戶不同業務的需求,提供多種類型的硬體部署架構。

再往上的一層是雲資源池。通過軟體硬體的協同,FusionCloud 6.3可以為不同的業務需求構建和調度出多種類型的資源池,提供對虛擬計算、虛擬存儲、虛擬網路的資源化和管理能力——倘若企業不具備全棧的能力,各種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以上兩層構築了雲基礎設施層,它們就像是整體雲平台的「黑土地」——基礎牢靠、養分充足,「種植」的「作物」在這裡能夠更好、更快地成長,釋放出最大的價值。

第三層是數據湖層。在雲基礎設施層充沛的「營養」供給下,數據湖層匯聚各方數據,提供「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處理能力, 在雲上將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客戶的回報與收益已清晰可見。

對了,這裡需要說明一下。華為FusionCloud 6.3支持業界主流的五種資料庫(Oracle、SQL Server、MySQL、PostGreSQL、MPPDB),而且更加的快速、便捷和安全。

第四層是應用平台層。華為FusionCloud 6.3與諸多基礎數據服務、通用中間件、行業中間件等,實現了無縫集成,加之容器、虛擬機的混合編排等特性,客戶的業務創新得以快速實現,場景化的業務訴求也能夠得到最及時的響應。

第五層是業務場景層。通過底層構築的一雲(雲基礎設施)、一湖(數據湖)、一平台(應用平台),華為FusionCloud 6.3能夠構築六大業務場景,適配重點行業的關鍵需求。

怎麼樣,真的是賣點多多吧?

江湖寬廣,不如相遇一場。

來!就請尊駕斟滿此杯,痛飲醇香濃烈的FusionCloud 6.3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胖頭陀 的精彩文章:

案例研究:R2Games如何實現「小團隊,干大事」?

TAG:胖頭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