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症下藥」說的是哪位名醫?

「對症下藥」說的是哪位名醫?

對症下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醫生針對患者病症用藥。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

說起治病,我國古代有十大名醫,分別是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葉桂、孫思邈、錢乙、宋慈、李時珍、葛洪。那麼,對症下藥這個成語與哪個名醫有關嗎?

華陀,字元化,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

華陀給病人診療時,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出不同的處方。

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就診,都是頭痛發燒,病痛的癥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

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說完,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等第二天一早兩人一同病好起來了。

後來,「對症下藥」這一成語,就用來比喻要善於區別不同的情況,正確地處理各種問題。

您的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這是一首相思愛情詩。前半部分從思婦的角度來寫:女子為了採摘一朵荷花,不惜臨水涉江,其內心的熱忱不言而喻;她辛苦採到的荷花是想要送給誰呢?當然是遠方的那個讓她魂牽夢縈之人。「采之欲遺誰?」句,輕輕提起,彷彿她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迫不及待想要把荷花送給心上人了。「所思在遠道」句,直流而下,宛如一聲長長的嘆息:因為那個人遠在天涯,她無法見到,心中失落萬分。此二句自問自答,將女子由欣喜轉為失落的心理過程準確地刻畫出來,同時也點明了她「憂傷」的原因——「所思在遠道」。前四句通過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了一個執著、痴情,而又略顯天真的思婦形象。後半部分轉換視角,將鏡頭切換到「遠道」之人:遊子回頭眺望故鄉,希望看到閨中妻子,可是長路漫漫,山水迢遞,哪裡望得見呢?從「所思在遠道」到「還顧望舊鄉」的轉換,十分緊湊自然,就好像二人之間產生了心電感應:當她在思念他的時候,正好他也在思念著她。只是,他們互相不知。柳永曾在《八聲甘州》中寫道:「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這種兩兩相望、望而不見,「天下人何限,慊慊只為汝」的情愫尤為動人。本詩也是如此,盼歸之人滿懷期待最後希望落空;思歸之人有家而不能回,只能徒然嘆息……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同心而離居』?為何一定要相思相望於天涯?」或許,為了追逐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或許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賞析 的精彩文章:

不求圓滿結果,但求無悔生命芳華
再讀一首特別的宋詞

TAG:古詩詞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