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副國級來信背後,原來有如此深厚淵源

副國級來信背後,原來有如此深厚淵源

「斯人已逝,但前輩未竟的事業並未中斷,需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完成」。黃埔第18期畢業生、94歲高齡的黃埔同學總會會長林上元動情地說。

日前,「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暨周恩來與黃埔軍校」系列活動在香港樹仁大學開幕,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孫中山曾侄孫孫必達、陳奇涵上將之子陳崇北等海內外近200名黃埔軍校校友及後代齊聚香江,緬懷先烈功勛,分享黃埔精神。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發來賀信。「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周恩來同志生前念茲在茲的中國現代化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在不遠的將來完全實現」。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鄭建邦與黃埔軍校淵源頗深,他的祖父是黃埔一期生、抗日名將鄭洞國將軍。

鄭洞國將軍是最早參加抗日戰爭的國民黨將領之一,率部相繼參加台兒庄大捷、武漢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屢創敵頑,戰功卓著,還曾在1943年參加中國遠征軍,被派往印度擔任新一軍軍長。

現實使鄭洞國將軍認識到,嚴重背離了孫中山先生遺教的國民黨政權已經無可救藥,新中國成立後,他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极參加新中國建設,歷任水利部參事、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此外,他還擔任過黃埔同學會副會長,長期致力於祖國建設與統一事業。

在擔任民革中央領導職務後,鄭洞國非常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多次接待從台灣和海外來的故舊袍澤,耐心地向他們介紹情況,解釋政策,並呼籲他們響應祖國的召喚,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歷史偉業而共同努力,直到晚年。

逝世前,鄭洞國對守在病榻前的長孫鄭建邦說,「我現在對國事、家事均無所憾,只可惜沒有看到祖國統一。一旦國家實現了統一,國民革命就算徹底成功了。」

鄭建邦認為,黃埔一代、黃埔二代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是從皮肉上熬出來的,他們經歷了戰爭,經歷了與祖國命運共同顛沛流離的難忘時期,身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他們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思考和憂患。「今天談繼承黃埔精神,應該有這種憂患意識,加強憂患意識。要把黃埔精神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聯繫在一起來理解。」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發現,近年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黃埔校友及後代曾多次呼籲,希望海內外黃埔同學團結起來,繼承先輩追求統一、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兩岸黃埔組織及同學更加密切的交流交往。

而本次活動選在香港舉辦,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介紹說,這是響應國家號召和「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的具體體現。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在開幕式上強調,在祖國統一的路途中,黃埔人有更多責任和使命,「中華民族實現統一,會令我們的國家更強盛、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快樂」。

本次活動還特別關注黃埔精神在青年身上的傳承,近20位黃埔後代的代表為香港大中學生及青年代表講述前輩故事,共促兩岸和平發展。

「不管奮鬥的路程多麼漫長,都要為老一輩革命家為之奮鬥的祖國統一大業不懈努力」。陳奇涵上將之子陳崇北向在場的香港青年朋友說,向歷史學習十分重要,為了弘揚黃埔精神,我們後人會不斷呼籲,並把工作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幫助新時代的青年人走得更好。

孫中山曾侄孫孫必達認為,黃埔精神是家國情懷、民族大義。他深情回憶道,「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之後,很多台灣的將領會回北京參加同學會,這就是愛國情懷。無論政治上的立場如何,他們始終熱愛這個國家。希望後人將此精神發揚光大。」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一顆小行星以他命名,澤蔭神州的慈善家離世了
49歲賀軍科當選團中央第一書記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