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965萬的小國,卻有近2千萬「同胞」住鄰國
你能想像一個國家的「海外同胞」2倍於本土人口嗎?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就是如此「奇葩」的一個特殊案例,作為該國主體民族的亞塞拜然人,放眼全球竟然有約2000萬人拿的是其鄰國伊朗的身份證。
而亞塞拜然本國的人口,根據世界銀行2015年的統計,總人口才965萬,所以對於亞塞拜然的國民來說,他們在鄰國有著數量遠大於自己的同胞族群。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簡單的說就是當今的亞塞拜然在政治上原本是歸屬於伊朗的,跟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屬於同一族群。
只不過由於戰爭的殘酷,他們在政治博弈中被迫分了家。目前伊朗境內依舊有著多個亞塞拜然行省,如今的亞塞拜然國相較那些伊朗境內的省,從地理定義上應該叫做北部亞塞拜然。
至於為什麼它會和自己的兄弟地區分開,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就得從俄羅斯帝國的締造者之一沙皇彼得一世說起走了,那時為了能夠讓俄羅斯擁有天然的出海口,進而讓俄羅斯帝國的船開向大海。
俄羅斯在南邊波斯灣地區的擴張項目。相對那時那片土地上的統治帝國伊朗,「被動」的成為了俄羅斯在南部擴張的最大對手。
在我要波斯灣的求勝心作怪之下,俄羅斯毅然與在西北邊境惡戰了數十年的瑞典停戰,並結成了利益同盟,時間是在1721年.
達爾班德淪陷、巴庫死守,解決了「後顧之憂」後的俄羅斯對伊朗發起了猛攻,很快就將今天的亞塞拜然國版圖納入麾下,然而就在其準備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時候,另一頭叫土耳其的「狼」也迎面而來了。
見到伊朗被俄羅斯收拾得服服帖帖,土耳其意識到自己機會來了,於是派遣重兵拿下了伊朗重鎮喬治亞,直接把伊朗送上了被淘汰的狀態。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就在伊朗閉著眼睛迎接死亡之時,俄羅斯和土耳其打了起來,兩國都想吃下伊朗進而建立自己在高加索地區的霸權。
如此一來伊朗得以夾縫中求生存,出於連弱打強的目的,伊朗選擇了跟俄羅斯結盟,在高加索地區跟土耳其打起了拉鋸戰,而這一打就是將近100年的時間。
1822年《土克曼恰條約》簽訂,土、伊、俄的高加索混戰告一段落,然而雖然伊朗那時也是戰勝國,但俄羅斯並沒有給它好果子吃。
土耳其從伊朗搶下的喬治亞、亞美尼亞以及俄羅斯自己佔領的今亞塞拜然地區,統統根據《土克曼恰條約》讓俄羅斯給合法佔有了。
再後來的事就不言多語言了,20世紀90年代,作為俄羅斯帝國的領土繼承人蘇聯突然解體,地理上的北亞塞拜然宣布成立了亞塞拜然國。
由於亞塞拜然國幾乎是一個屬於亞塞拜然人的單民族國家,因而獨立後一度想拉攏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入伙。但伊朗的亞塞拜然人表示不感冒。
那時由於伊朗薩法維王朝是亞塞拜然裔的將軍扶持起來的,因而站在整個伊朗的角度來看,亞塞拜然人屬於那時伊朗最強勢族群。不但沒有被「壓迫」,反而是統治他族的「好手」。所以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更加願意讓亞塞拜然人回歸伊朗!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除


※被嚴重忽視的前殖民大國,約17%國土依舊是海外領土
※歐洲最霸道家族,族中至今還有2位在職國王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