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8家小型P2P盤點:小平台可能率先備案嗎?

88家小型P2P盤點:小平台可能率先備案嗎?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南宮曉典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獨家作品,未經網貸之家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你踩雷了嗎」「踩了」

——「踩了哪家」「XX平台,有存管,證件齊全,還不如野雞」

——「就是,那麼多野雞活得好好的」

P2P網貸行業發展至今,出現了大小各類監管文件,對網貸相關的業務指標給予了界定,如成交量、貸款餘額等。除了官方定義,投資人中亦衍生出各種網貸辭彙,諸如「踩雷」、「野雞」、「黑子」等,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這些民間衍生的網貸辭彙,由於缺乏正式定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濫用。諸如有投資人因平台債轉變慢非常生氣,發帖說自己「踩雷」了,接著便有跟帖者指責其不懂事,是「黑子」。正本清源雖為各方願望,但一些網貸辭彙的定義無本無源,是以造成各論壇社區、交流群組間紛爭不斷。

曉典無意將本文主體貼上野雞標籤,只以小平台作為表述。事實上,由於船小好調頭,在過去整改驗收進程中,一些小平台作為主角頻頻登場。

據主流媒體報道,國家層面的187條備案驗收標準即將下發。儘管目前市場的目光仍聚焦在頭部平台,但曉典認為,在備案制監管下,一些小型平台的合規潛力仍不容小覷。現今P2P網貸行業的小平台現狀如何?整體合規情況如何?在這篇文章中,曉典將脫離主流視角,對當前P2P網貸行業的小型平台做出梳理分析。

一、如何界定小型平台?

衡量P2P網貸平台的規模指標,一般叫做貸款餘額,又可以稱之為待收。一般來說,查詢待收數據的方法主要有三個,一是平台官網的信息披露專區,數據披露或者運營報告等等;二是官方披露渠道,比如互金協會的登記披露平台;另外的話就是第三方平台進行查詢。

綜合考慮到平台規模、實際樣本數量等,曉典將其標準線定為2000萬元,也就是說,統計樣本待收是2000萬元以下的平台。

二、88家小型P2P平台基本概況

曉典整理這份名單,前後歷時接近半個月。原先的名單是超過100家的,在整理期間又有些平台陸陸續續出了點問題,剔除後,到2018年8月11號這天,還剩下88家,列表如下:

上述平台中,待收最高的不超過2000萬元,待收最低的為0,經客服證實,是平台為了備案,特意將存量業務清零。除了表格,其他也有不少P2P網貸平台採取不發標、存量逐步清0、兼并重組等方式來過渡整改驗收期。接下來,曉典將從這些平台的地區分布、註冊資本分布、合規情況、盈利情況等逐一分析:

1.地區分布

88家平台中,分布地區最多的在深圳,共有10家。福建、河南各7家,山東、上海、浙江各6家。總體來說,南方平台分布數量多於北方平台。略去1家以下的地區,曉典做了條形圖:

2.註冊及實繳資本

統計88家平台的註冊資本和實繳資本,平均註冊資本5508.33萬元,平均實繳資本2488.34萬元。註冊資本最少的是山東平台宜聯易貸,註冊資本只有500萬元,實繳情況不明。對於小平台的實繳資本金分布,曉典做了個餅圖:

從餅圖看來,實繳金額區間段最多的,是1001-5000萬區間段,佔比為41.46%;100-1000萬元區間段以31.71%的比例次之。註冊及實繳位居小平台上游的,有這麼幾家平台:上海平台商贏金服,註冊資本和實繳都是1.5億元;北京平台8號金融註冊資本7億元,實繳1億元;深圳平台蝴蝶銀,註冊資本5億元,實繳2億元。曉典印象中,其中某平台一度做過長期高返,返現比例曾達到3.0以上,能活到現在也是不容易了。

3.銀行存管

根據曉典統計發現,接近六成小平台已正式上線了銀行直接存管,包括幾家沒有公開披露存管行具體名稱的平台。而在接入存管行的平台中,接入最多的是宜賓市商業銀行,有6家;其後是中原銀行,有4家平台接入;其他一些銀行包括內蒙古陝壩農村商業銀行、上饒銀行、渤海銀行、海口聯合農村商業銀行、廈門農村商業銀行、武漢眾邦銀行、烏魯木齊銀行等。

三、88家小平台合規盈利概況

1.小平台盈利:平均虧損150萬,虧損平台數超7成

88家P2P平台中,共有22家平台披露了審計報告,其中,有32家平台披露了完整的財務報表。根據曉典的梳理,32家披露財報的小平台中,共有24家在2017年度處於虧損狀態,佔比高達75%。

32家平台中,盈利最多的是陝西平台青魚金融,達186.45萬元;虧損最多的是上海的贏貝金融,去年虧損金額達1944.55萬元。32家平台平均虧損150萬元。

2.小平台審查報告:近四分之一擁有律所報告

88家小平台中,有21家平台在官網披露了律所報告,佔比高達23.86%,高於大平台樣本的表現:

3.小平台合規發展案例概述

觀察P2P網貸發展合規歷史,小平台雖不起眼,但屢屢扮演了合規先鋒的角色。根據曉典整理,P2P網貸平台合規備案鼻祖,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貴陽平台小白菜金融:

在小白菜金融官網披露中,這份由貴陽市金融辦出示的文件落款時間為2014年,彼時,銀監會對網貸1+3體系還沒有建立,連《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都還沒出台。

2017年11月,廈門金融辦在其官網發布《關於網貸機構備案公示的通知》,對5家擬備案的企業予以公示,其中兩家在曉典整理的名單內,一是易利貸,二是乾方位:

曉典注意到,雖說兩家平台都曾處於擬備案公示的同一起跑線,但目前狀況卻有所區別。比如易利貸的法律意見書還停留在2016年5月,而乾方位卻已更新了兩版法律意見書,最近一版的時間為2018年3月15日。

小平台合規的最近一則消息,是2018年6月19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政府官網發布《關於對河北多信投資有限公司現場檢查驗收的情況公示》,對應P2P網貸平台是魔卡金服。

8月8日,國家互金整治辦下發《關於報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平台加速上報老賴信息,並上傳徵信系統。在搜集本文資料的過程中,曉典發現一家名叫閩投網的網貸平台,在其「失信曝光」欄目中曝光了高清無碼的老賴信息,包括身份證號、住址、戶籍地址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該網站查看:

四、小型P2P未來發展何去何從?

小平台規模偏小,發展良莠不齊,既有合規盈利的,也不乏疑似詐騙之流。小平台未來的發展道路,又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1.P2P網貸准入制度,備案制or牌照制?

對網貸行業實行備案制還是牌照制,業內一度有過爭論。金融機構持牌經營的理念,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得到了廣泛傳播。然而,P2P網貸平台的定位為信息中介,並非金融機構,主要功能為「撮合」。

伴隨著近期風險事件的發生,牌照制又重新被部分學者拾起,認為網貸平台應當實行持牌,通過註冊資本金提升准入門檻,毋庸置疑,若實行牌照制,將不利於一批優質小平台的多元化發展,屆時將有大批小平台被擋到門外,其面臨合規做出的諸多努力將付之東流。

但按照目前監管情況,備案制仍為主旋律,小平台在合規備案的進程中,依然存在先機。

2.待收規模——小平台未來是否能做大事?

以待收定義平台大小,是一種靜態化指標。而從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現在的大平台,也從小發展而來,那麼今天的小平台,自然也可能成長為明日的大平台。

過去部分案例表明,一些平台不顧自身實力,違反監管「雙降」要求盲目擴張待收規模直至超出承受範圍,造成惡性風險事件的發生。而一些小平台則中規中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開展業務,因而在風險潮流中得以存活。但觀察小平台的盈利能力——7成虧損,預期著實堪憂。

有的平台一年不到千萬的成交規模,卻要付出存管費用、審計費用和律師費用等等。在此,曉典也期待網貸行業的備案驗收進程能夠加速,儘快使合規平台開展業務,逐步將合規成本轉化為盈利動能。

3.業務類型——小平台能否參與大數據?

現今P2P網貸行業頭部平台的主要業務集中在個人消費貸上,尤其在本輪風險周期中,企業貸、車貸等成為部分投資人避之不及的資產類型。不同於大平台可憑藉規模優勢開展大數據分析和風控建模,小平台的主要業務仍集中在本地或周邊地區的抵、質押業務,通過傳統線下面審方式完成風控。

但線下面審依舊有其不足之處,尤其近期面臨暴力催收的輿論困境下,從「重資產」轉變為「重資信」成為小平台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諸如百行徵信、互金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資源依舊向大平台傾斜較多。未來在備案制下,如何將小平台接入和使用各類大數據系統,亦是各方需要權衡的問題。

文末,綜合本文各項數據統計,曉典認為,儘管近期面臨網貸市場不斷出清,但只要網貸行業仍然採用備案制而非牌照制,網貸平台的數量就不會出現腰斬情形。行業仍存在不少真正做事的P2P平台,諸如備案後99.9%的P2P將死等純屬無稽之談。

在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中,大平台為處置資產、加速合規,與優質小平台聯合併購重組的概率亦將上升。P2P小平台作為傳統合規先鋒,在下半年的合規道路上必能綻放異彩。

作者:南宮曉典

簡介:一個穩健的槓桿投資者。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