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以慈悲心度化自己

以慈悲心度化自己

作者:龍泉| 來源:雲南道教網

本平台堅持原創!歡迎來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訂閱雲南道教網公眾號

當初以為,穿上道袍、足踏雲鞋,站在祖師爺面前誦經禮懺、安守清凈,然後書符唸咒、斬妖除魔,這便是修行的全部。一直以來,我以為擁有了信仰並虔誠修行便可以度化眾生,後來漸漸發現,修行只不過度化了自己。

當初,我不懂修行。我以為修行之根本就是普度眾生,因此也開口閉口不離隨緣,學習符咒法術,每日出入宮觀廟宇,誦經禮懺,滌盪心靈。只不過,每每夜深人靜,半夢半醒之間,總有一個聲音在耳邊想起:這不該是你的修行法門,你從紅塵中來,還得回到紅塵中去。你須脫去修行的痕跡,然後用真心修行。

事實上,很多人的修行都會經歷幾個階段,都會從「我」出發,然後到「眾生」,再到「我」。修行之初,我們都會考慮自身利益,因此,會從「為我」的角度進入修行,因而會儘量表現得虔誠,因為信仰本身會對我們的言行有所約束,而不至於半途而廢。這個階段的修行是精進的,可謂信心滿滿。奇怪的是,這個階段我們也能嚐到修行的甜頭,大概是虔誠所致。

經過這一階段,挫折便接踵而至。我們心中會充滿矛盾,會看到修行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修行需要我們放下,而生活卻讓我們繼續堅持,我們會面臨各方面的變故,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僵化,越來越感覺與朋友格格不入,越來越找不到共同話題,越來越「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不是別人遠離了我們,而是氣場使然。

修行是極不易被人理解的,特別是宗教色彩較濃厚的修行。或許是信仰的緣故,這一階段的我們會有很多令人不解的習氣,開口閉口與別人論修行,講因果福報,講五道輪迴,講善惡報應。這些在修行人看來極為重要的內容,對別人來說,也許是走火入魔者的胡謅八扯。實際上,境界不同,不必強為。

實際上,在這個階段,我們處理人際關係時總帶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懷,希望自己的修行理念能被人苟同,被別人理解,然後可以順利度化別人,而當無法達成共識之時,很多人便開始產生嗔恨之心,產生「眾生皆愚昧,唯我獨清醒」的感覺,甚至會走入詛咒別人的誤區。

這個時候,我們或許需要認真反思自己了。我們須知,並非每個人都會選擇修行,因為修行也需要靠機緣,就像我們或許也一度將別人看成走火入魔之人,因為當時的我們機緣未到。宗教修行不是傳銷,不需要創造需求,一切隨緣,無需硬性將自己的認識強加給別人。當別人真正需要時,他們會主動前來。

我曾經喜歡講些玄幻故事,以增加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後來發現自己錯得很離譜。因為無論我講得如何頭頭是道,總有人會認為你在胡扯,無論你說的道理如何精粹,都會有人認為你在故弄玄虛,所謂言多必失,大致如此。因而,修行很好的人,總是不言不語,或少言寡語,不問不答,有問則答。否則,只是自找沒趣而已。

故而,這一階段的修行,我們會遭受重創,我們有可能會遭受打擊,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然後陷入困惑,遭遇逆緣,開始懷疑自己,懷疑師父,懷疑修行。唯有此時,我們才獲得自我提升的機緣,開始從「我」的層面上升到眾生,然後才會引入行善積德的內容,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積累功德。有幸的是,這些內容會讓我們的修行初見成效,即逆緣不斷減少,善緣不斷增多。

如此經歷一段時間後,我們便面臨更大的挑戰和瓶頸。因為之前的兩個階段,我們雖然已有所收穫,但依然無法脫離功德、福報等方面的渴求,也是「求」的過程。儘管我們說「無所求」,但實際上還是有所求,有種「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感覺。

打個跑步減肥的比方,從170斤到150斤很簡單,多出身汗就好了,見效很快。但從150斤到140斤的階段則困難重重,因為沒有多餘的肥油可以通過出汗消耗,即使繼續堅持甩油也無法取得明顯成效,而只能在無氧運動方面尋求突破。修行的道理也是一樣的,除非找到突破口,打破固有的思維,真正面對內心,才能有所突破。

這就是第三階段,迴歸「我」,當然,這個「我」與第一個階段是不一樣的。我們常說,修行之要在於修心,只有開始關注內心,我們才能看清是否真正放下了,究竟放下了多少,放下了什麼。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才真正反思自己,反思吉凶禍福的根源,反思人活著的意義。才開始走入內心。撥開迷霧,很多問題的答案才會逐漸清晰起來。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會慢慢看淡一些東西,一些關係,但不會脫離那些關係,只是懂得了如何妥善處理各種關係。我們會混跡於紅塵之中,與世俗處而不顯怪異,深入生活而有所堅持,這就是修行。這個階段,我們會變得隨和,自然,慢慢地不再強求,慢慢沒有了不可容忍之事,也沒有了放不下的人。

這個階段,我們會有不同的體驗。當我們越放下,我們會越感到輕松自如,慢慢忘了如何生氣,哪怕當初再看不順眼的人,也慢慢變得可愛起來。然後,慢慢忘了爾我之間的差別,沒有了噩夢,慢慢地感到,我們能像先知一般預感一些事情的發生。因為,在這一階段,我們學會了把心放空,學會了圓融。圓融的心境,就是慈悲。

圓融的境界中是不存在分別的,這是修行需要達到的境界。這種境界是超越宗教的,因為修行到了最後,你可能看不到任何宗教的影子。老子說,「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這應該就是道的境界。只不過,這個境界極難達到,至少我還沒有。慈悲。

福 生 無 量 天 尊

編輯‖ 宗蒼玄‖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歡迎為本站賜稿,道濟天下。法律顧問:范小瑜律師

本站由雲南洛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何為出家?何為入道?何為舍凡?何為道士?

TAG:人間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