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小賞:周臣《春山游騎圖》
《春山游騎圖》軸
明 周臣繪
絹本 設色
縱185.1cm 橫64cm
款署「東村周臣」,鈐「東村」「舜卿」朱文印
面對明代周臣《春山游騎圖》,我們從哪裡賞起呢?
首先,既曰春山游騎,表現的便是春山行旅的情境,那如何營造春山的味道呢?
周臣特別在前景細節上下了功夫,以桃花流水映襯渲染。
有了桃花流水,春之氣象就出來了。
但這還不夠,因為,只有春之氣象和旅人建立了某種關係,尋春的主題才會表現出來,畫面才會更生動。所以,畫家要表現人與春之間的關係,同時畫面還不能單調。
畫家是這麼處理的:桃花在橋頭撲面而來,貼合主題,且與巡遊訪勝心境相合,真是匠心十足。
行旅,主角是人,人要畫得精彩,那是必須的。
畫面核心,一主二仆:前面探路,後面挑擔,都專心致志,極為符合各自的身份角色,包括馬匹,此刻正馳過緩坡,頗為用力,說神態畢肖並不為過,中間的主人則回首張望,好奇賞景的心態彰顯無遺。
不過,春山行旅可並不止這幾個人——
因東張西望落後的僕人
已至中途喝茶、賞景、休息的客人
茅屋內的餐飲者
已至高處,步履沉重、彼此敦促鼓勵的人
這真是一個很熱鬧的春山,從比例上來說,人是很小的部分,但點睛之筆,不僅半點馬虎不得,反而更能顯出畫家了得的功夫。
作為山水畫,山水的表現是畫面的重點,用超細緻的筆法來做簡約之態,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值得注意的是,生機勃勃固然是畫面的氣氛需要,但此種氛圍並不能蓋過山的高古與肅穆,畫家所畫也不是紅火熱鬧,而是更高格調的意境。
這又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呢?
秘密,一是樹木,二是山石。
大面積的樹木,鎖定了畫面空間,奠定了畫面的整體格調。
具有透視關係的樹木,繪出了山的縱深。
具有透視關係的樹木與山石結合,製造了險峻的氣質,也塑出了造型。
山石的皴法,由近及遠,墨色變化細膩,細節講究,既禁得住遠觀,也耐得住推敲。
本畫作者周臣,其藝術風格被認為是繼承了南宋的「院體」畫傳統,也融合了北宋李成、郭熙的畫法。只需看幾個細節,就可品味其構思之精巧,用筆之縝密,一幅名畫的誕生不是沒有原因的。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韓澗明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郵件至
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