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作家的稿費有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人靠此致富買房!

古代作家的稿費有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人靠此致富買房!

在古代,稿費被稱為「潤筆」。南宋的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說:「文字潤筆,自晉宋以來有之,至唐始盛。」從現存資料來看,「潤筆」一詞最早出現在《隋書?鄭譯傳》之中。

歷史上最有名的一筆稿酬當屬西漢時的皇后陳阿嬌,為挽回漢武帝之心,花費千金請司馬相如撰寫的《長門賦》,此文凄切深沉,哀感動人,漢武帝讀後頗為感動,陳愛嬌重獲寵幸。

給著作者「潤筆」的多少,不同的時代各有差異。從這個差異中就可以看出知識分子在不同時代地位的高低來。唐宋兩代重詩文,朝廷科舉也以詩取士,尤其是唐代,自唐太宗以來,大多重視文學,愛好詩歌,文人學士很受重視,地位很高,社會上也對作者和詩人很為導重,所以「潤筆」很高。

著名詩人韓愈一生寫了大量的墓志銘,每寫一墓志銘,得錢無數,「一字之價,輦金如山」窮苦人家出身的他,竟然得以靠此發家致富,在長安城買了座大宅院,想想也是挺有趣。

在北宋,歐陽修也給人寫過墓誌,很受歡迎,一次他給姓程的大戶人家寫了篇墓志銘,程家送給他五千匹帛作為潤筆。

明代就不同了,文人學士的地位空前低下,所以潤筆之資也少得可憐。有個叫張洪的人,曾召入翰林院,當過修撰。永樂年間,緬甸發生叛亂,朝廷還派他去招撫平叛。他沿途採摭見聞,寫了一本《南夷書》,在當時頗受稱讚。

按理說這樣一個人,論地位、名望、才學都算是不錯的。可是,他替人寫了一篇文章,別人給了他五百枚銅錢做稿費,摺合白銀還不到一兩,還不夠買一石大米。

在歷史上,作家、詩人、畫家對待稿費的態度是不同的,這與他們個人的品德思想、經歷、個性有很大關係。像鄭板橋就比較率性,對自己作品的潤筆明碼標價:「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六兩白銀雖然在當時已是一大筆資金,足夠普通家庭一年左右的生活開銷。

有趣的是,鄭板橋當年的畫作,到現在已經翻了萬倍,幾年前,他的一幅《竹石蘭蕙圖》在收藏市場拍出除了4600萬元的價格,創下鄭板橋作品價格新高。這大概是他生前所沒有預想到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拜見溥儀:小鬼子欺侮你 , 咱老張治他們,真夠霸氣!
古代最有氣節乞丐,寧死不做亡國奴,自盡前寫下流傳千古絕命詩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