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術中控制呼吸有沒有更佳的呼吸模式?

術中控制呼吸有沒有更佳的呼吸模式?

根據患者自主呼吸強弱,呼吸模式可分為控制通氣、輔助通氣、自主通氣。麻醉過程中,由於使用肌松葯,使得我們面對的基本上都是控制通氣,最簡單的控制通氣模式就是容量控制(VCV)與壓力控制模式(PCV)。這些模式的原理是麻醉醫生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但我對這些模式的原理並無興趣,只想談談現今條件下有沒有更佳的控制呼吸模式。

容量控制通氣和壓力控制通氣都是優缺點鮮明,基本上這兩者優缺點互換。

VCV:確保每次潮氣量,但無法保證較低的吸氣壓力,可造成一定的壓力傷;PCV:可設定安全的吸氣壓力,但無法保證足夠的潮氣量,可造成通氣不足導致術後肺不張;

兩種看似完全對立的呼吸模式,難道就不能只取其優點,儘可能避免其缺點。總之理想的控制通氣目標應該是:以更低的氣道壓達到同樣的潮氣量。

就這樣,還真有人研製成功了這樣一種呼吸模式——壓力調節容量控制(PRVC或PCV-VG)。 Andersen等於1992年首先介紹,20世紀90年代至今,PRVC在臨床上的應用得到廣泛推廣。

原理:先在設定的【潮氣量】【頻率】【吸呼比】嘗試性做一次容量控制通氣,得到壓力曲線,取此曲線的平台壓作為下次壓力控制通氣的吸氣壓力,測的實際潮氣量與設定值比對,通過每次吸氣壓力微調(1-3cmH2O)逼近目標潮氣量,此過程一般需要5次呼吸周期。在確保潮氣量的前提下,呼吸機通過自動連續測定胸廓肺順應性和容積壓力關係,反饋下一次通氣時的吸氣壓力(PIP)水平,使氣道壓力儘可能降低。

切換模式:壓力控制、容量保證、時間切換。

這個模式內部形成一個反饋調節機制,不斷監測呼吸參數,指導下次的吸氣壓力,自我調整直至達到目標潮氣量,且此時的吸氣壓力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肺順應性。由於PRVC模式的通氣氣流呈減速進入的特點,減速氣流能改善肺泡氣體的交換,改善肺內分流,從而能以較低的氣道分壓獲得較高的氧分壓及氧飽和度,同時降低二氧化碳分壓,並能降低吸人氧的體積分數,防止中毒。

這種新型模式在高端麻醉機均有配備(有些稱之為PCV-VG),特別適用於氣道阻力增加和/或肺順應性下降明顯的患者,包括小兒、單肺、急性肺損傷、肥胖、腹腔鏡手術、俯卧位手術等。在這些患者中,僅僅降低1-2cmH2O的氣道峰壓也是有意義的。

以下為一位單肺通氣患者同一時間段先後設定VCV與PCV-VG模式,在呼出潮氣量穩定在設定值後的峰壓值對比:

曾經請教一位設計這個模式的工程師,在談到這個模式在臨床上能降低氣道峰壓時,他表示很驚訝,自訴在實驗室做出來的壓力結果一樣!後來分析可能與實驗室測試一般應用模擬肺或者皮球,順應性極好,反而得不到陽性結果。此文重在普及壓力控制容量保證呼吸模式,麻醉醫生面對一些比較特殊患者時,術中能給患者給多一種呼吸模式選擇,可能帶來更好的臨床結局。希望予您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醉邏輯 的精彩文章:

TAG:麻醉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