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地與人心之美

大地與人心之美

近些年,厲彥林在散文方面的創作實績頗為突出,他的鄉村題材散文寫作一直是當代中國散文園地的獨特而亮麗的風景。鄉土散文,遠接宋明文脈,近承中國現代文學肇始階段新文學革命的精神氣質,對鄉土中國的打量和深入挖掘構成了一個偉大的傳統,湧現了很多藝術個性突出的作家和無數膾炙人口的華章。而厲彥林的散文新著《地氣》(人民出版社)就是這樣一部以獨特的風姿引起當代文壇熱烈關注和讀者的閱讀欣喜之作,對我們理解從魯迅、沈從文開始的對鄉土中國的書寫有了一個新認識,提供了一個新文本,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我尤其驚異於作家厲彥林對鄉村是那麼熟悉,對故鄉是那麼熱愛,對父老鄉親的感情是那麼深摯,以及他的鄉村生活積累是那麼雄厚。我以為,這正是厲彥林鄉村散文意韻豐沛、感人至深的關鍵所在。厲彥林在沂蒙山區東部一個小山村長大,後來雖然進了城,但他始終自覺維繫與家鄉的聯繫,總是「千方百計找機會回老家看看」「赤腳走在故鄉的土地上,用力攥一把山鄉溫熱的泥土,攥一把泥土的芳香,泥土那奇妙獨特的芳香入鼻、入心、如骨。」(《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他特意選一樓居住,把樓前的空地改造成小菜園,下班回來刨地、澆水、施肥、鋤草、打杈、壓蔓……這在別人可能只是一種樂趣,在厲彥林卻另有深意——他是「種自己與土地親近的緣由」,是藉此體驗勞作,保持一個山裡人的本色,從而使他的鄉村散文有根。在他看來,「腳下沾過多少泥漿,心中積澱多少真情嘛……沒有土氣,也就接不上地氣,真心話是從心窩裡暖出來的、捂出來的。」(《地氣凝重》)散文是作者面對讀者訴說憂樂、傾吐心聲、感嘆人生的最真誠最真摯的藝術,沒有了真情實感,散文難免變成無病呻吟。我們從《地氣》一書中看到了一個腳踏實地、真心實意的散文家。

「想故鄉、盼故鄉的這種純真情感,憶故鄉、念故鄉的這種鄉村情結,好像從靈魂深處衝出來、躥出來,勢不可擋。」(《鄉情如酒》)作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描繪故鄉動人的容顏。在他的記憶里,故鄉美麗無比,「灰濛濛的雨霧,隱隱地遮住每一棟房舍,村莊像披著彩紗、含著幾分羞澀的村姑。」(《春天住在我的村莊》)故鄉的一物一事都牽動著遊子的情思,「正月瑞雪飄舞,五月豌豆花開,六月小麥金黃,九月高粱艷紅,十月忙著顆粒歸倉。普通的農家小院,青石砌到頂,柵欄門、牽牛花、壓水井、老黃牛、彎把犁、八仙桌、老燒酒……」而當從千里之外奔來,「站到村頭巷屋,那熟悉的鄉音土語,那終生難忘的土腥味、牛糞味、灶煙味撲面而來……我胸口湧起一股暖流,甚至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鄉情如酒》)書中呈現出一幅幅沂蒙山鄉村風景畫和風俗畫,這些畫卷飽含著深情卻又樸素自然。作者生怕掩蓋了故鄉本身的色彩和光芒,不煽情,不炫技,甚至不做過分的藝術提升,更不屑虛構,所選取的多是日常生活情景,用的是心裡流出來的語言,但這正表明了一個散文作家的成熟。

散文的魅力全在一個「真」字,一粉飾就成了紙紮的花。作者還寫了父母雙親、爺爺等人物,寫人物時善於刻畫細節。如寫「我」在外讀書,父親搭乘一輛拖拉機來送煎餅和雞蛋,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奔波四五個小時,全身凍麻木,下拖拉機時腿都站不穩,可是見到「我」,沒說幾句話就要返回,邁著蹣跚的步子消失在寒風中。(《父愛》)父母年齡越來越大,責任田轉包了出去,「我」料想他們的日子可能比較悠閑,誰知有一次回老家,卻看到母親「頂著涼颼颼的北風,正在別人剛收過的地里用钁頭翻地瓜……滿頭白髮被風喚起,像一團白雲,斜陽從她背後照過來,把彎曲孤單的黑色剪影疊印在地壟上。」(《仰望彎腰駝背的娘》)這些細節體現了沂蒙山人勤勞、勇敢、堅韌的性格,具有典型意義,但又都是原汁原味的,一點沒有人工斧痕。散文佳構應該具有這樣純正的質地,這樣的質地看似平淡,實則如清泉一樣甘洌,陳酒一樣醇厚。

多年來,批評家們有一個誤區,認為散文寫作運用傳統創作手法是陳舊的,而把現代文學的各種創作手法視為法寶才是創新。其實,無論傳統創作手法還是現代創作手法,沒有高低之分,關鍵看你思想感情表達得如何,到位不到位。形式應該服務於內容,根據內容採用相應的表達方式是寫作的基本規則。在鄉村散文創作領域也出現了多種探索,有些探索是有益的,有些所謂的新散文卻失之於花哨,輕浮。厲彥林可能是從便於表現鄉村生活內容,創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出發,有意識地堅持傳統創作手法,矢志不移、百折不回。他的堅持取得了成功,他寫親情、鄉情、民情、家國情,得心應手,妙筆生花。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的散文語言簡潔,內容豐富。「說起故鄉,眼前閃現的是: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古街、老屋、傢具、炊煙、父母、兄妹、老友、往事、趣聞……難以忘卻的幸福、痛苦、懊惱、充實、空虛、神秘和無奈;一粒種、一塊地、一段河、一棵樹、一朵花、一杯茶、一縷煙、一頓飯、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會讓遊子銘記在心,咀嚼一生,時而潸然傷感。」(《故鄉》)

這些文字樸實無華,甚至有點直白,卻包含了巨大的情感思想含量。厲彥林對故鄉、村莊、土地、人民有著深刻的思考,他的語言又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他的思考。「土地是農民的家園,農民是土地的子孫,土地就是農民,農民就是土地。土地厚重,農民質樸,土地和農民是血脈相通的孿生兄弟。」(《土地》)思考是散文的靈魂,思想性是衡量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標準,表達豐富、複雜的思想是散文寫作者竭力追求的目標。「村莊太大了,已經存在多少年,繁衍成長了多少代,生長著多少樹木,多少莊稼,養過多少雞,多少牲口,建起了多少間房子,村中有多少條小路,多少柴草垛……記不住,數不清。村莊又很小,就是巴掌大的一個地方,甚至在地圖上連個點都沒有,抬一抬腿就到村頭了,卻忽略了時光和夢境,省略了許多生死相依的人生章節與段落。」(《故鄉》)這種感性和理性熔鑄在一起的語言在《地氣》中俯拾即是,使厲彥林的散文具有了深度、厚度。這是一種新的語言形式,傳統創作手法也是可以創新的,這裡我們看到厲彥林思維方式和語言的創新,這是厲彥林散文的語言特色。

由此可見,創造出當代中國的新散文,帶來一股新風仍舊是可能的。這在厲彥林那飽含對大地的感情、飽含對人性的善意和美的關注之情中充分得到了體現。這樣的散文以真誠之心,貼切之語言,無限接近了我們對完美文章的期盼和渴望。閱讀厲彥林的散文集,我們可以感覺到,那是一個將大地上萬事萬物盡納筆端的世界,是一個將時間在人的記憶中打下的烙印細微呈現的世界,是一個對生命充滿了尊重、對人在大地上的繁衍、行走、停留和消逝的凝望。這樣的散文,我們的確應該以安靜之心靜靜地閱讀,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一個發現文字之美和大地之美、記憶之美完美凝結的世界。

(系著名作家、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